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一种选择!

善良是一种选择!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电影《芳华》票房首日过亿,闺蜜远在地球的另一端,深夜微信我,想起当年一起下部队演出的日子。

      由冯小刚执导,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以1970年至1980年为时代背景,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部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故事以刘峰、何小萍、萧穗子、林丁丁、郝淑雯、陈灿等人情感缠绕、交集,在时代的背景之下,质朴善良的刘峰因为经常为大家服务,在文工团被称为“活雷锋“万金油,何小萍刚来到部队,屡次遭到文工团女演员林丁丁、郝淑雯等人的歧视与排斥,每个人命运大相径庭,最终都拥有着各自的人生归宿。

      仅12月9日的首日,就收获票房、上座率、场均人次三项数据第一,猫眼、淘票票、微博电影三大平台评分均超过9分,口碑一流。更出现大批父母辈观众涌入影院的热潮,数据显示35岁以上观众打分最高。就连一向挑剔的豆瓣电影评分,点映之后随着打分的人数增加,得分反而提升,从点映前的7.6分,升至点映后的7.8分。更有文章在讨论如《人为什么善良?》《善良的人最后怎么样?》

      影片的开始,以何小萍初到部队,因为军装没有及时发放,偷拿了林丁丁的军装照像,被宿舍的战友质问,她选择不承认;随着剧情的展开,何小萍又多次遭到战友的羞辱。看电影的我们,做为旁观者可以体谅何小萍当时的心情,理解她的行为,她应该只有十六岁,战友们应该也不过二十岁左右,试想一下,在那个年龄,有一个初入者是以这种方式进入集体,大家会如何对待?想穿军装照相为什么不提出借?在何小萍的原生家庭中,亲身父亲在狱中劳改,母亲再婚,继父不喜欢她,母亲也视她为累赘,生活经历告诉她,开口一定会遭到拒绝,但是她太想穿军装照一张像寄给父亲,于是选择了“偷偷”拿走林丁丁的军装,当事情被发现时,因为害怕,本能地选择不承认,在室友们看来这是撒谎,是品质问题。处于青春期的她,来自于没有爱和温暖的家庭,胆小怯懦,低自尊,所有的行为不过是在规避风险,逃避责任;当刘峰出事时,一个始终不被善待,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的她,选择去送行。

        影片中刘峰以一个极其正面的形象出现,他做梦都想去上的大学,有人更需要,他便拱手相让;战友让他带去修的手表,太过名贵没人敢修,他便自己研究后修好了;战友结婚,为了帮他省钱,自己买材料亲手做了两个沙发;南方的女战友,不喜欢吃饺子,他就煮挂面给她吃;食堂煮破没人吃的饺子总是他主动打来吃;就连猪跑了,别人也第一时间是叫他来帮忙。他竭尽全力地帮助所有人,大家也热情地叫他“活雷锋”。

      “活雷锋”刘峰,我们称之为讨好型人格,这类人格主要表现为很难拒绝别人,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很少表达自己真正想法,总是试图在他人面前营造出善良、和平、大度、没有攻击性的好形象,为此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行为动机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可以理解为类似于“交易”,付出是期待回报的,刘峰为大家尽心尽力做事,获得的报酬是大家对他的认可和赞扬,而自己在关系中则是被忽视,认为“我不重要”。

        他喜欢团里女演员林丁丁,压抑着那份感情并一直默默付出,在林丁丁党员预备期通过时,他“冲动”的告白,并且尝试拥抱林丁丁,却不幸被路过的男战友撞见,战友们看到后的第一句话是:“好哇,林丁丁,你居然敢腐蚀活雷锋!”因为这句话林丁丁吓坏了,传出去自己跳到黄河也洗不清;郝淑雯对林丁丁说:“你不爱他,是你的权利,他爱你,是他的权利。但你没权利出卖他”,在那个特殊年代,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子,被人看到腐蚀“活雷锋”?这个罪名她根本承担不起,规避风险又一次占了上风,于是选择向组织告发:是刘峰主动强行“触摸”她。

        “触摸事件”成了刘峰人生的分水岭,直接导致他被下放连队,走之前受他帮助的战友,没来一个来相送,只有何小萍。

        随即刘峰参加自卫反击战,在临时野战医院,何小萍和萧穗子相遇,她让萧穗子转告林丁丁:“她对刘峰落井下石,我是永远不会原谅她!”战争中刘峰一心寻死,却失去一条胳膊落下终身残疾,之后他退伍来到海口,不再是战斗英雄,也不再是雷锋楷模,只是底层一个最不起眼谁都可以欺负的残疾人。

        当时,团里的战友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青春迷茫,无论他们排挤同伴、羞辱战友,还是在刘峰离开时表现的冷漠,有一部分原因基于从众心理;指在集体中,个人受到周围人群行为的影响,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只有少数人能保持独立性,可以不被从众心理左右,从众心理是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所以萧穗子即使觉得不能这样对待刘峰和何小萍,但是也不能做什么,或者说无能为力只能旁观,而文工团其他成员的行为,不过是希望和大家保持一致,在集体中能有一席之地,通过排挤弱小而使自己不被排挤。

        1971年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斯坦福大学进行过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他们征募来24名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作狱警,一组扮作犯人。这个实验计划是十四天,但到了第七天就不得不终止,原因是该实验对扮演囚犯的实验者造成了伤害。

        实验刚开始还相安无事,“看守”和“囚犯”双方都需要时间进入角色。过了一段时间,“囚犯”开始感到无聊,于是试着挑战权威:他们撕掉缝制于衣服身上的编号,把自己锁在牢房内不理会看守的命令,并取笑看守。看守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作为监狱长和实验负责人的津巴多告知看守们要自行解决问题。于是看守们采取措施对囚犯进行“镇压” ,他们脱光囚犯的衣服、把囚犯进行数个小时的禁闭、没收枕头和被褥、取消囚犯的进餐、强迫囚犯用手清洗马桶、进行俯卧撑或者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活动而羞辱囚犯、剥夺囚犯的睡眠、半夜把囚犯拉出来清点人数和进行各种屈辱性的活动。同时采用心理上的分化策略:服从管理的好囚犯会被提供特权,更好的牢房和伙食。随着实验进行,看守们采用的惩戒措施日益加重,以至于实验人员不得不对他们进行提醒。在实验进行到36个小时的时候,一名囚犯因受到极度精神压力而出现哭泣、咒骂等各种各样的歇斯底里症状而退出实验。实验仅仅进行了不到两天的时间,“正常的、心理健康”的一个好人已经被一群“正常的、心理健康的”好人折磨得濒临崩溃。在试验之初,看守和囚犯之间没有任何的差异性;而在试验持续一周以后,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任何的相似性。

        实验残酷的告诉我们:在特定的制度和环境下,人们会选择某种行为,即使作恶也不会有愧疚。

        影片结尾旁白: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

        善良是种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善良是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