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练习四个月小结

太极拳练习四个月小结_第1张图片

不知不觉从正式上课到现在已经四个月过去了,杨氏88式的拳架已全部学完,课程也进入了春节放假的模式。过去的一个月里因为进行了两次分享,和同学一起总结学习的收获与感悟,想起了很多之前遗忘的东西,也想清楚了一些事情,于是在这里一并做个总结。这篇应该是最后一次关于收获和感想的文章,以后如果还会写,应该跟具体的练习有关,或者干脆就是读书笔记了。

太极于我的意义

再次和大家一起拍集体照的时候,忽然发现最近自己不讨厌拍照片了--即便穿着依然不及格。不讨厌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脸色变均匀了;另一方面,是发现曾经让我觉得很绝望的左右脸不对称的问题不再是一个困扰了。没错,几个月前特别特别讨厌别人给我拍照片的原因是:只要我一笑,照片上明显看起来脸不对称,然后生出一种“完了,已经老得比年龄快了“,并且”任何化妆品也救不回来了“的悲哀。

之前的时候老师问过我是否会一直练下去。当时的回答是:看两三年之后我是否能够入门。在第二次分享之前,我重新问了自己这个问题。

这几个月来,我最主要的收获其实可以用两点来形容:

1.生活更有质量了

我原先有的各种需要看医生或者医生不管的亚健康问题,大部分都悄悄地消失不见了。体力有大幅增加,耐受力增强很多,感知能力也明显提高了。

2.有效时间变长了

在同等空闲的状态下,每天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时间,从9月初的2.5个小时,变成了现在的6个小时。

我问自己:这代表什么?

代表着,同样是10年的时间,原来能做10年的事情,而现在可以做相当于原来两倍(甚至更多)的事情,也就是现在的10年相当于原来的20年。即便寿命不会改变,生命也变相地变得更长了,并且生活质量还变得更好了。

那么,假设,只要继续练下去,你就可以健健康康活个50年,那你是否愿意别人突然跑出来告诉你:50年太长了,你活个20年就差不多了,别练啦!你愿意吗?

反正这么想的时候,我顿时觉得自己停不下来了。

过去一个月也听了很多别人的分享,  看完了《学习之道》(这不是一本专门写太极的书,但作者原先是象棋冠军,后来开始练习太极,又成为美国和台湾推手比赛的冠军。他的老师是郑曼青的弟子陈志诚。)和《杨氏太极两岸一家》,结合前一阶段自己看的各种学习方法类的书,忽然明白自己在太极这件事上真的非常幸运。因为:

1.有非常好的老师(或者说在一个好的体系中)

好老师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基本决定了他有无希望成为一名大师;而对于成人来说,也直接决定了你究竟是在投资你的时间,还是在耗费你的人生。

基本上,老师的水平决定了你是否走在正确的路上以及能够走到何处。

2.有目标和练习计划

乔希.维茨金在《学习之道》中说:

作为一名选手我学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什么能够使人表现得还不错、什么使人表现得很好、什么使人表现得优秀和什么使人表现得卓越这死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果你的目标只是做到中等,那你出错的空间就会很大。

如果我想做到最好,那我就不得不冒别人想避免的险,不得不经常充分挖掘当时的学习潜力,逆转困境为我所用。

有一个完整体系的好处是,想要前进的人可以看到在遥远的前方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也可以知道自己一步一步该怎么做。

以及,看完了《杨氏太极两岸一家》的时候,我知道了自己在哪里---就金字塔的结构而言现在还在地板上趴着呢,泪奔。

但即便这个体系已经如此有效,也依然只有那么少的人可以走到顶端,因为花足够功夫的永远是少数--不管是动手还是动脑。

3.有同伴

上课上得勤快(感谢自道的复训制度)的好处之一,是终于跟同学熟悉了起来,有了交流之后,发现从进度相似的或者稍快的同学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每次课程结束时的分享,更是会让大家迅速地熟悉起来---总结过的交流相对于零散的交流更有效。

我从大家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不止是练习的方法,也包括为人处世、沟通的艺术。牛人无处不在,前提是你有机会去了解更多。

而对于我这样还算勤快但远不够坚定的人来说,有些时候真的需要同伴裹挟着前进。

如果在半年以前有人问我,你打算学武么?我一定会用看疯子的眼光看着他。而现在,既然已经在这条路上了,而且感觉很好。那就继续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太极拳练习四个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