读书新法

在看汪曾祺的《又读《边城》》时,内心跌宕起伏久久不能平静,在看着那些文字时,突然就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书是白读了,又或者说,自己一直都没有把书读对。

沈从文的《边城》其实很早就有看过,其中有些片段在不同的地方反复看过。但对文字中的含义并没有深入研究过,所以纵然这本书看过几遍,也不过就是文字表面的意思。

武侠小说里有一句很金典的话“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想来自己一直处在看热闹的层次。

汪曾祺在文中解释说沈从文之所以用“边城”所指不单单是湘西的一个地名,更是一种时间概念和文化概念。

《边城》里的主角翠翠,她之所以那么鲜明,真实,是源于沈先生在现实生活无聊和这样的农村淳朴的女孩子,他在三个不同的女性身上提炼出闪光点,再将这些优点消化最后形成一个鲜活有生命力的翠翠。在这点上,从读书联想到了写作,想到了鲁迅先生在写人物时更是将不同地方人物特征整合到一起。

在整合的时候最是考验人的能力,过了就会不像或不自然,我想这其中一定和作家的阅历有关吧。而阅历既有人生的不同经历和阅历,还可以说是看了多人说的阅历。

之前有人说莫言,他以前是在图书馆里工作,没事就看书,在看了很多很多书籍过后,开始了创作。

好像有点跑偏了,还是回到读书的问题。对于一个没有多少人生阅历的人,让她去看一些不是她这个年代的书籍时,其实在一定的程度上是有些困难的,但对于经典我们其实是很难舍弃的。

在看汪曾祺又读《边城》的文章中想到,我们在看一本经典时,其实可以在自己看完之后再去找其他不同作家写的读后感感,书评啊之类的,然后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再来理解这本书的背景,故事的寓意等,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

就如,我们看《边城》,在看到翠翠的时候,其实联想到的不过就是一个16岁的农村女孩,对于她翠翠的情感波动,会想象自己16岁时是怎样的一个情景。

在看完汪曾祺写的,会感觉对原书又有了更深的理解。翠翠是16岁,她的聪慧,温柔,贤惠等是从三个不同女性身上看到并融合到一个翠翠身上。

读书可以通过不同人对同一本书的理解,帮助我们对书本的理解,写作更是可以将自己不同时间素材整理,形成一个全新的全能的人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