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解第13讲 ——佛法核心纲要小结

妙果寺则金法师

二〇一九年五月十日于妙果寺宿觉讲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各位同修晚上好,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百法明门论》。上一堂课的内容,稍微复习一下:

上讲回顾

上一堂课主要讲了我们凡夫四种没有却增益出来的情况,就是“无有有建立”(佛经的原话是这样讲的)。佛告诉我们,我们无中生有建立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第一种:无有相建立相。就是讲于五蕴十八界十二处这些法的自相共相本来无所有,就是说法自身不存在,我们从法抽象出来的、归类总结出来的概念(共相)也不存在。但是我们凡夫就是因为幻觉颠倒,就生起了种种的虚妄计度执著——认为它有,而且认为这个事情是这样的,那个事情是那样的。就是这样无休止地虚妄分别的过程导致了我们的六道轮回——五蕴十八界十二处不断地跑出来、显现出来。因为虚妄分别计度执著的过程,会累积很多心识的记忆种子到心里面去;累积进去的信息,待因缘条件成熟的时候,就释放出来累积的那些东西。当然它是经过综合组合呈现出来的一个新的现象,每一个显现出来的现象都是新的,都不一样,都是加工过的。所以轮回就是这样来的,就是我们迷惑颠倒的这种恶劣的习气、错误的习气导致的。

第二种:无有见建立见。就是说我们基于这些感知到的虚妄相——五蕴十八界十二处这些现象是假的,但我们不知道,然后我们在假相上面建立了种种的名词概念,产生了种种认识观念知见。比如说我、人、众生、寿者,其实代表了我们所有一切的名言概念、认知的结论,这些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都是虚假的。

第三种:无有因建立因。我们在凡夫假象的层面内去找假象产生的原因,找出来的原因其实都是假的,不是真实的。因为真实的原因不在凡夫五蕴层面,而是在阿赖耶识背后的种子库里面,这个只有初地及初地以上的菩萨和佛才看得见,四果阿罗汉的定力都看不到的。所以我们在虚假层面找出来的因,全是错的,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第四种:无有性建立性。就是于虚空、涅槃、非数灭,这就是讲小乘人证到的无为法。他认为他证到的那个具有真实性(真实存在的自性),所以叫性、自性。其实在佛的角度来看,那个不是真的,是给他一个休息的化城,暂时休息一下的一个境界,那个不是真实的自性,不是真相。但是小乘人他认为是,所以就增益出来了一个真相、自性。无有性建立性,这一点是很颠覆我们传统的认知的,但是这是佛亲口讲的,我们需要去深入地理解、搞通为什么他要这样讲。

这些就是四种我们凡夫和小乘人圣者增益出来的存在性。一旦有了增益出来的假象,那么真实有的真相就被障碍住了。你认假作真了,就把真实有的给障碍了,见不到了。佛告诉我们真实有的就是唯心,唯有心是真的,我们凡夫感到的五蕴十八界十二处,一切全是我们心造出来的一个幻象,一个幻境。因为我们迷了,迷了以后产生了幻觉,幻觉才显现出来了一个幻境。它的本质是心识在运作,但我们因为认假作真,认为真实,所以我们就见不到五蕴背后真实的原因,真实的自性就是心识,但我们见不到了。所以佛劝我们要远离,远离这样的一个增益境界,就是要远离五蕴。其实从这里就看得出来,《心经》、《般若经》跟唯识讲的道理是一点矛盾都没有,发现了吗?但是后世解释《般若经》的中观派跟唯识打仗,从一两千年前开始打,打到现在还在打。如果真的按三时判教来学的话,知道佛讲法的意图、次第,就一点都不会有矛盾,就没有架可打了,因为完全是一脉相承的。


后来我们又学了(大慧菩萨请佛告诉我们的)一切法空、无生、无二、无自性相这种情况,佛在回答大慧时,提出一个很重要的知见,他说:

“大慧,空者,即是妄计性句义。大慧,我为执著妄计自性故,说空、无生、无二、无自性。”

这里就跟《般若经》又联系起来了,空就是空我们凡夫虚妄计度执著出来的存在性的意思。大家还记得妄计性是指什么吗?对,五蕴十八界十二处,就是我们感知到的身心世界一切,是我们虚妄计度执著出来的,要空的就是这个。所以《般若经》讲的五蕴皆空,这个空是不是没有?对,空就是没有!要空的是你无中生有出来的东西,你虚妄计度执著出来的东西,是为了执著妄计自性故,说空、无生、无二、无自性。为了破除这种虚妄执着,所以我告诉你真相——你妄计出来的那些东西是不存在的,本来没有出生过。关于它们的好坏、常断、有无、来去等种种二边见都是邪见,本质上都不存在的。无自性就是直接讲没有它们的自体的存在性,但是我们明明感知到了,所以叫做妄计性,虚妄计度执著出来的存在性,这就是颠倒。所以《心经》讲,照见五蕴皆空以后,就可以远离颠倒梦想。所以唯识讲的道理和《般若经》讲的道理一点矛盾都没有,如果你说有矛盾,真的是谤佛谤法。


后面又介绍了空到底有哪几种空?从七个角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佛说的空。“所谓相空、自性空、无行空、行空、一切法不可说空、第一义圣智大空、彼彼空”。

相空。就是讲的我们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些感知到的一切有相的自体和抽象出来的共相,全都是空的。是不是又反过来重复前面讲的道理呀?这就是讲五蕴十八界十二处,这些相都是我们感觉出来的一个幻象,是不存在的。

自性空。就是说我们感知到的这一切法的自性,从来没出生过。这个道理应该很好懂的,自性就是自己的独立存在性——不需要因缘条件构成它,它本来就有,这样的东西才能称为叫有自性,但是在我们凡夫境界,我们没有人能找得出来这种存在性,所以没有自性出生过。一切法的自性全是空——自性本空。这就是自性空。

无行空。就是说我们感知到五蕴这一切法,本来是空,本来不生不灭,没有出生没有消灭的,远离了二边,无二,不是我们需要去通过一种造作把它给弄没了,不是的,是它本来就空。这也是《般若经》讲的道理,这就是大乘佛法讲的空的道理,包括前面三者都是大乘佛法讲空的道理。

行空。从小乘佛法的角度讲行空,行空就是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一切是由业、种种的因缘和合而起。这个当中离开了我、我所,也就是说五蕴当中没有我,没有属于我的。不是没有我所对的一切,是没有我,同时就没有属于我这个人的,所以就离开了我、我所,其实就是空人我。所以通过观修,就是小乘人的知见就是要通过种种修行把人我给空掉。那么这就从小乘佛法人空的角度讲的空。

一切法不可说空。这也是大乘佛法讲的空,就是一切法都是你虚妄计度执著出来的,没有可言说的对象,所以说是名不可说空。《般若经》讲的唯有假名,最后讲到彻底的时候说假名亦空,这还是大乘佛法讲的空的含义。

第一义圣智大空。就是一个人自己证到了圣人的智慧的时候,一切原来认为五蕴有的那些知见、记忆信息、习气全部离开了,也就是等于把阿赖耶识里面的分别执着认为有五蕴的那些记忆信息全部净化光了,净化光了以后,这个时候就是叫什么?成佛啊,圆满成佛。所以第一义圣智大空就是指佛实证到的空的实相。

彼彼空。上次课我们花了很多时间介绍彼彼空。简单讲,彼彼空就是一个东西于彼,比如这个东西叫彼(法师指着杯子说),我们是在讲这个东西,这个就是“彼”;“彼”(杯子)于“彼”(桌子)无“彼”,就是无它杯子,所以叫彼彼空。这是我们凡夫境界里面的空,所以说佛最后总结说,“彼彼空空中最粗,汝应远离”,你要离开,你不要去管那个空了,那个空是凡夫的空,我们要思维要理解的是前面的六种空。

上一堂课主要讲空,空、不生、无二、无自性,后面还有几个内容,我们今天继续讲完。



新课学习

我们接着看下面的经文:

【“复次,大慧,无生者,自体不生而非不生,除住三昧,是名无生。】

我们一句一句看。佛又继续告诉大慧说,再者我给你介绍一下无生的道理。无生的意思就是说,一个法它自体没有生出来过,自体本来是没有出生过的。“而非不生”是什么意思呢?你要是不结合上下文看,不了解判教你就看不懂了。下面一句“除住三昧”,看到了吧?“自体不生而非不生”就是说实际上一个法的自体是从来没出生过的,这是真相,但是“而非不生”——凡夫认为有生。除了证到了大乘实相、证入三昧的人,他们知道是无生的,他不会说非无生。

这个你就看得出来,这里讲的无生,其实就是自体不生,就是讲一个东西,没有它自己的自体存在性,从来没出生过,简单讲也就是无自性。无自性又可以叫自性空,我们学《般若经》的时候都学过,但是世间人认为缘起有。你看这里就对上了,“自体不生”——无自性,“而非不生”——缘起上还是有生有灭的,凡夫是这样理解,这个是世间的见解。除了证得三昧的人。这个三昧不是小乘人的三昧,也不是世间禅四禅八定,是大乘佛法见到真相以后的三昧。见到真相心就定了,见无生理了。说这就是我要讲的无生。简单讲,无生是不是就是没有出生?就是我们感知到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本质上没出生过!你不要把它搞得很神秘很玄乎,佛讲的话一定是简单到能让我们凡夫听得懂的。所以无生就是我们感知到的一切法没有生过,没自性没自体,它怎么生?生,一定是有个东西生出来了。

【“大慧,无自性者,以无生故密意而说,大慧,一切法无自性,以刹那不住故,见后变异故,是名无自性。】

这里就是从无自性的角度来给我们讲道理。那么无自性是什么意思?就是以刚才前面无生的道理而开展出来的说法。佛基于他证到的五蕴诸法从来没出生过的真相,来告诉我们,我们感知到的这一切无自性。说无自性好像比说无生更容易接受。无自性给我们的感觉是不是有个东西它是没自性的,对不对?但是佛是为了方便,就是说从最低阶段慢慢起步起步起步,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最后要告诉我们这一切法没有出生过。所以佛是基于这个无生的实相、密意或者说隐含的道理,佛清楚,我们不清楚,所以佛是基于这个真相说一切法无自性。

无自性的说法就是说缘起,从诸法都是从因缘条件构成的一个角度上来讲,我们能理解它是没有独立的自己的存在性的,没有自体、无自性。当我们接受了佛讲的道理以后,佛进一步告诉我们,一切法既然是缘起无自性的,那你想一想这个无自性,你还说有这个东西存在,合理吗?连自体的存在性都没有,你说它真的有,你想想合不合理?明显就自相矛盾了!所以说无自性的意思是基于无生的真相讲的,最后要导归到的还是什么?还是要让你知道无生。

好,这里一段话,就是一个方便说法,佛说:“大慧,一切法无自性”。为了让我们能理解他这样讲:“以刹那不住故,见后变异故,是名无自性”,这个很明显是小乘佛法里面方便讲法,记得吗?生灭无常。有个东西,但是它是刹那生灭的、无常的。所以从这里看得出来,这个是方便讲法,不是了义讲法。了义讲法就是说没有法的存在性,不存在怎么变?但是先这样讲生灭无常比较容易引导我们去体会到无生的真相。你看一切法刹那在变刹那在变,比如说闹钟,我们感知不到但其实它是刹那在变。按照现在的科学,我们也知道,一个事物从最初形成到最后损坏,不是突然损坏的,而是不断地相续变化的一个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太过于微细,我们感知不到。但是从理论上,我们能推出来,

一定是在不停地变才导致了最后的损坏。比如看河流比较粗显的,我们就看得出来,河流在刹那运动。其实一切事物都在刹那运动,停不下来,没有一刻一刹那停留下来,如果它有一刹那停了下来,它就有第二刹那停留下来,它第二刹那停了下来,第三刹那就停了下来,它就可以永远停下来,是不是这个道理?所以它是没有一刻停得下来。那么这样一个情况,你一看到它这一刻,其实它已经不是当下你看到的那一刻那个状态,是不是这个道理?所以叫“见后变异”,见的同时就变了。

那么这样的一种存在就意味着它没有一个独立不变的自体,是不是?没有独立不变的自体就叫做无自性。一生就灭,一生就灭,生灭是同时的。《瑜伽师地论》里叫做“当生即灭,灭不待因。”——不需要原因,不需要条件,生出来就灭了,生出来就灭了,所以这就是幻化。没有自性,它为什么能幻化?就是因为背后有真相在支撑它在幻化的,从唯识的角度来讲,这个背后真相就是我们的心,心识在刹那刹那现行呈现出来的一个状态,但是我们凡夫见不到,我们凡夫见到的是把心识现行以后错误解读出来的一个幻相。这个幻相不是真相。你看又没自性,又刹那在变,明显的就是一个幻相,所以细致地去观察就能发现我们感知到的一切法都是没有自性的。最后说到彻底的,没自性的就是压根就没有出生过,这就是空性的道理,就是一切法都是自性空。

这里隐含了一个技巧,就是佛陀讲法的一个善巧,我稍微跟大家提一下。因为如果我们一说到自性独立不能变,就联想到佛证到的真实自性也独立不能变,这就矛盾了,是不是?如果佛证到的真实自性独立不能变,那佛还能起作用,还能度众生吗?不能了。是不是这个道理?所以佛证到的自性叫真实的有为法,是真实存在的。但佛证入的自性的定义,是不能用我们凡夫境界当中的自性的定义来画等号,不可以。为什么?稍微跟大家讲一下。首先我们凡夫看不到真实的法,我们只看到幻相,这个幻相是刹那变化的,我们也能知道,是不是这个道理?但是我们用语言安立、取名字以后,我们就认为有这些不变的法了。比如说,我说:“我在说话”,“说话”这个词,这个名词在描述我说话的一个状态,一个声音,一个相,那么“说话”这个概念、这个词是固定不能变的。如果他说话一下子变成了吃饭,那就乱套了,是不是?所以“说话”这个词语本身的含义是固定的,它只描述一个状态,它不能变。但是我说我在说话,其实这个是错的,为什么?因为“说话”这个词不能变,但是我说的话是刹那在变的,我总不可能一直说下去,我总有停的时候,所以说“我在说话”,“我说话”这个词套在我这个状态上面其实它是有矛盾的——名词表达的意思不能变、固定的,但是名词所指的对象所指的状态,是刹那在变的。所以佛法里要破凡夫的这个自性,主要其实是指名言自性。因为我们每一句话每一个名词概念里面都是带有自性见的,都是有独立不变的自性的、属性的。说最彻底了,其实不是破具体的对象,因为具体的对象、真实的情况我们看不见啊!我们看到的是幻相,对不对?而且我们都知道幻相在变的,是没有自性的,是通过这个来破我们安立的名言自性。我们都不自觉地认为自己讲出来的词语、讲出来的话是真实不虚的,是有独立的固定的含义的,其实是错的。

还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说:“大家在听经”,“在听经”是一个名言,“听经”这个名言,套在自己的刹那变化的状态上,其实也是不合理的。你只能一直听下去才能说你听经,如果你听到死,你还得死,你还有不听的时候。“听经”是固定的,不能变,但是“听经”所指的一个状态是刹那在变,所以我们无法正确地描述一个状态,没办法做到。

所以其实佛法最后要破的就是我们的妄想。我们的妄想是不是以名词概念的形式来构成的?我们的想法里面全是名词概念,是吧?那么这个名词概念其实都是妄想,为什么叫妄想?因为与事实不符,与你所要描述的对象是不一样的,不符合实际的,同时你也没有见到真正的真相,所以我们整个处在妄想颠倒的状态当中的。

让你认识到你感知到的一切、你说出来的一切全是错的,就好办了。你能认识到自己的这一种无明颠倒的状态以后,才有可能真正地接受佛陀的真理的教导。所以佛法第一步是要破凡夫的虚妄颠倒执著,这一步很难!让我们凡夫认识到自己的颠倒很难!所以佛就通过种种方便善巧,缘起啊、无自性啊、什么唯心无境啊,构建这些体系,目的就是要破我们的虚妄颠倒执著。

你看,后面继续接着讲:

【“云何无二相?大慧,如光影、如长短、如黑白,皆相待立,独则不成。大慧,非于生死外有涅槃,非于涅槃外有生死,生死、涅槃无相违相。如生死、涅槃,一切法亦如是,是名无二相。大慧,空、无生、无二、无自性相,汝当勤学。】

佛就继续介绍什么叫无二相。

他说,大慧啊,“如光影、如长短、如黑白,皆相待立,独则不成”。大家都知道,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是吧?有影子就有光,光、影概念是分不开的。说光,就是相对于影子来讲的,我们说有光明,背后一定是跟没有光明的影子、黑暗做对比而成立一个光的概念,一个光的描述;你说一个东西很长,背后一定是跟有一个短的东西做对比得出来的。其他的也一样,黑白、丑美、善恶、来去、断常,我们凡夫整个的生命境界就是二分法。离开了二分,我们就不知道怎么讲话,讲不出来了,表达不了任何含义了,就傻了。但是这个二——我们依据二元相待成立起来的名词概念也好,描述的境界也好,是不能独立存在的。不能独立存在,就是没有独立自性,没有独立自性,就是没有出生过、无生——它要依赖因缘嘛!从这个角度讲无二,这个就是无二相。相待的两边本质上都不存在,所以叫无二。这样子能反应过来吗?所以说,说无二就是指凡夫境界,凡夫境界不存在。所以《般若经》为什么老是要叫我们要离开二边戏论?因为二边就是凡夫的戏论,所以要入不二法门(唯心实相)。

后面他继续解释,他说:“大慧,非于生死外有涅槃,非于涅槃外有生死,生死、涅槃无相违相。”我们现在要学佛了生死啊!要解脱生死轮回啊!要觉醒啊!佛这里告诉我们,你认为的生死——就是凡夫境界(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生死之外没有涅槃,涅槃之外也没有生死,生死跟涅槃没有相互矛盾,是一回事,平等不二,这个道理能反应过来吗?因为生死不存在。之所以佛给我们建立不生不灭的涅槃概念,让我们去证涅槃、修行证涅槃,就是根据生死这个概念相对应建立出来的,它还是二边,还是相待成立的二分法,是不是?你认为有生死,那佛说有一种不生不死的涅槃状态。

如果你知道生死本空,生死都没有自性,都是凡夫的一个幻觉,那还有真实的涅槃吗?所以真实的涅槃就没有!了达生死本空,这就是涅槃。所以佛法讲到最后,是要让你看清楚眼前!他安立了涅槃的概念,安立了种种的方便法,最后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看清楚当下你认为有生死有五蕴有十二处有十八界,这些是你的一个幻觉,它们压根就没自性,没存在过。当你真正地发现了这一点,并且亲自证到了,是不是就没有生死了?是不是就从五蕴的幻境中醒过来了?五蕴消失了,梦境消失了嘛!就梦醒了。那个时候就叫涅槃。其实你有得到一个涅槃吗?没有得到涅槃!只是觉悟了幻相的虚假,看到了虚假的幻相本空的真相了,如此而已。所以生死本质上和涅槃是不二的。你可以理解为生死是一个法,具体的法,涅槃是法的本性、法性,可以这样理解,所以法跟法性是分不开的,是不二的,也就是无二的,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讲的同一个真理,也可以这样去理解。

那么就像生死涅槃这种二相待成立的法一样,“一切法亦如是”。所有的——你凡夫只要找得出来的,全是无自性的,相待成立的,是无二的。一旦搞清楚这无二的道理、亲自证到了,就是觉醒,就是见真相。好,这就是无二相的道理。

那么最后佛殷勤地劝请一下,劝大慧菩萨,他说:“空、无生、无二、无自性相,汝当勤学。”这些道理要精勤的修学啊!为什么呢?佛后面还会介绍的。他说: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我常说空法, 远离于断常,生死如幻梦,而业亦不坏。虚空及涅槃、灭,二亦如是,愚夫妄分别,诸圣离有无。”】

佛又把上面的话,以偈子的形式来总结一下。

他说,我常说的空,那个法,600卷《大般若经》到处讲空嘛!其他的经里面也有到处讲空的!佛法就叫空门!不要以为佛法真的有多复杂,他就是想把凡夫境界是空这个道理讲清楚,所以佛门又叫空门,佛叫空王,也叫医王,对吧?你看他把所有的邪知邪见全空干净了,他不是空王,谁是空王?他说我常说的空法,远离于法的断常。就是说你在一个本来不存在的空的法当中,你说法是断的——就是断灭的,消失了就没有了,这就断。或者说它一直会有——常的,有自性存在就是常见嘛!断常二见是一个代表,代表我们凡夫一切的二边邪见。这里远离于断常,就是说远离了凡夫二边见的一切执著一切邪见!说空法就是要让你远离这个的!没有一个东西给你二分!你凡夫要分就是戏论,所以就要远离啊!

“生死如幻梦”,看清楚了吧!我们认为很真实的生死轮回、生老病死,佛告诉我们,这里面其实都是相待成立的一种二分的概念,没有自性的!但是你感觉到了,从这个角度讲,它是你幻觉显现出来的一个梦(幻梦)。所以说轮回不是真实有的,如果是真实有的我们解决不了。它本来本性就是空的,但是“而业亦不坏”。这里你如果不学唯识,你就想不通了,解释不了,就会跟《般若经》打架,就要在《般若经》当中去找一个有,那样就违背了《般若经》的宗旨和它的实际的含义。

“业不坏”,三时教法——唯识里面讲得很清楚。“业”是什么?“业”就是累积的记忆信息嘛!就是记忆信息累积到阿赖耶识里面的东西。虽然说生死轮回、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些法都是假的,你带不走——“万般将不去”,但是“唯有业随身”。这些假相虽然是假的、带不走,但是你运作这个假相留下的记忆信息可是甩都甩不掉,全部如实地存到你的心里面,就像录像机一样的录进去了。这个就是“业”,将来成熟果报。这就是阿赖耶识缘起,这个只有大乘圣者才真正地见到——我一直在强调这个问题,怕大家误会混淆了。小乘四果阿罗汉都见不到,只有大乘的初地以上的菩萨、佛才见到的。

那么这样的记忆信息起存进去了,它将来因缘条件成熟了,种子相互作用,藏识大海相互作用涌动,力量最大的就呈现出一个境界来——人道或者畜生道或者天道或者阿修罗道,反正六道里面轮番地转,轮番上演六道的大梦、戏剧,就是这样子的。所以你说生死是空的,五蕴是空的,那我可以胡作非为了,行吗?那你就自讨苦吃嘛!你没到觉醒的境界,你自在不了的。到了觉醒的境界,佛也不会乱来,他只是利益众生,他随心所欲地幻化,那个才叫真正的自在、自由。你现在乱来,决定不自由,因为你没觉醒哪!你还要承受梦中的束缚!

“虚空及涅槃、灭,二亦如是。”虚空、涅槃和灭是连在一起的,是小乘佛法里的描述他证的境界的三个词语。意思就是形容他证到的一种无为法。灭有非择灭和择灭。择灭——就是通过选择修行,证到的一个寂灭的境界、无为的境界。非择灭——就是说他已经证到了以后,不需要再去选择而呈现出来的寂灭无为的状态。所以其实讲来讲去就是描述小乘人证到涅槃境界。那么这个是小乘的虚空即涅槃与灭是一边,生死是另外一边,所以叫二,很简便的经文。因为偈语他要安排字数的。前面就是讲小乘人证到的境界,是涅槃的一边;二,包括了和涅槃相对的生死轮回的一边。

那么涅槃和生死轮回是同样的道理,是什么道理啊?“生死如幻梦”嘛!因为这个段落就是讲的空、无二相、无自性,但是“愚夫妄分别”,证到涅槃、小乘涅槃的人,他不知道真相,他在那里虚妄分别涅槃跟生死是相对真实存在之法,他不知道涅槃跟生死还是相对待的假立法。

“诸圣离有无”,大乘的圣人才离开了涅槃、生死,这些种种的虚妄分别。而小乘人认为有生死可了,有涅槃可证——证到涅槃了就没有生死了;在生死的时候就没有涅槃。这是不是就在二分法里面分别有无二边戏论?只有大乘见到唯心无境实相的圣者,才真正的能离开这个虚妄分别。所以从这个角度就看得出来,小乘人证到了涅槃,不是见真相的,处处都讲清楚了这个道理。所以说为什么说《楞伽经》了义,它就了义在这个地方,把佛陀的一代时教,什么是方便,什么是了义都讲得很清楚,都讲得很明显。

【尔时,世尊复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大慧,此空、无生、无自性、无二相,悉入一切诸佛所说修多罗中,佛所说经皆有是义。大慧,诸修多罗随顺一切众生心说,而非真实在于言中。譬如阳焰诳惑诸兽,令生水想而实无水;众经所说亦复如是,随诸愚夫自所分别令生欢喜,非皆显示圣智证处真实之法。大慧,应随顺义,莫著言说。”】

最后一段,佛就嘱咐大慧菩萨,同时也告诉大慧菩萨一些事情。他说刚才前面讲的这些空、无生、无自性、无二相的道理,普遍地悉入一切诸佛所说的经中,修多罗就是契经,就是经。“佛所说经皆有是义”。佛所有说过的一切,只要是佛讲过的东西,里面多多少少都有前面讲的这些道理。只不过是有些经典里面讲得深一点,有些经典讲的浅一点,有些经典讲的全一点,有些经典讲的少一点。

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三时判教就知道了。三时判教里面对小乘人讲《阿含经》。讲四谛十二因缘,只讲什么?人无我,人空。是不是最基础的经典里面就已经开始讲空了?空人我嘛!

好,后面讲《般若经》、二时教法。对大乘人讲,对小乘人回小向大,对发了菩提心的凡夫讲。那么这个时候就讲人法皆空、五蕴皆空了,这个时候就比初时教法讲得全一点多一点,讲得深一点。小乘人只讲人无我,大乘人讲除了人无我,还有法无我。那么《般若经》深一步讲,讲得全面一点,但是他没有把为什么是空而感觉有的道理讲清楚。《般若经》没有讲假相空了以后,真相是什么样的?也没有讲假相是怎么来的,没解释这个问题。

那这个时候到了三时教法,三时教法就把整个的五蕴为什么是空、不存在,而凡夫感觉它存在?这些前因后果全部讲清楚了。这样是不是就讲全了?就讲得更深一点了。所以佛陀的一代时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不可能有任何矛盾。所以说各种理论相互之间打架,其实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没真正理解佛讲的东西才会打架。真正理解佛讲的东西,就知道一点矛盾冲突都没有。

后面继续看,他说:“所有的经里都有这个道理。大慧,修多罗随顺一些众生心说”。那么佛讲的经是针对每一个众生不同的状态讲的,就是说他处在什么一心理状态当中,他能接受什么,佛跟他讲什么,基于他的基础,佛引导他去见真相,只是做这件事情。但是真实的东西、真相不能用语言说得出来的,真相不在言说当中,我们凡夫都能想得清楚这个道理。

言说、言语概念只是一个标签,只是一种符号系统。比如说闹钟,我说闹钟两个字,绝对不是闹钟本身。但我们因为用闹钟用概念,用名用得太熟练了,总把概念跟它所指的东西结合起来用。所以我们用久了以后,以为自己讲出来的就是这个东西本身,其实不是的。我们只是用语言、声音在做一个标签符号,用这个符号在交流,是不是?你说不说跟它(闹钟)有什么关系?没关系,这是打比方了,把这个闹钟比喻为真相,真实有的东西。但是佛讲的话,佛讲的话不是真实东西本身,它是一个标签标指,是指引我们去见到真相的。

佛这里打个比喻说,“像阳焰”,马路上的“阳焰”显现出来的好像有水一样的状态,“诳惑诸兽”。那些动物,鹿、羊、马、牛口渴了,它去找水,看到马路远处有水,它就跑过去喝水,走近了一看,其实没水。但抬头一看,远处又有水,它又跑过去,所以“阳焰”就把那些野兽骗得团团转。野兽因为饥渴以后,就觉得水特别真实,但是实际上是没有水。那么佛说的一切经典也是这个道理,根据我们凡夫的状态、需求、根基,或者说我们凡夫虚妄分别的特点,安立了整整一套佛法的语言体系,用我们能接受的语言安立了一个佛法,让我们学得很开心、很高兴。我们学得很开心、很高兴了以后,就可以深入学习,继续深入。被“阳焰”引得又跑远一点,引得又跑远一点,类似这样一个情况。但是你不要以为文字是真相(认为“阳焰”里面有真的水),没有!目的是为了把我们引到真的有水的地方去,是起这个作用。

“非皆显示圣智证处真实之法。”不是要用语言显示圣人智慧亲自证到的真实境界,不是的。没办法!语言说不出真实境界来的。所以我们学佛很多人学到后面,他就把佛说的东西当真相,然后一天到晚在那里执著言说、抠字眼,然后在那里分别名相不知休。这样子不去依他语言要指的真实意义,一直在语言上面去执著去分别,这个真的是偏离了佛讲法的本义。他都讲了,他讲的法就像“阳焰诳惑诸兽”一样,是引你的,让你慢慢生欢喜心的,最后见到真相的,所以我们不要以为佛讲的什么就是什么。

比如说佛讲一个他的境界“无相无生”。佛经常在一些经典里面讲,佛的境界无相,或者说实相无相。我们就执着文字了,“无相”没有相,佛的境界是没有相的,这是不是就执著文字了?就把文字当真实了,他不知道佛讲的无相,无的是凡夫的相,凡夫的相空掉以后、实证到了以后,佛见到的真相才呈现出来。那个相可不是你凡夫境界相,可是远远超出了凡夫境界相,没办法跟你讲清楚,所以佛站在凡夫角度反着讲,说没有你凡夫相。你只要去舍掉凡夫相,你就能见到佛的真相。不是说佛没有一点相,所以语言就是引导。那么这些内容都有利于帮助我们理解佛讲的真实意义。所以我们学佛要知道佛讲法的本怀,他是站在一个什么角度来安排他的教法,和教法的深浅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差别。所以说判教就很重要,判教判得不对,你绝对学不到真实的佛法大义,所以判教非常重要。我们学三时判教是佛讲的判教,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我们“应随顺义”,随顺于他要标指的含义(对境),不要去执著言说。



小结——佛法核心纲要: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

在讲《百法明门论》之前,我们要先了解的一些相关内容,就这么多了。下一堂课我们就要开始从《百法明门论》的论文开始学习。有了前面的一些基础,我相信学习《百法明门论》来应该不太难了,当然是说前面的课你都认真听过的,你没认真听过的,我就不知道了。

我们稍微再回顾一下,我们讲了这么久,其实无非就讲了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还是大概粗略地讲一讲,如果是详细讲的话,可以讲很久。为什么?因为整个佛法就是这些内容。粗讲一堂课都讲得完,细讲可以一直讲到老死。所以学的人抓住纲领了以后,认真学,学清楚了,整个佛法的体系在你心中就很清晰的,一个框架就出来,你就具备了判断正法的眼光。


五法

五法——名、相、分别、正智、如如。五法就已经把世出世间凡圣境界,全部讲清楚了,讲完了,概括完了。

名相——是凡夫境界,我们凡夫除了名相啥都没有,名、相相互纠缠,不断地强化无明邪见嘛!执著嘛!产生妄计性嘛!

分别——就是虚妄分别:认为有个我是能,所对的一切都是所,能所对立,就是虚妄分别。为什么叫虚妄分别?不如实,你分别错了。实际上没有能所,只有一个唯有的心的在运作,没有割裂能所、内外。你认为有能所、内外,是不是虚妄分别?你虚妄分别出来的东西肯定是假的嘛!

正智——刚才前面讲的道理就是正智!让你认识到错误,那个就是正智、正见。就是佛法提供的、五蕴皆空、没有能所、唯心无境,这就正智。用这个正智去观察、观修自己每一个起心动念,破自己每一个起心动念里面的邪见、无明、执着,这就是实修嘛!

用正智实修观照,最后就能见到真实境界、真相——就叫如如。证到如如,或者说真如,或者说实相,或者说唯心也可以。

你看从凡夫到圣人是什么状态讲清楚了,怎么从凡夫转为圣人的方法理论标准也讲了,这就是五法。


三自性

三自性,就展开得更详细一点,它是一个体系构架,相互就是可以贯通的。

遍计所执自性就是名相,就是凡夫的五蕴境界。

依他起自性,就是分别里面的能分别的,是后面我们凡夫看不见的运作机制,就是阿赖耶识起现行,现行又熏成种子,就是轮回的后台程序。还有我们凡夫现在能感知到的分别的作用,眼能见色、分别色,耳朵能分别声音,其他的不讲了,这些就是分别。依他起自性就是凡夫法里面的分别,五法里面的分别。

圆成实自性,就是讲遍计所执自性永无有性。遍计所执自性,凡夫执著出来的这一切永远没有了以后的存在性,就是圆成实自性——就是真实、真相、真理、如如。这是圆成实自性遮诠的含义,这个表达是从反面讲没有什么的。从表诠、正面表达的角度来讲,圆成实自性就是真实的存在性,有的!这个自性一定是有的,不可破坏!如来、初地菩萨及佛都亲自证到过、证到了。这个都是他们跟我们讲的。有人证到过了,不是凭空讲出来的。

证到圆成实自性,同时就意味着见到了清净的依他起自性,生命就开始由染污的阿赖耶识“现行熏种子,种子起现行”这错误的运作转为正确的清净的运作了。那个时候就证到了清净的依他起,生命就转了,就转成了一个正常的运作了。正常的运作,人才没有罪恶,才没有痛苦,才不会遭罪嘛!违背了真理,那肯定要受苦的,要遭罪的嘛!所以就要破除无明,就把罪的根、苦的根给拔了。这就是开始成佛啊!到圆满成佛就一帆风顺,不退了啊!


八识

八识,包括阿赖耶识(也是第八识)和前七转识。前七转识里面又分为前六识,前六识里包括了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与第六意识。阿赖耶识就像一个大仓库,黑咕隆咚的,里面的种子运作的情况,我们一点都不清楚,凡夫一点都不清楚,所以是黑的。那么在黑的仓库当中,种子很多,相互作用,像大海水一样相互涌动。涌动的时候,力量足够大的,呈现出来一个状态就叫现行。现行我们还看不到,现行之后,我们也看不到。现行就叫起了前七转识,起了前七转识的波浪,海浪起来了。海浪起来以后,我们因为有我法二执的无明,扭曲了背后真实的缘起。我们把心识海浪、浪花看成了山河大地、男女老少、人我是非这一切境界,就是五蕴。由于无明的缘故,把起现行的心识景象解读成了五蕴,就是我们现在能感知到的,这就是前六识。所以八识其实讲彻底了就是一意识,就是唯心,就是一个心在运作,唯心无境,实际上真实有的只有心。但是我们因为迷惑颠倒,我们分出了什么心和物的二元对立、内和外,其实没有内外、没有心物二元对立,唯有心。


把这些道理搞清楚了,就知道我们凡夫现在这个状态(五蕴的境界)决定是一个梦,决定是一个颠倒,绝对是幻觉显现的,背离真相了。具备了这样一个认知以后,我们的修行才有可能真正地踏入实修,什么叫实修呢?实修就是把这些道理搞清楚了以后,在日常生活当中,在每一个起心动念上去观照。因为我们每一个起心动念都会带有我法二执(就是能所对立),这样的一个无明的(程序)是自动化运作的,这个无明运作了以后,我们不修行的人是不知道的,认为是正常的。认为正常的,将来就一定继续这个状态,这是必然的道理,你不改变它嘛。好,当我们学佛认识到这一切不正常,是个幻觉,是个病,要治的时候,那怎么治呢?从理论上你要知道,这一切是个幻觉,是个梦。要先具备的这个见地,这是正知见、空性见,具备了空正见以后,实际操作起来的时候,其实是还有方法的。你真正的菩提心够的话,就观察你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带有我法二执、能所对立这样一个无明的。你一观照发现了,马上用空正见消解它,放下,松动它,这就叫实修。

其实笼统地作如梦观这样一个过程是可以的,但是你想快速地进入状态,增加对佛法的体验,增加对佛法的信心,你还是要从微细的开始,观察起心动念下手。这个操作性比较简单一点,先这样练习是可以的。观察操作久了,熟练了这种修行的方法以后,它就成为了一种自然运作的程序。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就不需要很刻意地去观了,到最后你就打成一片——你随时都知道这是一个幻境,是一个梦境,你随时都知道自己在对治无明。你知道是无明就已经在对治它了!这就是一个在幻觉当中,在梦境当中观照修行出来的一个清醒的正知见。这个正知见就可以让我们一直用到成佛的,就像一把智慧宝剑,可以杀无明敌人一直杀到底,不会坏的,一直都用得上,都需要的。

那么大家通过这样的学习,就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实践,去观照,需要去用的,这样你就能破除很多障碍、业障、烦恼,就能得到受用。因为我们学佛不是为了研究名相,我们学佛是为了能真正实修的,但是实修之前必须要正确了解佛法道理。所以你看我们学习过程当中,对于那些名相,我都是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去说,我不会用那些很生僻的专业术语去讲。其实《楞伽经》佛讲的东西没有很多专业术语的,其实很多都是大白话。我们尽量按佛的风格来讲,这挺好的。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可能有一些人会有一些问题。有问题可以提,学习过程当中有什么疑问都可以提出来。



答疑开示

提问1.

学员:阿弥陀佛,师父好!我们证五蕴皆空,其实是不是就是回归到原来的佛性?

则金师父:好,请坐。佛性的问题说一下,佛性,我们应该学佛人听到很多。佛性有很多种理解,对于我们凡夫比较有意义的理解,就是说我们有成佛的可能性,我们有成佛的资本,是可以的。但是因为我们被无明的业障障碍住了,所以我们见不到佛性,佛性显现不出来。这个业障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反反复复讲的所谓的邪见、错误的知见、执着,其实错误的邪见也好、我法二执也好,可以划等号的就是五蕴。

五蕴为什么可以跟知见、见解划等号?因为五蕴就是我们的认知,是我们的知见认知出来的,知道吧?我们不断胡思乱想,强化概念,形成了虚妄名相,然后把它执着为是心外真实有的,然后累积了这样的记忆到心里以后现行出来的又是这样的一个状态。其实说我见、法见就是我、法,就是等于说那个东西,并不是说有个五蕴在那里我不执着就可以了,不是的。五蕴就等于我法二见,等于我法二执。

我们为什么可以成佛?有成佛的资本。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不能开发,不能把它显露出来?因为被五蕴,或者说被我法二执(我法二见)障碍住了,你就必须得通过修行去破这些迷惑颠倒的幻觉、执着、破这些错误的知见。所以为什么修行一开始就要具备正知见,这个正知见是瓦解我们五蕴幻境的第一步,你具备了这个正见,开始去转邪见——有五蕴的邪见,开始转,转到一定的时候,五蕴真的会消失的。因为五蕴境界就是认知出来的,是我们认为它有这种邪见认知出来的。所以我们就是要去破五蕴,或者说破我法二执,或者说是以正见破邪见,其实说的是一个意思。破到一定的时候,你就能见到成佛的心,其实说直接点就是见心。但是这个问题有存在很多误解的地方,我们先不管,我们只说正确的就好了。

那你就知道修行怎么修呢?既然有障碍了,障在你面前了,第一步是不是要先拆障碍?这个障碍不是实有的,只是一个幻觉,一个错觉,所以是不是应该很容易?你用佛陀提供的正见去纠正它就行了,转念就行了。

所以修行其实是很容易的,但是这个过程确实很漫长。我们不要指望一生就能解决问题,我们要发长远心!我们要明因果,什么叫明因果?你要知道修行的过程、规律是怎么样,是怎么回事。佛讲了,修行必须得经过五个阶段,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证道位,谁都跳不过。有些人这一辈子就成就(我们没见过,但历史上有这样的情况),他为什么一生能成就,他之前修行累积资粮累积已经够了,已经达到加行位——见道前的位置了,所以遇到一个因缘(如摔一跤),他就见性了,就见真相了。他已经像植物一样成长,他已经成熟到这个程度了,瓜熟蒂落了。好,我们没有到这个阶段的时候,是不是要做前面的工作?那就要去做资粮位该做的,该做的就得做——听经闻法、正闻熏习、闻思修这样的一个过程。这就是讲因果,就是讲真实的因果,因为这些都是讲累积到阿赖耶识里面真实的因果,它会累积进去。

这样我们明因果,你才发得起来长远心,你成佛的长远心才发得起来。长远心发起来了以后,你又懂因果,又有正见,你的修行就是一直往佛靠近的。你不要担心这一辈子死了怎么样,不需要担心。你培植出来的力量,修行的结果,会让你下一生继续遇到正法,哪怕这个地球上的正法消失了,你也可以生到有佛的世界去继续修行的,所以我们要发长远心。我们只是在这个地方做一趟客,你以为你生生世世都到地球上来投胎吗,不一定的。你说不定下一生就不知道投到哪个地方去了。但是你如果具备了大乘的熏习,正法的熏习,如果不出现大的业障,你肯定会继续生到有正法的地方去的。

所以发长远心这样修,不要指望这一生就一定要怎么样,这个是不符合因果的一个观念。这个观念会带来什么后果呢?要么急功近利,急功近利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大跃进,就容易出问题——夸大了自己的体会感受,甚至有些人讲大妄语说自己真的见到实相了。哪怕你见到实相了,你也不能说你见到实相了,这个佛明确有规定的。你没见到实相,你说你见到实相这是大妄语,果报是地狱,因为你会误导众生,众生不知道,会信。信了以后,就认为你讲的东西都是符合佛讲的,人家想出离,他学了你讲的东西之后出不去,还掉了三恶道去了,这个果报都是由于你导致的,所以你的果报更惨重。那么这样子你知道因果,知道怎么修,发长远心修起来以后,你就不会盲目的大跃进。如果他不按照这个规律来修,他想着这一辈子就解决问题,还会导致一个极端就是灰心丧气,对佛法失去信心。基本上就是这两条路。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状态?因为他设定的目标实现不了,实现不了,时间久了他就失去信心了,他就诽谤佛法了。很多人学到后面开始诽谤佛法的,不信,大家注意留心一下,学了几十年的开始诽谤佛法的人大有人在,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佛法那么好的东西你学对了,怎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肯定是你学错了。所以我们要把握一下定位,定位定错了很麻烦。不要以为有佛性我就一定能见,不按规律来行吗?不行的。要按规律来修的,这个问题就这样。


提问2.

学员:虽然说我们凡夫还没见佛性,但是根据禅宗里面讲的,其实我们的佛性是时时在起作用的,那么,比如说六祖写了一首偈子“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说明本无自性,自性本空,一切法无自性,但是后来他又在这个指导下写了“何其自性,能生万法”那么说明我们这个佛性还是能够起作用的,这里还是涉及到空有不二、真空妙有怎么理解?

则金师父:佛告诉我们,我们都有佛性,所以他示现在这个世界上教我们成佛。如果我们没有成佛的可能性,没必要来教我们。怎么证到佛性?不是知道有佛性就认为可以了,这个是要实证的,实证到了才算数的。所有的佛法三藏十二部就是为了让我们达到这个目标的。你认为有佛性,这个是我们的一个比量的猜测,不是实证。凡夫见不到佛性,见到了就不是凡夫,就是圣者。

至于真空妙有或者说能生万法,要先界定一下什么是真空,什么是妙有。因为讲法用的词语可以变,可以用,哪怕道教的东西拿过来用都可以,真空妙有就是道教的词语,问题是你赋予它什么意义,你怎么理解它?我们从佛陀讲的了义法的角度讲,真空——就是空我们凡夫五蕴境界,妙有——就是空掉你的五蕴假象以后呈现出来的真实的功德——佛的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菩萨的种种的功德庄严。什么叫妙?好、美妙嘛!你超越了生死,生老病死,六道轮回,不再受苦,脱离苦海才妙,如果还在苦海里,怎么妙呢?所以妙,只能是从圣人的角度讲妙。凡夫要把凡夫该解决的问题解决掉,把你的障碍除掉,先破迷,该破的破掉,破了以后,说真空妙有可以的。关键是,我们用什么观念指导自己修行就会导致相应的什么后果,这一点要清楚。在我们凡夫阶段,不能给凡夫的存在找合理性,如果我们理解错了,拿真空妙有的词语来给凡夫的存在找合理性,认为凡夫的境界是妙有的,这样美化它,就会导致永远在凡夫境界里面陶醉,就觉醒不了。

我们听到别人讲真空妙有,不代表我们的证量。那我们应怎么理解?要拿佛讲的来做标准来衡量,来判断。这对于修行来说才是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们注意,不要把他人知见当成自己的证量。

很多人现在犯这种毛病,说知道我们有佛性,本来是佛,不用修了,成了不修行或不精进的借口。我们学过《般若经》讲的五蕴皆空,知道空就是空凡夫的虚妄境界,妙就是佛菩萨的境界。为什么妙?佛菩萨来到你凡夫世界示现五蕴化身千百亿,化身化的就是五蕴身,就是凡夫能感知到的境界嘛!这才是妙有。但凡夫没有这个功能,所以凡夫五蕴绝不是妙有,所以我们不要把拿圣人的境界套在自己无明凡夫身上来忽悠自己,因为这个会带来苦果的。我讲出这些的出发点,只是想让大家依据佛讲的,能够快速地进入一个如理如法的修行状态。

学员:修证的路是非常漫长的,我一个初学者,发现越学疑问越多,因为还在无明状态。

则金师父:没错,我们是在无明状态,所以要依佛的圣言量。学习有疑问可以提出来,我们的讨论应该是以佛讲的没有争议的东西作为一个参照标准,那么至于其他的各种各样的说法可以参考。我们现在就是要倡导学佛经嘛,学原经典。这个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

学员:佛经也非常难理解。每个人理解、解读都不一样。

则金师父:这不一定,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我们为什么一直一再强调,要依据佛讲的东西来学习,至于理解的怎么样再说,至少不要去歪曲误解佛讲的话的字面意思。为了能正确理解佛讲法的本意,我们找了好几个标准,第一个是三时判教,这是大纲领、大标准。三时判教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初时、二时、三时的任务、法义是什么,都讲得很清楚。当我们拿到一部经的时候,就对一下这部经是属于初时、还是二时、还是三时?属于是哪时,你就用哪一时的判教标准、法义去解读就好,而且经文里面的文字很多是直白的,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把三时判教分清楚了,大纲领抓住了,看这些经文很多就是白话文,明确的很,没有玄妙的东西,没有误导众生的语言。佛为什么要搞玄虚误导众生?他恨不得把他的话讲得最直接了当、最明白、最能让你接受,能让你听懂,所以我们不要去人为的玄化佛经的意思,障碍自他学佛经。看不懂,慢慢来,不要自己曲解,看懂了我们就按照佛讲的去做去修行。

每一个人修行,不管是什么状态,只要没成佛,就一定不是圆满的。哪怕下一步就要等着成佛的等觉菩萨都不能去一个没有佛法的世界建立佛法。为什么?因为还有无明。只有彻底圆满的佛陀才能去一个世界示现成佛,建立佛法。那么其他的菩萨都要依据他讲的去传法。

我们凡夫的五蕴妙不妙?我再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的科学界已经认识到了人的六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意)是接触不到、是认识不到事物本身的,网上很多科学科普文章都介绍了这个道理,我也发过给大家看过。如果连一个真实有的东西都没见过,从没见过,只是妄想的主观感受,那妙个啥?五蕴妙啥?我们不能自欺欺人。真实有的东西明知道有,我们见不到,五蕴妙什么?我们凡夫整个就是在幻觉当中的。幻觉是空,所以说五蕴真空。所以正确的理解妙有,是指把五蕴空掉以后呈现出来的真实境界,那个才叫妙有。我们不讲佛法,就讲大家都能理解的世间法。你看这个闹钟的颜色,颜色是主观感受,主观的直觉,不是客观境界,是我们的眼睛吸收光线以后,经过视觉神经加工后在大脑里面显现出来的一个影像,是一个虚拟出来的意识影像,不是这个闹钟本身的颜色,不是!一个狗来看,它绝对不是我们人看到的颜色。一个鸟来看,又不是这个颜色。每一个人,哪怕是人道的人,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但是由于我们取了一个灰色的名词,这个名词概念的定义是固定的,而我们说看到这个灰色时,其实你看到的灰色跟我看到的灰色还是不一样的,但是“灰色”这个概念把我们各自的感知差距给抹杀了,导致我们以为我们看到了同一个东西,其实我们没有人看到过同一个东西!这个道理听懂了,你就知道我们凡夫感知到的五蕴境界全是主观境界,按佛法讲,感知到的都是业识变现出来的幻象,打上了每一个人业力的烙印,是属于每一个人独有的。

我们凡夫从来没见到过真相,那就不要用妙有美化凡夫境界!听到一句话,至于如何理解,要看对于我们觉醒有没有帮助,对于我们发现错谬、发现颠倒、发现无明、赶快觉醒过来有没有帮助。



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阿弥陀佛!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解第13讲 ——佛法核心纲要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