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修行与人生 ( 1 /2)

      话说偶然接触到风哥(只是习惯随着朋友们这样称呼,其实比我小十岁左右呢)。很快就被他吸引、打动、折服,而且,成为能够谈话的朋友。虽然有时聊得语气急促、机锋四溅,但时时警醒,受益良多。

    这次,我夫妻去路易斯安那州,在他们家玩了三四天,随后相约一起返回休斯顿,又住了三天。期间,我们曾多次、反复、深入地探讨修行与人生的问题。

    趁着许多谈话,在脑海里还有印象,想赶紧把它写下来,大概会分十个小节。既作为自己的重新咀嚼,也请风哥指正。本来只是私密文字,想想,发在朋友圈也没有大碍,愿意读的人就读,不愿意的请跳过.....

    他就像一个得道高僧,并不轻易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像苏格拉底的追问一样不断的启发。先声明,下面的记录并不全是他的观点,而是我们在谈话过程中,我自己的感受。

1-人为什么要修行?

  以前对“修行”这个词有误解,总以为是打坐、冥想、禅思、苦行之类,与生活隔离想成佛得道。现在认识到,只要是抽离自己的肉身角色,对自己所作所为进行观照、反思、理性分析并不断调整,力求不偏不倚、正中靶心的过程,就是修行。这样看,古人说的格物--致知是修行,佛教徒守戒律是修行,基督徒读圣经按上帝的要求行事做人是修行,大人抚养孩子是修行,工作赚钱是修行,一句话,"只要有一颗趋向至善的心,劈柴担水,皆是修行"。

    人虽然是有理性的动物,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受到情绪、环境、智力、见识、能力、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完全依照理性行事,再说理性也有失效的时候,所以,人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无法做到具有智慧----为人处事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但恰恰是人所具有的那么一点理性,让他区别于其他动物,比如能够思考生命的意义,逐渐地成长,趋近智慧(哲学的英文philosophy, 就是爱智慧的意思), 从而过上自己想要的、自由自在的、丰满、喜悦而实现的人生。

    所以,人,需要反思,需要修行。

2-修行与荒弃的区别

    人无法拥有完全的智慧,很多时候都是凭着理念、感性、习惯在行事,更多时候不自觉地受情绪的控制。当我们事后,再回想起来当时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往往会后悔,觉得那不是我或者我不应该那样做。

    这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受当时掌握信息的充分程度、数学概率、未来的条件变化或者智力不及等因素的影响而做错了,比如“哎呀,我当时要是多买几套房就好了”,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什么不做也是在做),或者意识到了,却还是没有能力做正确决定,这是认知层面--智力的修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明明知道应该怎么做,可是在具体事情来临的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不能那样做,比如在旁人面前失控或者比如打了小孩,事后再回想起来,你会痛恨当时的自己,这是做人层面--人性的修行。

  三次去风哥家,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风哥(当然还有风嫂,甚至风嫂做的更好),对小孩的耐心与态度。我深深认识到了,修行不是玄虚的知识,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浸润在随时随地的一言一行中,固话在骨子里,弥漫在身体的周围。

    我以前认为自己是个出色的教育家,我也时时抽离,仿佛飘在头顶,看着自己作为父亲在自己小孩面前的所作所为,一切都从孩子的健康成长出发,来表现,或者有时是表演(比如她需要一个红脸、需要一个争论甚至藐视的对象,我都去充当),而且从结果来看,我认为女儿已经非常优秀,甚至是出类拔萃。这种结果更强化了我的认知,所以我常常在人面前夸夸其谈小孩的教育,现在对比才知道,是多么肤浅----原来我希望她成为那个我认可、我头脑中理想状态的她,那个符合我的价值判断的她。我甚至都忘了,我的价值观对吗?我的价值观是她的价值观吗?

    盛开六岁半,盛开路四岁,盛安一岁半,正是调皮、磨人的年龄阶段,没有保姆、老人帮忙,在国内是无法想象的,风嫂竟然可以一个人照看还带做饭,比起我在国内见到的“一个小孩忙乱疲惫,两个小孩鸡飞狗跳”完全天壤之别。

    是小孩天生乖吗?不是!一个偶尔乖是可能的,三个同时乖,概率上也说不过去嘛,再说小孩都是一张白纸、一样的啊。

  是刻意教育的结果吗?不是!君不见,多少家长苦口婆心唾沫都说干了,有效果吗?

    是棒下出孝子的规矩和纪律吗?不是!不管是威胁还是利诱,孩子都有样学样,并很快还诸大人,哭闹、地下打滚、不吃饭是学会的威胁,各种讨价还价是学会的利诱。

    我看到的,是他们对孩子的爱,无条件的爱。是接纳,是连发脾气、连缺点、连孩子气的破坏也心平气和的接纳。是满足,除了吃喝拉撒的生活的满足,还有孩子被关注的满足、爱抚的满足、安全感的满足,(不管多么忙,风嫂对每个孩子的每一声“妈妈”的呼叫,都耐心回应“哎...”,真的让人感动)。是尊重,完全平等的尊重,从内心尊重孩子的每一个决定,由此激发孩子的责任感。

  举个例子,那天去新奥尔良,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已经游玩结束,准备找个地方吃饭返回,大人们决定去吃海鲜自助餐,问盛开,她说想吃麦当劳,想先吃麦当劳再吃自助餐。没有简单粗暴的否决,甚至没有出现我想象的给她反复做思想工作,比如“这次就一起去吃自助餐,下次再吃麦当劳,或者在回去的路上再吃麦当劳”,而就是找,在堵车的城里找、导航到河的对岸去找,陪她买完麦当劳再去吃自助餐。一路上我就想,有几个家长能做到?也许一次可以、忍耐时可以。一路上车子里毫无忍耐的氛围,完全就是在耐心地找、在商量。有人可能想到“溺爱”这个词,早就有教育家说过:“溺爱是父母的屈服,有目的企图、讨价还价的才会导致溺爱。”

    被如此尊重的小孩,将来怎么会没有责任感呢?

    家里如此有序的原因,就隐藏在这爱、接纳、满足和尊重里。

    以前,经常有在股票市场里屡战屡败的人,来跟我讲股票技巧,我总是前额亮晶晶地看着他傻笑。我甚至有些武断地说过,一个连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的老师,不可能是一个好老师,因为他不会观照,不能抽离,不知道反思,当然也不懂得调适。

  观照--抽离--反思--调适的修行,会让人聪慧,物质建设自然不会差,更主要的是在人生的长河中,不断成长,精神和灵魂层面的建设更不会差,风哥风嫂就树立了一个榜样。

反之,破罐破摔自暴自弃、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的人生,是荒弃的人生。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74. 修行与人生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