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照镜子

文/石爱平

人生是一场修行。修是修心,行是把修心放到实际生活中去检验,心修到了什么程度?修心的方法是否正确?

关于修行的方法,我和朋友说到把身边的人当镜子,通过照镜子不断提升自己的修为。朋友问:“何谓照镜子,该怎么理解?”

简单的说,就是你怎么看别人外在的行为和思想呈现,你就怎么看待自己内在隐藏意识。把旁人当镜子,可藉由他们反查内在,找出自己内在识的状况,即照出那些一直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自己一直在逃避面对、压抑的意和识。

也就是说,以别人的做法来反思自己的对与错,以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照镜子的说法,我的灵感来自于儒家三代天才集体创作的《论语》。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当自己从内心反省一下,看有没有跟他一样的错误。”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了解他们身上的缺点,来检查自己并加以改正。”

我想:如果像我这般年龄的人,修行把孔圣人的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距当镜子,我们都能修成最好的自己。

四十不惑,就是到四十岁时已经明白了各种事情,而不会感到疑惑,凡事有一颗包容的心。五十知天命,就是到五十岁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选择的后果是什么?六十耳顺,就是到了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去各种不同的意见,做法是把我执看淡一点,多说别人有道理。七十从心所欲不逾距,就是到七十岁时,无论做什么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超越规矩,做到去凡人心(凡人心就是人心的弱点贪和欲),展圣人的心(圣人心就是儒家说的道心,《大学》里说的良知,道家说的真心,佛家说的佛心)时刻记住水清则月现(佛家的“戒定慧”)。

只要努力,修不到圣人的境界,能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也是不错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何谓照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