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号的基本概念
为了理解信号,举例说明下:
1.用户输入命令,在Shell下启动一个前台进程。
2.用户按下Ctrl-c,这个键盘输入产生一个硬中断。
3.如果CPU当前正在执行这个进程的代码,则该进程的用户控件代码暂停执行,cpu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处理硬件中断。
4.终端驱动程序将Ctrl-c解释成一个SIGINT信号,记在该进程的PCB中(也可以说发送一个SIGINT信号给该进程)。
5.当某个时刻要从内核返回到该进程的用户空间代码继续执行之前,首先处理PCB中记录的信号,发现有一个SIGINT信号待处理,而这个信号的默认处理动作的终止进程,所以直接终止而不再返回它的用户空间代码执行。
注意,Ctrl-c产生的信号只能发给前台进程,启动进程中“wait和waitpid函数”中我们看到一个命令后面加一个&符号 可以放在后台运行,这样Shell不必要等待进程介绍就可以接收新的命令,启动新的进程。Shell可以同时运行一个前台进程和任意多个后台进程,只有前台进程才能接到像Ctrl-c这种控制键产生的信号。前台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用户随时可能按下ctrl-c而产生信号,也就是说该进程的用户空间代码执行到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收到SIGINT信号而终止,所以信号相当于进程的控制流程来说使异步的。
可以使用Kill -l查看信号列表
每个信号都有一个编号和一个宏定义名称,这些宏定义可以在signal.h中找到,例如其中有定义#define SIGINT 2.
产生信号的条件主要有:
用户在终端按下某些键时,终端驱动程序会发生信号给前台进程,如:ctrl-c产生的SIGINT信号,ctrl-\产生SIGQUIT信号,Ctrl-Z产生SIGTSTP信号(可以使前后台停止,这些主要在终端、作业和守护进程中解释)。
硬件异常产生信号,这些条件由硬件检测到并通知内核,然后内核向当前进程发送适当的信号。例如当前进程执行了除以0的指令,CPU的运算单元会产生异常,内核将这个异常解释为SIGFPE
信号发送给进程。再比如当前进程访问了非法内存地址,,MMU会产生异常,内核将这个异常解释为SIGSEGV
信号发送给进程。
一个进程调用kill(2)
函数可以发送信号给另一个进程。
可以用kill(1)
命令发送信号给某个进程,kill(1)
命令也是调用kill(2)
函数实现的,如果不明确指定信号则发送SIGTERM
信号,该信号的默认处理动作是终止进程。
当内核检测到某种软件条件发生时也可以通过信号通知进程,例如闹钟超时产生SIGALRM
信号,向读端已关闭的管道写数据时产生SIGPIPE
信号。
如果不想按默认动作处理信号,用户程序可以调用aigaction(2)函数告诉内核如何处理某种信号(sigaction函数稍后详细介绍),可选择的处理动作有三种:
1.忽略此信号。
2.执行信号的默认处理动作。
3.提供一个信号处理函数,要求内核在处理信号时切换到用户态执行这个函数,这种方式称为捕获一个信号。
二、产生信号
1、通过终端按键产生信号
SIGINT
的默认处理动作是终止进程,SIGQUIT
的默认处理动作是终止进程并且Core Dump,现在我们来验证一下。
首先解释什么是Core Dump。当一个进程要异常终止时,可以选择把进程的用户空间内存数据全部保存到磁盘上,文件名通常是core
,这叫做Core Dump。进程异常终止通常是因为有Bug,比如非法内存访问导致段错误,事后可以用调试器检查core
文件以查清错误原因,这叫做Post-mortem Debug。一个进程允许产生多大的core
文件取决于进程的Resource Limit(这个信息保存在PCB中)。默认是不允许产生core
文件的,因为core
文件中可能包含用户密码等敏感信息,不安全。在开发调试阶段可以用ulimit
命令改变这个限制,允许产生core
文件。
首先用ulimit
命令改变Shell进程的Resource Limit,允许core
文件最大为1024K:
$ ulimit -c 1024
然后写一个死循环程序: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void) { while(1); return 0; }
前台运行这个程序,然后在终端键入Ctrl-C或Ctrl-\:
$ ./a.out (按Ctrl-C) $ ./a.out (按Ctrl-\)Quit (core dumped) $ ls -l core* -rw------- 1 akaedu akaedu 147456 2008-11-05 23:40 core
ulimit
命令改变了Shell进程的Resource Limit,a.out
进程的PCB由Shell进程复制而来,所以也具有和Shell进程相同的Resource Limit值,这样就可以产生Core Dump了。
2、调用系统函数向进程发送信号
仍以上一节的死循环程序为例,首先在后台执行这个程序,然后用kill
命令给它发SIGSEGV
信号。
$ ./a.out & [1] 7940 $ kill -SIGSEGV 7940 $(再次回车) [1]+ Segmentation fault (core dumped) ./a.out
7940是a.out
进程的id。之所以要再次回车才显示Segmentation fault
,是因为在7940进程终止掉之前已经回到了Shell提示符等待用户输入下一条命令,Shell不希望Segmentation fault
信息和用户的输入交错在一起,所以等用户输入命令之后才显示。指定某种信号的kill
命令可以有多种写法,上面的命令还可以写成kill -SEGV 7940
或kill -11 7940
,11是信号SIGSEGV
的编号。以往遇到的段错误都是由非法内存访问产生的,而这个程序本身没错,给它发SIGSEGV
也能产生段错误。
kill
命令是调用kill
函数实现的。kill
函数可以给一个指定的进程发送指定的信号。raise
函数可以给当前进程发送指定的信号(自己给自己发信号)。
#include <signal.h> int kill(pid_t pid, int signo); int raise(int signo);
这两个函数都是成功返回0,错误返回-1。
abort
函数使当前进程接收到SIGABRT
信号而异常终止。
#include <stdlib.h> void abort(void);
就像exit
函数一样,abort
函数总是会成功的,所以没有返回值。
3、由软件条件产生信号
SIGPIPE
是一种由软件条件产生的信号,在 管道中有相关讲解。本节主要介绍alarm
函数和SIGALRM
信号。
#include <unistd.h> unsigned int alarm(unsigned int seconds);
调用alarm
函数可以设定一个闹钟,也就是告诉内核在seconds
秒之后给当前进程发SIGALRM
信号,该信号的默认处理动作是终止当前进程。这个函数的返回值是0或者是以前设定的闹钟时间还余下的秒数。打个比方,某人要小睡一觉,设定闹钟为30分钟之后响,20分钟后被人吵醒了,还想多睡一会儿,于是重新设定闹钟为15分钟之后响,“以前设定的闹钟时间还余下的时间”就是10分钟。如果seconds
值为0,表示取消以前设定的闹钟,函数的返回值仍然是以前设定的闹钟时间还余下的秒数。
例 33.1. alarm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int counter; alarm(1); for(counter=0; 1; counter++) printf("counter=%d ", counter); return 0; }
这个程序的作用是1秒钟之内不停地数数,1秒钟到了就被SIGALRM
信号终止。
三、阻塞信号
以上我们讨论了信号产生(Generation)的各种原因,而实际执行信号的处理动作称为信号递达(Delivery),信号从产生到递达之间的状态,称为信号未决(Pending)。进程可以选择阻塞(Block)某个信号。被阻塞的信号产生时将保持在未决状态,直到进程解除对此信号的阻塞,才执行递达的动作。注意,阻塞和忽略是不同的,只要信号被阻塞就不会递达,而忽略是在递达之后可选的一种处理动作。信号在内核中的表示可以看作是这样的:
每个信号都有两个标志位分别表示阻塞和未决,还有一个函数指针表示处理动作。信号产生时,内核在进程控制块中设置该信号的未决标志,直到信号递达才清除该标志。在上图的例子中,
SIGHUP
信号未阻塞也未产生过,当它递达时执行默认处理动作。
SIGINT
信号产生过,但正在被阻塞,所以暂时不能递达。虽然它的处理动作是忽略,但在没有解除阻塞之前不能忽略这个信号,因为进程仍有机会改变处理动作之后再解除阻塞。
SIGQUIT
信号未产生过,一旦产生SIGQUIT
信号将被阻塞,它的处理动作是用户自定义函数sighandler
。
如果在进程解除对某信号的阻塞之前这种信号产生过多次,将如何处理?POSIX.1允许系统递送该信号一次或多次。Linux是这样实现的:常规信号在递达之前产生多次只计一次,而实时信号在递达之前产生多次可以依次放在一个队列里。本章不讨论实时信号。从上图来看,每个信号只有一个bit的未决标志,非0即1,不记录该信号产生了多少次,阻塞标志也是这样表示的。因此,未决和阻塞标志可以用相同的数据类型sigset_t
来存储,sigset_t
称为信号集,这个类型可以表示每个信号的“有效”或“无效”状态,在阻塞信号集中“有效”和“无效”的含义是该信号是否被阻塞,而在未决信号集中“有效”和“无效”的含义是该信号是否处于未决状态。下一节将详细介绍信号集的各种操作。阻塞信号集也叫做当前进程的信号屏蔽字(Signal Mask),这里的“屏蔽”应该理解为阻塞而不是忽略。
sigset_t
类型对于每种信号用一个bit表示“有效”或“无效”状态,至于这个类型内部如何存储这些bit则依赖于系统实现,从使用者的角度是不必关心的,使用者只能调用以下函数来操作sigset_t
变量,而不应该对它的内部数据做任何解释,比如用printf
直接打印sigset_t
变量是没有意义的。
#include <signal.h> int sigemptyset(sigset_t *set); int sigfillset(sigset_t *set); int sigaddset(sigset_t *set, int signo); int sigdelset(sigset_t *set, int signo); int sigismember(const sigset_t *set, int signo);
函数sigemptyset
初始化set
所指向的信号集,使其中所有信号的对应bit清零,表示该信号集不包含任何有效信号。函数sigfillset
初始化set
所指向的信号集,使其中所有信号的对应bit置位,表示该信号集的有效信号包括系统支持的所有信号。注意,在使用sigset_t
类型的变量之前,一定要调用sigemptyset
或sigfillset
做初始化,使信号集处于确定的状态。初始化sigset_t
变量之后就可以在调用sigaddset
和sigdelset
在该信号集中添加或删除某种有效信号。这四个函数都是成功返回0,出错返回-1。sigismember
是一个布尔函数,用于判断一个信号集的有效信号中是否包含某种信号,若包含则返回1,不包含则返回0,出错返回-1。
调用函数sigprocmask
可以读取或更改进程的信号屏蔽字。
#include <signal.h> int sigprocmask(int how, const sigset_t *set, sigset_t *oset);
返回值:若成功则为0,若出错则为-1
如果oset
是非空指针,则读取进程的当前信号屏蔽字通过oset
参数传出。如果set
是非空指针,则更改进程的信号屏蔽字,参数how
指示如何更改。如果oset
和set
都是非空指针,则先将原来的信号屏蔽字备份到oset
里,然后根据set
和how
参数更改信号屏蔽字。假设当前的信号屏蔽字为mask
,下表说明了how
参数的可选值。
表 33.1. how参数的含义
SIG_BLOCK |
set 包含了我们希望添加到当前信号屏蔽字的信号,相当于mask=mask|set |
SIG_UNBLOCK |
set 包含了我们希望从当前信号屏蔽字中解除阻塞的信号,相当于mask=mask&~set |
SIG_SETMASK |
设置当前信号屏蔽字为set 所指向的值,相当于mask=set |
如果调用sigprocmask
解除了对当前若干个未决信号的阻塞,则在sigprocmask
返回前,至少将其中一个信号递达。
#include <signal.h> int sigpending(sigset_t *set);
sigpending
读取当前进程的未决信号集,通过set
参数传出。调用成功则返回0,出错则返回-1。
下面用刚学的几个函数做个实验。程序如下: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void printsigset(const sigset_t *set) { int i; for (i = 1; i < 32; i++) if (sigismember(set, i) == 1) putchar('1'); else putchar('0'); puts(""); } int main(void) { sigset_t s, p; sigemptyset(&s); sigaddset(&s, SIGINT); sigprocmask(SIG_BLOCK, &s, NULL); while (1) { sigpending(&p); printsigset(&p); sleep(1); } return 0; }
程序运行时,每秒钟把各信号的未决状态打印一遍,由于我们阻塞了SIGINT
信号,按Ctrl-C将会使SIGINT
信号处于未决状态,按Ctrl-\仍然可以终止程序,因为SIGQUIT
信号没有阻塞。
$ ./a.out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这时按Ctrl-C) 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这时按Ctrl-\) Quit (core dumped)
四、扑捉信号
如果信号的处理动作是用户自定义函数,在信号递达时就调用这个函数,这称为捕捉信号。由于信号处理函数的代码是在用户空间的,处理过程比较复杂,举例如下:
用户程序注册了SIGQUIT
信号的处理函数sighandler
。
当前正在执行main
函数,这时发生中断或异常切换到内核态。
在中断处理完毕后要返回用户态的main
函数之前检查到有信号SIGQUIT
递达。
内核决定返回用户态后不是恢复main
函数的上下文继续执行,而是执行sighandler
函数,sighandler
和main
函数使用不同的堆栈空间,它们之间不存在调用和被调用的关系,是两个独立的控制流程。
sighandler
函数返回后自动执行特殊的系统调用sigreturn
再次进入内核态。
如果没有新的信号要递达,这次再返回用户态就是恢复main
函数的上下文继续执行了。
上图出自[ULK]。
#include <signal.h> int sigaction(int signo, const struct sigaction *act, struct sigaction *oact);
sigaction
函数可以读取和修改与指定信号相关联的处理动作。调用成功则返回0,出错则返回-1。signo
是指定信号的编号。若act
指针非空,则根据act
修改该信号的处理动作。若oact
指针非空,则通过oact
传出该信号原来的处理动作。act
和oact
指向sigaction
结构体:
struct sigaction { void (*sa_handler)(int); /* addr of signal handler, */ /* or SIG_IGN, or SIG_DFL */ sigset_t sa_mask; /* additional signals to block */ int sa_flags; /* signal options, Figure 10.16 */ /* alternate handler */ void (*sa_sigaction)(int, siginfo_t *, void *); };
将sa_handler
赋值为常数SIG_IGN
传给sigaction
表示忽略信号,赋值为常数SIG_DFL
表示执行系统默认动作,赋值为一个函数指针表示用自定义函数捕捉信号,或者说向内核注册了一个信号处理函数,该函数返回值为void
,可以带一个int
参数,通过参数可以得知当前信号的编号,这样就可以用同一个函数处理多种信号。显然,这也是一个回调函数,不是被main
函数调用,而是被系统所调用。
当某个信号的处理函数被调用时,内核自动将当前信号加入进程的信号屏蔽字,当信号处理函数返回时自动恢复原来的信号屏蔽字,这样就保证了在处理某个信号时,如果这种信号再次产生,那么它会被阻塞到当前处理结束为止。如果在调用信号处理函数时,除了当前信号被自动屏蔽之外,还希望自动屏蔽另外一些信号,则用sa_mask
字段说明这些需要额外屏蔽的信号,当信号处理函数返回时自动恢复原来的信号屏蔽字。
sa_flags
字段包含一些选项,本章的代码都把sa_flags
设为0,sa_sigaction
是实时信号的处理函数,本章不详细解释这两个字段,有兴趣的读者参考[APUE2e]。
#include <unistd.h> int pause(void);
pause
函数使调用进程挂起直到有信号递达。如果信号的处理动作是终止进程,则进程终止,pause
函数没有机会返回;如果信号的处理动作是忽略,则进程继续处于挂起状态,pause
不返回;如果信号的处理动作是捕捉,则调用了信号处理函数之后pause
返回-1,errno
设置为EINTR
,所以pause
只有出错的返回值(想想以前还学过什么函数只有出错返回值?)。错误码EINTR
表示“被信号中断”。
下面我们用alarm
和pause
实现sleep(3)
函数,称为mysleep
。
例 33.2. mysleep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stdio.h> void sig_alrm(int signo) { /* nothing to do */ } unsigned int mysleep(unsigned int nsecs) { struct sigaction newact, oldact; unsigned int unslept; newact.sa_handler = sig_alrm; sigemptyset(&newact.sa_mask); newact.sa_flags = 0; sigaction(SIGALRM, &newact, &oldact); alarm(nsecs); pause(); unslept = alarm(0); sigaction(SIGALRM, &oldact, NULL); return unslept; } int main(void) { while(1){ mysleep(2); printf("Two seconds passed\n"); } return 0; }
main
函数调用mysleep
函数,后者调用sigaction
注册了SIGALRM
信号的处理函数sig_alrm
。
调用alarm(nsecs)
设定闹钟。
调用pause
等待,内核切换到别的进程运行。
nsecs
秒之后,闹钟超时,内核发SIGALRM
给这个进程。
从内核态返回这个进程的用户态之前处理未决信号,发现有SIGALRM
信号,其处理函数是sig_alrm
。
切换到用户态执行sig_alrm
函数,进入sig_alrm
函数时SIGALRM
信号被自动屏蔽,从sig_alrm
函数返回时SIGALRM
信号自动解除屏蔽。然后自动执行系统调用sigreturn
再次进入内核,再返回用户态继续执行进程的主控制流程(main
函数调用的mysleep
函数)。
pause
函数返回-1,然后调用alarm(0)
取消闹钟,调用sigaction
恢复SIGALRM
信号以前的处理动作。
以下问题留给读者思考:
1、信号处理函数sig_alrm
什么都没干,为什么还要注册它作为SIGALRM
的处理函数?不注册信号处理函数可以吗?
2、为什么在mysleep
函数返回前要恢复SIGALRM
信号原来的sigaction
?
3、mysleep
函数的返回值表示什么含义?什么情况下返回非0值?。
当捕捉到信号时,不论进程的主控制流程当前执行到哪儿,都会先跳到信号处理函数中执行,从信号处理函数返回后再继续执行主控制流程。信号处理函数是一个单独的控制流程,因为它和主控制流程是异步的,二者不存在调用和被调用的关系,并且使用不同的堆栈空间。引入了信号处理函数使得一个进程具有多个控制流程,如果这些控制流程访问相同的全局资源(全局变量、硬件资源等),就有可能出现冲突,如下面的例子所示。
main
函数调用insert
函数向一个链表head
中插入节点node1
,插入操作分为两步,刚做完第一步的时候,因为硬件中断使进程切换到内核,再次回用户态之前检查到有信号待处理,于是切换到sighandler
函数,sighandler
也调用insert
函数向同一个链表head
中插入节点node2
,插入操作的两步都做完之后从sighandler
返回内核态,再次回到用户态就从main
函数调用的insert
函数中继续往下执行,先前做第一步之后被打断,现在继续做完第二步。结果是,main
函数和sighandler
先后向链表中插入两个节点,而最后只有一个节点真正插入链表中了。
像上例这样,insert
函数被不同的控制流程调用,有可能在第一次调用还没返回时就再次进入该函数,这称为重入,insert
函数访问一个全局链表,有可能因为重入而造成错乱,像这样的函数称为不可重入函数,反之,如果一个函数只访问自己的局部变量或参数,则称为可重入(Reentrant
)函数。想一下,为什么两个不同的控制流程调用同一个函数,访问它的同一个局部变量或参数就不会造成错乱?
如果一个函数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则是不可重入的:
调用了malloc
或free
,因为malloc
也是用全局链表来管理堆的。
调用了标准I/O库函数。标准I/O库的很多实现都以不可重入的方式使用全局数据结构。
SUS规定有些系统函数必须以线程安全的方式实现,这里就不列了,请参考[APUE2e]。
在上面的例子中,main
和sighandler
都调用insert
函数则有可能出现链表的错乱,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全局链表的插入操作要分两步完成,不是一个原子操作,假如这两步操作必定会一起做完,中间不可能被打断,就不会出现错乱了。下一节线程会讲到如何保证一个代码段以原子操作完成。
现在想一下,如果对全局数据的访问只有一行代码,是不是原子操作呢?比如,main
和sighandler
都对一个全局变量赋值,会不会出现错乱呢?比如下面的程序:
long long a; int main(void) { a=5; return 0; }
带调试信息编译,然后带源代码反汇编:
$ gcc main.c -g $ objdump -dS a.out
其中main函数的指令中有:
a=5; 8048352: c7 05 50 95 04 08 05 movl $0x5,0x8049550 8048359: 00 00 00 804835c: c7 05 54 95 04 08 00 movl $0x0,0x8049554 8048363: 00 00 00
虽然C代码只有一行,但是在32位机上对一个64位的long long
变量赋值需要两条指令完成,因此不是原子操作。同样地,读取这个变量到寄存器需要两个32位寄存器才放得下,也需要两条指令,不是原子操作。请读者设想一种时序,main
和sighandler
都对这个变量a
赋值,最后变量a
的值发生错乱。
如果上述程序在64位机上编译执行,则有可能用一条指令完成赋值,因而是原子操作。如果a
是32位的int
变量,在32位机上赋值是原子操作,在16位机上就不是。如果在程序中需要使用一个变量,要保证对它的读写都是原子操作,应该采用什么类型呢?为了解决这些平台相关的问题,C标准定义了一个类型sig_atomic_t
,在不同平台的C语言库中取不同的类型,例如在32位机上定义sig_atomic_t
为int
类型。
在使用sig_atomic_t
类型的变量时,还需要注意另一个问题。看如下的例子:
#include <signal.h> sig_atomic_t a=0; int main(void) { /* register a sighandler */ while(!a); /* wait until a changes in sighandler */ /* do something after signal arrives */ return 0; }
为了简洁,这里只写了一个代码框架来说明问题。在main
函数中首先要注册某个信号的处理函数sighandler
,然后在一个while
死循环中等待信号发生,如果有信号递达则执行sighandler
,在sighandler
中将a
改为1,这样再次回到main
函数时就可以退出while
循环,执行后续处理。用上面的方法编译和反汇编这个程序,在main
函数的指令中有:
/* register a sighandler */ while(!a); /* wait until a changes in sighandler */ 8048352: a1 3c 95 04 08 mov 0x804953c,%eax 8048357: 85 c0 test %eax,%eax 8048359: 74 f7 je 8048352 <main+0xe>
将全局变量a
从内存读到eax
寄存器,对eax
和eax
做AND运算,若结果为0则跳回循环开头,再次从内存读变量a
的值,可见这三条指令等价于C代码的while(!a);
循环。如果在编译时加了优化选项,例如:
$ gcc main.c -O1 -g $ objdump -dS a.out
则main
函数的指令中有:
8048352: 83 3d 3c 95 04 08 00 cmpl $0x0,0x804953c /* register a sighandler */ while(!a); /* wait until a changes in sighandler */ 8048359: 74 fe je 8048359 <main+0x15>
第一条指令将全局变量a
的内存单元直接和0比较,如果相等,则第二条指令成了一个死循环,注意,这是一个真正的死循环:即使sighandler
将a
改为1,只要没有影响Zero标志位,回到main
函数后仍然死在第二条指令上,因为不会再次从内存读取变量a
的值。
是编译器优化得有错误吗?不是的。设想一下,如果程序只有单一的执行流程,只要当前执行流程没有改变a
的值,a
的值就没有理由会变,不需要反复从内存读取,因此上面的两条指令和while(!a);
循环是等价的,并且优化之后省去了每次循环读内存的操作,效率非常高。所以不能说编译器做错了,只能说编译器无法识别程序中存在多个执行流程。之所以程序中存在多个执行流程,是因为调用了特定平台上的特定库函数,比如sigaction
、pthread_create
,这些不是C语言本身的规范,不归编译器管,程序员应该自己处理这些问题。C语言提供了volatile
限定符,如果将上述变量定义为volatile sig_atomic_t a=0;
那么即使指定了优化选项,编译器也不会优化掉对变量a内存单元的读写。
对于程序中存在多个执行流程访问同一全局变量的情况,volatile
限定符是必要的,此外,虽然程序只有单一的执行流程,但是变量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也需要volatile
限定:
变量的内存单元中的数据不需要写操作就可以自己发生变化,每次读上来的值都可能不一样
即使多次向变量的内存单元中写数据,只写不读,也并不是在做无用功,而是有特殊意义的
什么样的内存单元会具有这样的特性呢?肯定不是普通的内存,而是映射到内存地址空间的硬件寄存器,例如串口的接收寄存器属于上述第一种情况,而发送寄存器属于上述第二种情况。
sig_atomic_t
类型的变量应该总是加上volatile
限定符,因为要使用sig_atomic_t
类型的理由也正是要加volatile
限定符的理由。
现在重新审视例 33.2 “mysleep”,设想这样的时序:
注册SIGALRM
信号的处理函数。
调用alarm(nsecs)
设定闹钟。
内核调度优先级更高的进程取代当前进程执行,并且优先级更高的进程有很多个,每个都要执行很长时间
nsecs
秒钟之后闹钟超时了,内核发送SIGALRM
信号给这个进程,处于未决状态。
优先级更高的进程执行完了,内核要调度回这个进程执行。SIGALRM
信号递达,执行处理函数sig_alrm
之后再次进入内核。
返回这个进程的主控制流程,alarm(nsecs)
返回,调用pause()
挂起等待。
可是SIGALRM
信号已经处理完了,还等待什么呢?
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系统运行的时序(Timing)并不像我们写程序时所设想的那样。虽然alarm(nsecs)
紧接着的下一行就是pause()
,但是无法保证pause()
一定会在调用alarm(nsecs)
之后的nsecs
秒之内被调用。由于异步事件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这里的异步事件指出现更高优先级的进程),如果我们写程序时考虑不周密,就可能由于时序问题而导致错误,这叫做竞态条件(Race Condition)。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读者可能会想到,在调用pause
之前屏蔽SIGALRM
信号使它不能提前递达就可以了。看看以下方法可行吗?
屏蔽SIGALRM
信号;
alarm(nsecs);
解除对SIGALRM
信号的屏蔽;
pause();
从解除信号屏蔽到调用pause
之间存在间隙,SIGALRM
仍有可能在这个间隙递达。要消除这个间隙,我们把解除屏蔽移到pause
后面可以吗?
屏蔽SIGALRM
信号;
alarm(nsecs);
pause();
解除对SIGALRM
信号的屏蔽;
这样更不行了,还没有解除屏蔽就调用pause
,pause
根本不可能等到SIGALRM
信号。要是“解除信号屏蔽”和“挂起等待信号”这两步能合并成一个原子操作就好了,这正是sigsuspend
函数的功能。sigsuspend
包含了pause
的挂起等待功能,同时解决了竞态条件的问题,在对时序要求严格的场合下都应该调用sigsuspend
而不是pause
。
#include <signal.h> int sigsuspend(const sigset_t *sigmask);
和pause
一样,sigsuspend
没有成功返回值,只有执行了一个信号处理函数之后sigsuspend
才返回,返回值为-1,errno
设置为EINTR
。
调用sigsuspend
时,进程的信号屏蔽字由sigmask
参数指定,可以通过指定sigmask
来临时解除对某个信号的屏蔽,然后挂起等待,当sigsuspend
返回时,进程的信号屏蔽字恢复为原来的值,如果原来对该信号是屏蔽的,从sigsuspend
返回后仍然是屏蔽的。
以下用sigsuspend
重新实现mysleep
函数:
unsigned int mysleep(unsigned int nsecs) { struct sigaction newact, oldact; sigset_t newmask, oldmask, suspmask; unsigned int unslept; /* set our handler, save previous information */ newact.sa_handler = sig_alrm; sigemptyset(&newact.sa_mask); newact.sa_flags = 0; sigaction(SIGALRM, &newact, &oldact); /* block SIGALRM and save current signal mask */ sigemptyset(&newmask); sigaddset(&newmask, SIGALRM); sigprocmask(SIG_BLOCK, &newmask, &oldmask); alarm(nsecs); suspmask = oldmask; sigdelset(&suspmask, SIGALRM); /* make sure SIGALRM isn't blocked */ sigsuspend(&suspmask); /* wait for any signal to be caught */ /* some signal has been caught, SIGALRM is now blocked */ unslept = alarm(0); sigaction(SIGALRM, &oldact, NULL); /* reset previous action */ /* reset signal mask, which unblocks SIGALRM */ sigprocmask(SIG_SETMASK, &oldmask, NULL); return(unslept); }
如果在调用mysleep
函数时SIGALRM
信号没有屏蔽:
调用sigprocmask(SIG_BLOCK, &newmask, &oldmask);
时屏蔽SIGALRM
。
调用sigsuspend(&suspmask);
时解除对SIGALRM
的屏蔽,然后挂起等待待。
SIGALRM
递达后suspend
返回,自动恢复原来的屏蔽字,也就是再次屏蔽SIGALRM
。
调用sigprocmask(SIG_SETMASK, &oldmask, NULL);
时再次解除对SIGALRM
的屏蔽。
进程一章讲过用wait
和waitpid
函数清理僵尸进程,父进程可以阻塞等待子进程结束,也可以非阻塞地查询是否有子进程结束等待清理(也就是轮询的方式)。采用第一种方式,父进程阻塞了就不能处理自己的工作了;采用第二种方式,父进程在处理自己的工作的同时还要记得时不时地轮询一下,程序实现复杂。
其实,子进程在终止时会给父进程发SIGCHLD
信号,该信号的默认处理动作是忽略,父进程可以自定义SIGCHLD
信号的处理函数,这样父进程只需专心处理自己的工作,不必关心子进程了,子进程终止时会通知父进程,父进程在信号处理函数中调用wait
清理子进程即可。
请编写一个程序完成以下功能:父进程fork
出子进程,子进程调用exit(2)
终止,父进程自定义SIGCHLD
信号的处理函数,在其中调用wait
获得子进程的退出状态并打印。
事实上,由于UNIX的历史原因,要想不产生僵尸进程还有另外一种办法:父进程调用sigaction
将SIGCHLD
的处理动作置为SIG_IGN
,这样fork
出来的子进程在终止时会自动清理掉,不会产生僵尸进程,也不会通知父进程。系统默认的忽略动作和用户用sigaction
函数自定义的忽略通常是没有区别的,但这是一个特例。此方法对于Linux可用,但不保证在其它UNIX系统上都可用。请编写程序验证这样做不会产生僵尸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