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三角理论与同心圆理论

双三角理论与同心圆理论的原型,是PC和智能手机。因为它们是足够复杂和使用人群最广的产品。样本特征的分布更平衡,能尽量避免误差,更具参考价值。

双三角理论:一个足够复杂的产品,其基础功能数量少,但使用每一个基础功能的用户很多;其高级功能数量很多,但每一种高级功能的用户很少。


双三角理论与同心圆理论_第1张图片

举例:

以手机上最常见的「电话」功能为例,最基础的功能就是键盘拨号,拨打电话。显而易见,使用这一功能的使用人数是最多的。而像搜索联系人拨号、在通话记录中回拨等功能,可能在有些人看来,使用频率更高,但会用的人显然要少一些。再如通话中录音、把通话记录中的号码存为联系人、加入黑名单等功能,使用的人就更少了。

打开一个足够复杂的App,比如微信,你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发消息、看朋友圈的功能使用人数最多;添加好友、转发、收藏、搜索好友/历史记录这些功能用的人相对较少;修改备注、撤回消息、文件传输助手、翻译、各种高级设置等功能用的人更少。

造成这种现象及规律的原因很多且复杂,有用户用脚投票的原因,也是产品设计者明白此道理后用心设计的结果。在这里,对于其成因不做深入研究和讨论。重点讲一讲双三角理论对新产品设计的指导价值。

比如,做智能硬件产品的厂商,就可以参考双三角理论:找准一到两个潜在用户最多、最实用的功能,在产品软硬件设计的过程中,突出这些功能,其他的功能都放到二级、三级菜单中,或者一开始干脆砍掉。在推广宣传时,也着重瞄准这一两个最突出的功能,打准、打透。如果能够找到对应的,朗朗上口、调皮幽默或者内涵的,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广告语,就能够更容易活动成功。

同心圆理论:一款复杂产品,其最早的用户往往是极客、发烧友;然后扩散到爱好者;最终扩散到普通大众用户。传播过程是由小圈子到大圈子,由内而外。


双三角理论与同心圆理论_第2张图片

典型案例就是苹果和小米。这个就更不用我赘述了。

同心圆理论对于智能硬件产品同样适用。

其实有不少智能硬件产品,本身就是由一些极客向的专业设备演变而来的,比如无人机、运动相机等。他们本身就已经有比较固定的极客粉丝。对于这些厂商,要做的就是激励极客粉丝去影响、带动「爱好者」型的用户。「爱好者」转化为用户的壁垒,通常是使用产品的技术门槛,和购买产品的价格门槛。

技术门槛,一方面可以通过改进软硬件产品,改善用户体验,降低上手难度来解决;一方面可以通过极客用户向爱好者(潜在用户)免费分享、教学(图文教程、视频教程)来解决。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免费,不是烧钱,也不是价格战,而是降低使用好产品的门槛。

每个人都有追求新技术、新产品的欲望和权利,因此所有的新技术、新产品,最终都会趋向平价。凭借技术壁垒来实现高溢价的市场策略,可以赢一时,不能赢一世。IBM和诺基亚,已经是最好的注解。因为某项技术、某种高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领先者终会遇到瓶颈,而追随者恰好也到了「飞跃时刻」,快速追赶上来,这个时候你的技术壁垒就很难保持了。

现在,苹果也快到了这一步。必须要有质的突破,才能继续保持优势了。

还有一些智能硬件产品,看起来可说是全新的一个产品领域,这类产品,更要快速聚拢一批核心用户,就像小米曾说过的「100个梦想的赞助商」;然后借助他们,把产品的优点传播给爱好者(潜在用户们);再通过爱好者,把产品的优点、能够带来的好处、使用方法等关键信息,传达给普通用户。

不同的智能硬件发展的进度也不同。借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看,大部分智能硬件都处于「引入期」,刚刚开始引入用户的视野中,大家都知之甚少。在这个阶段,价格屠夫是没用的,因为整个市场都还没建设起来,绝大部分用户缺乏认知基础和切实需求。提前做价格屠夫,只能破坏掉整个市场。最终你也卖不出多少销量,反而会打击、破坏真正创造价值的中小创业者。

在这个阶段,最应该做的,不是急于砍价格,而是埋头创新,增强技术竞争力,「领先别人两代产品」,打造核心竞争力,从而建立龙头品牌。就像大疆曾经所做的那样。

现在,大疆的无人机产品,已经走到了引入期的顶峰,即将走进「发展期」。大疆·悟可以被看作是大疆在无人机产品引入期的巅峰之作。在「发展期」,大疆应该把「悟」这样的产品做得更多样,更成熟,逐渐取代Phantom系列的大部分产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双三角理论与同心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