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复盘:能阅读是人最大的幸运

一、

有一天我变的不理智,变得疯狂,你会觉得我可怕。当你举目四望,目之所及的地方皆在疯狂,你会觉得这个世界疯狂吗?

不要轻易悲伤的做结论。

我们的世界,没那么容易塌陷。

因为还有书籍啊!

三十天读书变现训练营结束了,最后的大作业是把前三十天的小作业结合写成一篇。

这是一项不小的任务,让我一想起来就头疼。

我为了这个作业,准备了三天,拟大纲拉框架,在纸的空白页写下当时的感受。

输入是为了更好的输出,为了检验学到多少成果,一字一句,不愿将就。

30节课程结束后,我立马回听,用在课程里面学到的“知识回路”的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复盘”)。前五节课只是听一听,随手记一记,到第六课才重视起来,也仅是跟着课程进度抄了完整的ppt。

后来看打卡区很多学员将老师的话一字不落的放了出来,我觉得太夸张了,没必要吧。

说实话报这个课程就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过程。单纯想在居家隔离的这段时间给自己找点事做,没指望从课程里面学到多少精华,毕竟几千块网课费用打水漂的事情我也干过,就这种随便找点事打发时间的想法,在课程进入第二板块的时候,彻底淡出我的世界。

此后一门心思扑在课程上面,前面错过和忽视的内容,也在大课结束之后,迅速查漏补缺。

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是经验之谈,每一个字都有分量,马虎不得。很多真实学员的案例,在重听的时候也是如获至宝。

优秀学员的在班级群的分享,课程中学员的案例分析,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做事方法,越看越让我欣喜,曾经的焦虑,就在这样一步步的拆解中间,没有了。

课程回听,我不倍速,不心急,书桌上摆满了各种本子和不同作用的纸张。我面前是笔记本,笔记本上方放着一张纸专门找出课程中提到的作者、书名、公众号和APP,左边的小本本上记录着在课程中产生的“我见”,一套流程下来,进度有些慢,同步的好处就是,学习和思考同时进行。课程听完一节,把“我思”补完。

卡片有了,课程听了,笔记完整了,脑子也得到锻炼。想想上课的前几天那种打酱油的心态,要么学而不思要么思而不学,真是对不起学费。

好好读书这件事,在任何时候醒悟,都可以算做为时不晚,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我也愿把在训练营的心得和获得,全部分享给你(很喜欢在写文的这一刻,想象面前有个正在听的你)。

一、

我是玄春,是小白体验营第二十二期六班学员,正式营在七期一班。

打卡区的精华作业是我每天要去遛一圈的,训练营长挂在嘴边的有“同侪是我们不能堕落的底线”,也有“过程即结果”的动力,还有“强势文化”的熏陶,在这些理念的围攻下,我也只做到了不过夜交作业。

不敢和同侪们比优秀,只能同自己比进步。

读书也是一项技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阅读本就是训练阅读的工具。

第一个作业是如何使用阅读本,并在运用老师教的方法上,创造出符合自己习惯的阅读本呢?

在打卡区一片思维导图的洪流中,我的用传统方式快速笔记。本人思维一片混乱,思维导图是弱势。

我手绘了阅读本,挨个来说一下,用过的感受。

快速阅读计时训练,初次接触,用起来生疏,可以从自己熟悉的和已经读过的书做测试,这样会导致阅读速度很快,有一种自己掌握了的兴奋感。但是测试十页后,合上书能回想起里面的内容吗?我目前没有做到这点儿。

不过这样做的侧重点在测速上,熟能生巧后,换一本从没读过但是不难理解的书,继续训练,这个步骤只是快速阅读,不要管记不记得住,也不要担心没看懂。

职业读书人的读书清单。五十个格子为一年的读书量,可以先从手头已有的书下手,按照主题阅读法的方式把书分门别类的按顺序列出来。

我看过的书大多只看了书中的热闹,这次希望用科学的方法重读一遍,尝试用阅读法,写出适用于它们的读书产品,留下看过的痕迹。有些好书不怕反复诵读,里面的苹果香蕉和李子有很多,可以一个一个的找出来。

苹果阅读法的这张表格,用文章《你瞎忙的样子看起来真失败》实验,在选择问题的时候,应当结合标题,提取重点,我总喜欢搞不同,看完文章才发现,标题就能提取最好的问题。

我读过很多课外书,类型很杂,现在偏爱经典文学类,读这类书,仅以自己喜好的那口重点看,反复看,想在书上画画线,又心疼,读书时期还摘抄,看到好句子好段落美文赏读做标注,现在一本书,仅仅是看完而已。

第二课作业是进行一次阅读速度测试,结合课程内容,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速度提升计划。提速过程中,当速度与内容不能兼顾的时候,怎么办?

运用新方法处理事情,通常是不习惯,还有一看就会,一用就废的心理障碍。

此前用三种类型的书做了测试。

《父母心理学》,983字/分钟。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1722字/分钟。

《说话办事的艺术》,1120字/分钟。

做测试的时候两本书是熟悉的,第一本是本专业相关的。即便如此三本书在做测试的时候一知半解。内容与速度无法融合。

只有写出一篇书稿,才能表明这本书是真的看通读透,速度与内容无法兼并问题都是通过练习可以解决的,方法有二:

①目前来说通过苹果读书法,明确自己要摘的苹果是哪些,遇到了用笔标注,也可以花几秒把关键词写到阅表格里,书看完了,整理表格关键词,串起来写书稿,至于是书评、拆书稿、还是读书笔记,可以看书的性质适合哪一类读书产品。

②先看书目录,了解概念理论与实操的分布,再看每一个主菜单下面的子菜单出现哪些关键词,在速度提上去后,每看完一单元,回到目录,跟着关键词复述本章,再继续下一章。

第三个作业,用“苹果阅读法”读完一本书。

我选择的《父母心理学》,读完全本102分钟。作者李琳,辽海出版社。

字数:167千字

测速:1637.25字/分钟

这本书的精华在前言说完了,整本书更像是在说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具体怎么办,适合新手爸妈,从孩子出生到十八岁,都笼统的说了一遍。

上单元叫父母那点微沟通。

下单元叫孩子那点微动作。

用苹果阅读法提问的时候,从孩子角度和父母角度分别提了一问,看完全书,还是用“父母对孩子有哪些沟通技巧?”更好。

在亲子关系里面(多指未成年和他的父母),父母永远是主导者,他们比孩子懂得多,知对错,就是不懂得沟通方法,于是产生亲子矛盾。

大多是这个死循环:亲子沟通出现僵局——孩子逆反——父母激怒——孩子更叛逆——父母愈加严格的,管教指责——孩子捅破天——父母抱怨——孩子心烦——亲子关系破裂。

这时候,最先平静的那方,永远得是父母。

因为是孩子在模仿父母。

在填写表格关键词的过程中,还是可以灵活运用每一个表格,左右各分九格,每个格里面写出这一单元的关键词,事后整合,发现左边和右边很多关键词重复,这也说明了,书的上单元与下单元很多重复内容。

与孩子有效沟通的三点:①将心比心②审时夺度③疑惑有解。

孩子的健康情绪永远建立在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之中,书中不同年龄段都出现“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和谐的家庭氛围”“精神激励”等相关内容,很好的说明了,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个孩子。

高质量的陪伴是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最好药方,拒绝“代偿心理”,杜绝家里出现“出气筒”。

已为人父/人母的你,如果不懂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就想想自己小时候吧。

附带思考题假学习假进步经历,在18年知识付费的爆炸时期,有个词汇叫“知识焦虑”,各种技能网课的火爆,第二职业的理念出现,似乎不学点技能,没有一两个网课傍身,就不是学习,我花费将近五千,学习效果微乎其微。

刷完课就以为自己进步了,其实没有对应实操,没有方法实践,都是白搭。

后来每当有写的好的网课文案,我都冷静控制,思索什么是对我有用的。

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可以反方向思考自己不要什么,进步从0-1是很难很慢的,但是真的进步,每一步都看得到。

第四天的课程内容是怎么选择好书?并且推荐三本自己认为的人生好书。

我从不同纬度选了三本,如下:

《锌皮娃娃兵》,作者S.A.阿列克谢耶维奇[白俄]。

一句话推荐:一本让无数人庆幸,自己生在太平盛世的书。

推荐语:作者是一个写战争纪实的女人,她在封底剧透了本书内容:为什么我会产生写《锌皮娃娃兵》的愿望?为了表示抗议,抗议用男性的视角看待战争。我去了公墓,那里安葬着空降兵。将军们在致悼词,乐队在演……我发现,这些成年人都沆瀣一气,只有一个小姑娘的尖声细嗓冲出了其他声音的包围:“爸爸,亲爱的爸爸!你答应我要回来的……”她妨碍了发言,被人从棺材前拉走,像拉走一条小狗。 这时我明白了,站在坟墓前的这些人当中,只有这个女孩是个正常人。

初遇此书,书名五个字,与封面排列整齐的简笔人物画像结合脖子上的红巾,我以为写的是小孩军训,然而,这群在大学里励志报国的大学生,兴奋的拿起枪,却是去侵略一个叫“阿富汗”的国家,直到开枪杀死第一个人,他们才明白这不是游戏……

从第一枪响起,就回不到过去。他们在人间,活得悲壮,死得悲凉。

我流着泪,看完整本书,只觉得沉重,每一字的力量产生的画面感,让我像是经历了这场战争一样,疲倦,哽咽。

阿富汗的土地上,长达十年的战火,从书里走出来,只觉得,和平真好,活着真好!一定要珍惜啊!

第二本《时生》,作者是东野圭吾[日本]。

一句话推荐:“作为我们的孩子,你觉得高兴吗?”孩子是否会回以“我非常庆幸有你们这样的父母”,其实永远是个谜。《时生》就是在解开这个谜团。

推荐语:一本所有父母都可以看懂的小说故事,时生是谁?他为什么会回到过去?他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见年轻的父亲?

你有想过,父母对你的到来,怀着怎样的心情;你有了孩子,他对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我们总会不自觉假设:如果,我能回到过去……

父母与孩子的羁绊,能划破时空,也能救赎生命。

小说结尾,回到了故事的开头,书里没给出答案,但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解题人就是自己。

第三本《阿里 阿里》,杜文娟著。

一句话推荐:心不去怜悯身体的痛苦,身体不要理会心的恐惧。

推荐语:二十九个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平常”。生、死、离、别,太多的悲怆,世事无常,在阿里这个地方反倒成了平常。

“生命”在这里渺小,“希望”在这里奇缺,也没有“信仰”的概念,一路走过,活着的人继续过着昨天的日子。

可在他们身上,又有一股要冲破命运的气势,做到的人,生者,不说;死者,说不了。

世间好书太多,我有选择困难症,便选了写人,写战争,写家庭的三本。

我看的多是经典名著,务实类较少。

正是因为这样,把经典文学拆解或者用务实的赚钱手段都没有。

“无用之心”,更多的是在说,功利的追逐中,抽一部分时间,啃一些大头难啃的书吧!

第五课的作业,是预测2019年会持续热门的书。

在各大图书榜单上面看,结合知乎推荐,2019年热门持续的图书,我认为是《三体》,它是一本中国科幻基石丛书,作者刘慈欣,重庆出版社,80多万字。科幻小说推荐,一定少不了《三体》!

《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银河奖特别奖,刘慈欣被授予2018年度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亚洲首位雨果奖得主十届银河奖得主。

我仅读完免费试读的样本,没有购买纸书,曾一段时间从手机四面八方涌入《三体》的信息在我的视线里,周边海报,报亭,学校论坛等走哪儿都看得到醒目的推荐。

零零碎碎看了诸多相关的文章和片段,便被他笔下的人物的魅力折服,作者想象力的天马行空,在故事里却又显得那么相得益彰,除了看人物在说什么,做了什么事情,其他的一概没看懂。可这不影响我对《三体》的崇拜。

在中国的科幻市场,刘慈欣占有很重的地位;对人性的探究,也在一次次任务中解剖。

人类或许不好,但是也不坏,写小说故事,最后都会回归到对“人”的解释。

除了正常作业,课后还有附加思考题,这次的题目是:小冰老师开营时复盘自己经历时,你写下的感悟里,当时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知识边界、梳理过自己的信息呢?看见没,课程都是一环套一环的呦!努力写好每天的打卡作业吧!

再次感谢我们亲切友好的班委。

从头梳理自己的知识,也是件比较痛苦的事情。

从小学便喜爱文字,我能看到一个一个字,在脑子里连成一幅幅画面。

先是偷看哥哥学校要求订阅的杂志《青年文摘》,后来小本本《故事会》,印象最深的是两本厚厚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唐宫历史最深刻,留意武则天也仅仅是她是女子,我也是女性,小时候的关注点儿,就这么直白。

然后小学的作文偶尔被语文老师当着全班念出来。

初中了作文范文得奖是常事,尝到了甜头,我会在语文书的页脚注释处找自己感兴趣的文学常识看,遇到对书名心动的会记下来。对古文的爱好,就从这个时候起。

《红楼梦》接班,对里面的景色描写,还有人物说话姿态,性格揣摩。初中时偷买了《西游记》,脑子里看到哪一章,就是孙猴子上窜下跳的景象。里面大量描写环境的诗,我深受影响,至今写小说读者反应标题一股四大名著的感觉。

文言文也不觉得枯燥,不觉得晦涩。

大学时代,有了图书馆,通过接触了更多的信息,经济管理类,散文,职场类,理财类……接触不多,仅看了基础入门的书。看的更多的是古文世情小说。《绿野仙踪》一周看完。

支撑读下去的信念就是我要看看男主是怎么成仙的,算是仙侠文的典范。

纵观我的阅读知识体系,除了小说,最多的是专业书,细分为育儿类,亲子类。

《蒙台梭利教学法》《童年秘密》《爱与自由》《成长的秘密》《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杜威、福禄贝尔、皮亚杰、亚里士多德、昆体良、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各大教育家如数家珍。

但是对他们的作品并没有过多研究,所以趁着读书营的机会,把这些作品系统的钻研。

第六天没有课,但要持续打卡,保持习惯。这种时候就是拿来复盘前面的课程。

附加思考题:前五天的课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什么不是其他的课程?以下是作业内容——

2020.2.24周一上午10:21,阴,第6天读书训练营打卡复盘(我写文有留日期的习惯,其他作业日期删了)。

课程快到一半了,脑子里逐渐有根线在形成,回看前6课的知识回路,发现是他们凝聚成的这根线,可以称它们是“点”,是前面5个课程里的各种“点”贯穿了整个训练营的课程。

写下这些文字,既像日记,记录心情,记录学习,留下痕迹,当作证据;又像这些日子以来做的事,以看得见的形式把它们拆解。

我曾经太注重缥缈的感受而忽略了实际的情感,在此次训练营中,我曾产生的点,在慢慢地往一个轨道靠拢,即使此刻我没做到的,也是在不断地写的过程中,因积极暗示自己而朝着那个方向奔去。

下面是前5节课程的内容复盘——

一、阅读本是高效读书的一个重要工具,做事的过程即结果,很多人重视结果不计过程,一个没有结果的事只能说明过程不科学。在学习过程中,怎么做才算科学高效呢?

1、若目标是职业读书人,每天到少2h高度集阅读,达到25天以上才有可能成为职业读书人。

2、怎么做到高效阅读,其中一条就是提升阅读速度,眼睛看得快,结合阅读本,寻找关键词,串通逻辑,并把复述下来,摘到自己想要的苹果,才算数。

3、对比一本书,5h读5遍>5h读1遍的效果,试试看?

4、要围绕书名、序言和书中内容提问题,一个你需要从这本书里得到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

二、怎么读书说完了,告一段落,接下来是如何选书?

选书是一个职业读书人的必备技能。

1、选书维度从务虚和务实来说,一个是内在的精神追求,一个是市场的买卖需求。

2、从四个方面可以淘到务虚务实同时存在的好书:文学经典、人物传记、杂志和解码书。

3、还可以从硬思维与软思维的实践中选出适合做诚读书产品的书。在此之前多点“无用之心”,也就是多读精神食粮的书,是在为务实打基础。

4.选好了书,可以通过递样稿,上交书单的方式快速过稿变现,书单写请推荐这些书的理由通过率会高一些。

5、推荐语怎写?可以从书籍精华,读者痛点,总结特色,书籍卖点四个方面说起。一篇好的书稿,忌30个字以上和其他文章重复。

能把前五课内容闭上眼睛重复出来,并把运用到实际,后面的课程会学的相对轻松。

眨眼到了第七天。

鉴赏一位自己喜欢的作家,并发表对“鉴赏”的理解。

说到喜欢的作家,莎士比亚、毛泽东、余秋雨、曹文轩、白落梅、史铁生、木心、毛姆、泰戈尔,除此之外,我还能列一串人名,只是大部分人是别人推荐,小部分是因他的名气,才说喜欢,因为只要是有作品流世的作家,我都喜欢,即便从未读过,我也会崇拜。

但是只推荐一位的话便是曹雪芹了。

这是我在所有喜欢的作者中一一排除,选出来的人。

一是作为文学常识,曾在《林黛玉进贾府》《香菱学诗》还有一些古诗词背诵中,曹老的背景介绍的最多;二是手头有4本与《红楼梦》相关的衍生作品,通过作品,更详细的了解了这位曹老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曹雪芹,一生才华用在了《红楼梦》上,满腹才情造就了一位林妹妹。要鉴赏曹老,就离不开说他的作品(这里单指前80章,后40章高鹗续)。

林语堂写的《眼前春色梦中人》一书中,《红楼梦》的风格这一章,提到了“全才”一词。

曹老算是一个全才的人吧。美食、建筑、诗词、戏剧、丹青、园林……但他笔下的人,没有全才。

单说薛林二女,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外,正是这种不完美的人性,让这些个女儿,像是我们身边的某类人。

再就写黛玉之死,续书写黛玉的死,有点像老太婆说见间。对比尤三姐的死亡形象在是体描写上是完全不同的。秦可卿、金钏儿,晴雯之死,作者都不正面落笔。不为写死而写死(出自《红楼梦诗词鉴赏》第九十八回叹黛玉之死的诗词鉴赏)。

或许是有了对比,才能叫人更好的评判出原作者与续者的高下之分吧。且我爱好写小说编故事,《红楼梦》是我真正意义上看完整并且反复阅完的一本书,它在我在写小说这条路上起了很大的引路作用。

每读一章,对曹老的了解便多一分。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他的作品,值得每一个读书人细品。

再来说“鉴赏”的理解,从拆文解字来说,  “鉴”,大型盛水器,为镜子用。它是一个物,能被赏的物,是有价值的;“赏",看尚"与”贝”联合起来,表示“把贝币在桌上难开”。鉴赏在一起,可以理解为,有一个物品在这儿需要把它从头到尾、从内到外的剖析清楚,有点类似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如果不了解这个物品的来源和故事,就不能用“鉴赏”二字形容。中华文字与情感还是有许多严谨的地方,可能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第八天的课程内容是主题阅读AI式学习,如何让你变知识引擎。

就是列主题书单,量化它们能不能在一个月内突破这一版块的局限。

我选来选去,手头没有能凑成5本的同主题的书。

视线集中到一个月内要突破的阅读版块,一本叫《第五项修炼》的书,横空出世,占据我所有的目光。

作者彼得·圣吉,被《商业周刊》评为世界十大管理大师之一。《金融时报》评价《第五项修炼》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五部工商管理巨著之一。

此书豆瓣评分8.6,中信出版社出版,张成林翻译。

利用倍速阅读法看这本共有455页,425千字的书,从2009年10月第1版,到2014年10月第38次印刷,可见这本书的无穷威力和潜力。

尽管我一目十行,还是有拖住我速度的地方。但凡卡住的点,写得让我晃然大悟的地方,单拎出来记在小卡片上。

这是一本可成一个主题的书单。

它有用,像课程表一样,有交付感,帮助大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比如:系统思考该怎么样思考?

它有料,内容丰富,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比如:管理者在公司运作上的一些弯弯绕绕大坑小坑。

它有趣,每章节有个放松的小游戏和小故事,让人上瘾,勾魂夺魄。

一本书,撑起一个世界。

从第一次出版到这次扩充,作者把过去的15年里对几十家公司的实践访谈总结下来,新增内容,迭代更新的思想一直在前沿。

第8章自我超越讲到:“自我超越水平高的人,非常了解自己的无知、无能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他们又有深深的自信。这矛盾吗?只有不能理解“行程本身就是回报”的人,才会觉得矛盾。

这句话与小冰老师说的“过程即结果”是一个意思。

这是一本格局宏大的书,在查相关资料时越查越有深度,不是一两句话,一两个月能解释清楚的,这时不由得想到蒲松龄的那句“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

就字面的“奇书”解释,我觉得有”奇诞,奇怪,传奇,奇淫巧技”的意思。而“大道”也并非一个“道理”的解释,更多的是通过阅读正统主流的书,比如经典史学,形成自己判断事物的标准。

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再去读些观点奇特的书,就不会被书中的“歪心意"影响。

《第五项修炼》也算的一本奇书,如果没有宽阔的知识框架,很可能啃不下来这本书。

接下来是小冰老师的老师核聚老师来为我们谅解费曼读书法的精髓,作业就是用费曼读书法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比着老办法感受它的适用性,并写出人生路上费曼读书的方法可以迁移到哪些地方?

于是我选了白落梅这篇《也曾年少,误了秦楼约》,主角是王安石。由一首《千秋岁引》开始。

千秋岁引

王安石【北宋】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风台,廋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在没有用费曼读书法前,这篇文章读完也就完了,只觉得作者是个只关注情感问题的作者。

即便王安石,也在作者笔下成了一个恋爱脑。

用了费曼读书法,先将这首词反复颂读。心明白了,嘴不明白;嘴明白了,手不明白;手不明白,就不能算是读懂。

便将这首词先放放,读作者对这首词的鉴赏,也是一遍,两遍,三遍……她在短短的篇幅里,把一个完整的王安石的形象描绘出来了,这是需要很深的功底的。令我收起轻慢之心。

很多名人将相,在政治上无力回天时,要么以头抢地,要么意志消沉,不能说这类人的行为是错的,他们坚持自己的信仰,所以也能百世流芳。我认为王安石不是这类的人。

“曾经功名显贵的王安石,到老的时候,怀念的,终究还是一段年的风流情事。”这是作着原文里的陈述,如果解读的没错,我认为后面的句号换成问号,用于猜测这位昔日的变法贵人的想法上,饱含的情感更是滋味百种,不单单是年少情爱。

想到一个说法,诗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抱负时,喜欢用男欢女爱来暗含政治之意。不知王安石这位老政客,是否也有这种心态在里面,我等这些看客只能猜测。

读到第十遍的时候,我晃然明白,我读的是白落梅笔下的王安石,本质是我在走近白落梅,而非王安石。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比山中。”这大概就是费曼读书法的另一种解释:永远要记住自己最初的目的,是读懂这本书,其他附加信息,全部为这本书服务。

再就是生活中处处可用费曼读书法。他就像个标杆立在这里,是千种万种其他方法的根基。

背单词,老师的六字口练:多重复,勤标记。

弹钢琴,老师也说过卡在哪里,就从那里的前一句接,继续往下弹,整首弹下来,哪里卡,就说明生疏,便从这句的前一段开始接。

虽然弹钢琴的方法里没有明说每次卡住都要从头重新弹,不过也有要求一首扒下来,扒完了从头一曲反复弹。

这就是很好的说明了费曼方法的成功迁移,万变不离其宗。

其实我们一直在用费曼的学习方法,不信回想自己哪方面做的小有成就,不就是有了大量的积累,反复的练习,才这么业务熟练嘛。

第十天的任务是复盘前九课,谈谈面前课程提到的职业规划走到哪儿了?

这就值得提到一个人——纳博科夫。

他创造了最项级的创作技巧,“卡片法”,并用这种方法写了很多部长篇小说。

写文这么久,码了这么多字,我也不断问自己:

为什么我到现在还没有写出大号?

为什么现在还没有通过写作获得财富自由?

为什么写作水平这么多年停滞不前?

为什么上了很多课, 进步不是指数级增长?

灵魂拷问四连环,这些问题跟我的什么因素有关?

积累,也就是输入。

输入的源头在阅读。

很多创作者都会卡在这块儿:读的不快,效率不高,看过的书无法有效积累和用起来。

创作上的问题我们像剥洋葱似的找到了阅读不高效的头上。

再往下剥是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阅读问题其实是我们自己的思维世界出现乱码,导致不知道看什么书,怎么看书,看了如何用。

十天半个月读不完一本,自然在输出的时候难受。

如何在写作路上边输入,一边输出,最终轻松了?

当然是纳博科夫的卡片法啦。

不论写日记、小说、读书笔记或者突如其来的灵感,把这些想法聚成300字,一天3张,一周一整理,一年下来有约有1000张的样子,选择合适的3张润笔组合下来约有一张A4纸的量,零碎信息成了一个完整的微故事。

把想法用实际的算法变得看得见,摸得着,信心立马在这一刻回来。

对于读书慢的问题,速读,扫读,略读。

这种方法适用认知类、技能类、工具类的书。 

经典文学和专业课本最适用的读书方法唯有“费曼读书法”,配套使用康奈尔笔记更佳。

我还在想,自己写作这块儿,擅长的是哪一类?

每种文体详细的方法是有区别的,先钻研一种写法,把这一种写法学透了,在迁移到别的类型写作,上手快得多。

公众号,新媒体文,小说,杂志,情感文章,励志鸡汤,职场……总有一款适合自己,写作路上我不急。

积微者速成,慢就是快,有了科学有效的过程,必然会有一个想要的结果。

上面内容是我这段时日以来的一部分输入,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重新排序整合后说给大家听,就是我的输出。

职业规划走到哪一步?

在第一课里面老师分别说了,撰稿人要读≥20本书——职业读书人读≥50本书——知识产品经理读≥100本书。

自我衡量应该还在撰稿人这个阶段。

虽然以前读了很多书,但是没有“高效”读书,此次根据老师的快速阅读法,苹果阅读法加上卡片阅读法,把要读的书读完不说,还要留下下笔有迹可循的“痕迹”。

阅读版块到这儿就告一段落,通关成功,下一题,创作版块。

秉着现在不拆书,只拆课的行动指南,耐着性子把这万把字的复盘给搞完。

作业复盘2:写作写心,抛弃套路得永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业复盘:能阅读是人最大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