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先贤传·文臣武将卷》蔡赐:秦末政治家

 

《蔡氏先贤传·文臣武将卷》蔡赐:秦末政治家_第1张图片
蔡  赐

        蔡赐(?—前208年),秦末政治家。陈胜、吴广起义,建立张楚政权,蔡赐因名望和才学,被陈胜拢至帐下,屡建奇功,官拜上柱国(相当于丞相),是陈胜视为股肱的第一号文臣。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宿州)发动起义。起义军势如破竹,攻城略地,势不可挡,并得到了各地纷纷响应。于是,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所谓“张楚”,表明陈胜不只是要“恢复楚国”,他还要“张大楚国”,表现出推翻暴秦、夺取天下的“鸿鹄之志”。张楚政权建立后,陈胜广揽人才,封官建制,封蔡赐做上柱国(丞相),孔鲋做博士,张耳、陈馀作参谋。

   

《蔡氏先贤传·文臣武将卷》蔡赐:秦末政治家_第2张图片
蔡赐官拜上柱国(即丞相))

        蔡赐屡建奇功,被陈胜王封于房地(今遂平县),封号为“房君”。吴广率众将攻荥阳时,三川郡守李由守城甚坚,屡攻不下。后得蔡赐献计,吴广才得以攻破城池而大获全胜。

        在命令吴广督率众将领向西进攻荥阳的同时,陈胜命令陈县人武臣、张耳、陈馀去攻占原来赵国的辖地。武臣攻下旧赵国的地方以后,听了张耳、陈馀的话,不再受陈胜王节制,自称起赵王来,并派人给陈胜王从邯郸送来文书。陈胜大怒,下令捕杀武臣家属,并出兵去讨伐他。蔡赐认为不好,说现在秦还未灭,不能再增敌人,弄得两面受敌,不如派人去祝贺他,以共同抗击暴秦。陈胜觉得有道理,就采纳了蔡赐的意见,封武臣为赵王。蔡赐一句话,避免了内讧,稳定了起义队伍军心。

《蔡氏先贤传·文臣武将卷》蔡赐:秦末政治家_第3张图片
蔡赐谏阻陈胜王

        蔡赐曾向陈胜王举荐故楚将周文相楚,周文成为陈胜两支最强的义军之一,给秦以沉重打击。陈胜命令周文攻进函谷关。攻入函谷关后,周文已有兵车千乘,兵士30多万,声势十分浩大。

        消息传到秦廷,秦二世胡亥急召文武百官入朝,商量对付的办法。大臣们面面相觑,独有少府章邯自告奋勇,请求把一些囚犯和民工们编制成军,发给兵器,出城御敌。二世应允,命令章邯即刻召集囚犯和民工们,给以短期训练,编制成军,准备出动。章邯做了周密准备和部署后,便来和周文寻战。

《蔡氏先贤传·文臣武将卷》蔡赐:秦末政治家_第4张图片
蔡赐举荐的周文成为伐秦劲旅

        周文的人马虽然不少,但没有经过训练,武器也不好,加之沿路未遇大敌,总以为秦兵无用,因此不放在心上。不料章邯的军队来势凶猛,周文抵挡不住,只得溃退下来,退出函谷关。哪知章邯紧追不放,不给楚军以喘息之机,一直追到渑池县境。周文再战再败,手下都已溃散,最后只好拔剑自杀了。

        章邯击败周文后,率秦军乘势东征。而此时的陈胜,他派出去的众将,大多像武臣一样,自己称王了。楚、齐、魏、赵、燕,都已各成一国,起义军力量完全分散。众叛亲离的陈胜,帐前已无将可用。在此情势下,蔡赐舍身取义,允当大将,独引一军迎战章邯,后兵败被杀,张楚也随之亡国。

        蔡赐的事迹见于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文中有陈胜“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一句。人们普遍的解读是蔡赐是上蔡人,“房君”是他的封号,即封于“房”这个地方的“君”。也就是说,房君、蔡赐是同一个人。如:宋·裴骃《史记集解》:汉书因义曰:“房君,官号也,姓蔡,名赐。”瓒曰:“房邑君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房,邑也。爵之於房君,蔡赐其姓名。

        但是,有人质疑,说“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一句,因断句和认识的原因,认定“蔡赐”即“房君”的判断似乎有误。论者认为,原文“陈王令魏人周市北徇魏地,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其中“上蔡人房君蔡赐”与“魏人周市”是同一句式,即古人对尚无官职、爵位者按“籍贯+姓名”来写的通常写法。因此,“上蔡人房君蔡赐”一句,应断句成“上蔡人房君、蔡赐”,也就是说陈胜任命了两个上蔡人任“上柱国”。然而,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蔡赐作为秦末政治家,是真实存在的,也是名垂青史的。

(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蔡氏先贤传·文臣武将卷》蔡赐:秦末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