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起点

北京的起点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直想去看看北京站的夜景,那天游泳回来,刚好夜色朦胧,怀着一种期待,饶有兴致地去参观了一下。街边站满了举着小牌介绍旅馆和旅游的中年男女,喇叭里宣传着北京的特色食品,来来回回轱辘轱辘转的是寻路的行人,也许是因为艺考吧,队伍中好多俊男靓女,大概都是来北京寻梦的,而北京站就是寻梦的起点。

之前有部纪录片采访过一位学美术的年青人,他的好多朋友都因为前途渺茫陆陆续续的离开了北京,放弃了美术这条路,回家结婚生子去了,他还坚持在这边追寻美术梦想,单纯是为了梦想,因为收支相抵几乎没有经济结余。跟还在教室埋头苦学的高中生相比,艺考生的确鲜活不少,他们着装靓丽,发型时尚,气质坚毅,隐隐的透出大牌气质和气势。他们已经在外独自生活学习了一年或半年,熟稔了订旅馆、买车票、设计线路等等这些生活技能,这也许就是艺术生涯的第一步。而那些还在参加“百日誓师”的同学,还期待大学入学的第一次独自出门吧。

好多人都是通过上大学来到北京,这也许是他们第一个出门落脚的地方,所以更深深的迷恋和习惯了这座城市。路上拥挤的人群,挤上挤下的地铁,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西装革履的白领生活,越来越高的房价和租金,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故宫与大剧院的艺术融合,好多人戏称“不敢有任何娱乐生活”,这就是北京生活,丰富多姿。

但为什么选择来这里上大学,山东考生的答案是,“要上就上好的,上好的就得来北京”。北京在山东人的心里就是一个符号,一个标签,只有北京能配得上我的努力。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这个女孩独自一人来到北京站,开始了北京的生活。从学校到社会,从宿舍到租房,经历着每一个来北京打拼的外地人的每一个环节,学会适应,学会承担。同样是一个山东淄博的女孩,三十岁的年纪,辞掉老家不错的工作,开始了北京之旅。这个年代,生活不仅是吃穿住行,还有一份体验和经历,有些地方,有些状态,不管是享乐还是受难吸引着每个人去尝试。

跟求学者一道的,还有求职者,他们行色匆忙地挤出北京站。年龄大的搁下锄头进程,估计是要去工地,干建筑工;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都想学门手艺,学厨师、学理发等等。在老家找不到工作,来北京就有机会。从人才配比上来说,这就是人才互补,那么多高精尖的人才滋生出更多的服务业岗位的需求。

有个小伙子在一家物业公司上班,公司还给交五险一金,能跟小城市公务员的待遇相媲美了,他说如果在老家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工作,物业也就是打扫卫生和保安,都是些大爷大妈的活。他所在小区是高档小区,住着好多外国人,他打算多少学点外语备用。挺多年前有一个报道,北大的保安自学英语,考了四六级,好像还拿了学位,也许这就是城市的魅力吧,能不断提醒你要有所长进,并不断给你进步的机会,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潭死水。

前两天看书说,好人争相往大城市挤是生活浮躁的表现,小地方、平凡的岗位也能实现个人价值,这当然也是对的,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其合理性,都应该被认可,但生活因人而异。有人为了生计,能找到工作来北京;有人为了梦想,追求光鲜亮丽的舞台来北京;有人为北京而来北京,在这里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量。如果真能“万物皆空”,那么所有的追求便都是“虚妄”,所有的结果都是“死亡”。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机会和权利,北京只是一个起点,远远不是终点。

(欢迎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亮亮大口袋装)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京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