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0《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bǐ),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piàn),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sháo)。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fú)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觐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鲁庄公说:“衣服和食物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能独自享用,一定把它拿来分给别人(近臣和亲臣)。”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每个人,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守信。”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赐福来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秋毫,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曹刿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要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了(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意图),怕的是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同意追击他们。”

【重点解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表现当权者的鄙陋寡见和曹刿的自信。曹刿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反起道而行之,表现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责任感。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曹刿沉着冷静,善于捕捉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与鲁庄公急躁冒进形成鲜明对比。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

(3)“彼竭我盈,故克之”论述了要充分把握反攻的时机,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化劣势为优势。注意“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彼竭我盈”等相关成语。

(4)“夫大国,……惧有伏焉”反映了曹刿没有忘记自己是以小敌大,以弱敌强。兵不厌诈,不可不提高警惕。

(5)“吾视其辙乱,……故逐之”写曹刿亲自察看敌情,确认最佳追击时机,进一步表现其沉着果断、谨慎小心的性格。

【默写训练】

1.《曹刿论战》中写到,当国家面临危难时,曹刿以“          ,          ”两句来反驳同乡“不在其位则不谋其政”的观点。

2.《曹刿论战》中写到,当齐军败退时,曹刿先是阻止鲁庄公贸然追击,然后经过“          ,          ”,最后才确定追击敌人。

3.《曹刿论战》中曹刿总结齐鲁两国之间的这场战争,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在于抓住时机,这两句是“          ,          ”。

4.《曹刿论战》中曹刿论述战役取胜的原因,提出作战要选择时机,谨防敌人埋伏,还以“          ,          ”两句说明确定追击敌人的原因。

答案: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3.彼竭我盈,故克之。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5-10《曹刿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