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政在于宜人

“君子之政,不必专于法,要在宜于人;君子之教,不必泥于古,要在入与善。”这是王阳明在《重建月潭寺建公馆记》中的论述,这就是王阳明的政治思想,并且用它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取得辉煌的成就。

这样的论述有点道家“无为而治”的精髓,其意思为治理政治,不在于依靠严苛刑法,而在于对人民的教化,而良好的教化,只要是从善向善的,不必拘泥于一定的形式。

传说在尧舜禹时代,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整个国家也没有太多的刑法制度,但是人民在尧舜禹的治理下安居乐业。这就是人心向善,君子教化的结果。而秦朝焚书坑儒,独尊法家,以制度和刑法来控制整个国家,起初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严刑峻法导致民怨四起,最终盗贼四起,战火不断,秦朝灭亡。

一个以宜人从善为政治根本,一个以制度法典为政治基础,但最终形成两种不同的结果。宜人从善其实就如我们的人性管理,只要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只要有利于人心从善的,都是可取的方法,人安居了,这个国家自然就也就安稳了,还用的着去用诉诸武力么。法典制度在怎么完备,可是不利于人性,不教化以从善,这就是高压政策,粗暴管理。人民生活在高压下,敌对下,人民不能安居,也不能乐业,那国家怎能安稳。

故王阳明所论述治政思想与朱熹所说的一致,那就是“自律主义”,而不是“他律主义”。朱熹在给白鹿洞书院作院规时就说过:“我写的院规不能为规章,只能为揭示,给众多来此读书的人以参考,尽而更好的进学修身。”

自律就是在国家的引导下,主动去接受国家的政策制度,并且这种是自动自发的人心归向,主动拥护。人民心中是情绪高昂的,生机勃勃的,则民自化,国乃治。而他律是一种被动接受国家的政策制度,人民内心是受压制的,不情愿的,则情绪低落,死气沉沉,民心不紊,国怎能安?

主动的力量永远大于被动的接受,国家的治理上,应以教育为根本,通过教人以善,则使民自化,民自化则社会和谐,和谐则国安,国安才能国强。

自律在于君子之政、君子之教。政治清明,教人从善则自律自成。自律成则民自化,民自化则政清明,政清明亦国则治。最后归为无为而治,无为实为有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治政在于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