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漫谈(老王唠教育)之九十二

教学常规漫谈(老王唠教育)之九十二_第1张图片


教学常规漫谈之九十二

我们今天接着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应该如何听课。

听课应更多地关注教学评价的多元性。传统的听课中,听课者听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通过听课来评价上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堂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评价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对学生也往往只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因而,听课者既无法感受到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也没有必要通过听课和课后评析去引领教师开展多元的课堂教学评价。

在新课程精神观照下,评价上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给教师的教学水平分个优、良、中、差,而且是通过听课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改进和师生共同的成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听课者对一堂课的教学评析角度不应是一元的,而应是多元的;不仅要从教师的言行评析教学,而且能够从学生的角度评析教学效果;不仅能够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等显性表现,更能够从学生的情绪、表情、学习状态等细节发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需要,以及教师是否能够准确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自身的课堂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和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听课应更多地注重观察方法的技术性。听课是学校中再平常不过的日常教学研究活动,每个教师也都在学校教学工作中重复着听课的实践活动,自然而然地会积累一定的听课经验。不可否认,这些经验对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听课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但是,多数听课者并不认为听课是件复杂的、 富有技术性的活动,也很少有意识地学习一些专门的听课技术。换言之,传统的听课无非主要是凭着主观感受“听听记记”的活动,听课在教师看来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可言。

实际上,听课细究起来是“技术活”,听课者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自己的听课技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而,要较好地观察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听课者必须提升听课的技术含量,娴熟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听课技术。例如,有意识地借助量表、图式记录等工具来观察课堂,有意识地运用摄影机、摄像机、录音机等现代电子产品来辅助记录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影像、图片和声音。另外,也要有能力分析各种采用定量和定性课堂观察记录的原始资料。当然,对于一些教师平常不大熟悉的观察技术和工具,学校管理者需要通过集体培训、提倡自学等方式,来提升听课者对听课技术的掌握水平,并且也要提供课堂观察的技术工具,为提高教师听课的技术性创造有利的条件。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常规漫谈(老王唠教育)之九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