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

儒家是粮店

道家是药店

佛家是百货店


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

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

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一直到中华民国立国初期。迨发生了五四运动,当时想“打倒孔家店”,在中国文化的主流上,起了一阵漪涟,一度有所变化,又影响了几十年。  

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

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

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

每当时代无可救药,总是道家出来拨乱反正  

凡是对任何一样东西,立场不同,观点就两样。自己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印象就各异。

我们看中国历史,汉、唐、宋、元、明、清开基立业的鼎盛时期,都是由三玄之学出来用世。

而且在中国历史文化上,有一个不易的法则,每当时代变乱到极点,无可救药时,出来“拨乱返正”的人物,都是道家的人物。  

不过,他们有他们的一贯作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帮助人家打好天下,成功了,然后自己飘然而去。

如商汤时候的伊尹、傅说,周朝开国时的姜太公,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汉朝开国时的张良、陈平,三国时的诸葛亮,都是道家人物。

姜太公与范蠡,完全做到了“功成、名遂、身退”的“天之道”,张良则差一点,最后欲退而不能,本事不算大。至于诸葛亮,他的立身处事,完全是儒家。

佛家只说两个字——无常  

佛学为什么讲无常?因为世界上的事没有永恒的。人的欲望,永远贪求永恒,想永远保持存在,那是永远不可能的,那是笨蛋,是看不清楚的人搞的。

所以佛告诉你,积聚必有消散,崇高必有堕落,合会终须别离……那是必然的道理,这是大原则。

一切修养方法,都只是三个字  

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类一切的修养方法,都是这三个字──善护念。好好照应你的心念,起心动念,都要好好照应你自己的思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