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

    从今天开始,决定要写些日记。当然只是记录些心路历程而已,于你未必能有什么价值。

    最近在跳槽,仍是软件开发方向。

    之前已经在外包公司待了两年半,说长不长,说短也绝对不短了。诚然外包还是外行入门的不二选择,但入门之后,再想进一步求发展,就不是外包所擅长的了。首先外包员工权限是被限制的,核心文档看不了,生产环境也碰不到;其次外包公司门槛和上限都低,但凡资深一点都另谋高就了;最后,只有非核心的业务,甲方才会放心地交给外包,所以外包的天职就是处理非核心业务,说穿了大部分工作的含金量没有那么高。

    而为什么选在这个时间点走,现在看来也是有待商榷的。

    第一个错误是蜜汁自信,在外包公司做了一年多的一面面试官,感觉大部分的人都好弱,想着自己出去一个打五个也不成问题。其实更应该看到来面外包岗的,大部分人都是去不了甲方公司的人。正确的操作是,变动之前的信息搜集、可行性分析以及初步验证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多算胜,少算不胜,况无算乎。

    第二个错误是太早和主管提及离职意向。租房九月底到期,想着早点开始,就和主管讲最早八月初走,最晚九月底走。其实换成我是主管,也一定是按八月初为限开始赶人,而不会等到九月底。正确的操作是至少找得差不多了,甚至拿到心仪的offer再和主管讲都是不迟的。

    第三个错误是低估了环境与时机的影响。往大了说,当前并不是一个互联网企业蓬勃发展、全球经济蒸蒸日上的环境;往中了说,编程工作履历才两年半,没迈过三年的门槛,而当前这家公司做了22个月,不到两年,稳定性看来也不是太好;往小了说,金九银十还差一步之遥。正确的操作也许是待到明年三四月份再走也未可知。

    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既往都不能重来,只能用来总结经验教训。而在最近面试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一系列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约面的太少。在一个月的周期里,约面的不到十家(除了外包公司)。这里面又有三个子问题。首先是上面第二个错误中提及的履历太薄与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其次是我的技术栈比较杂,但博而不精,不过我想这也是外包工作的常态。看起来好像什么都会一点,但是从单个具体的职位要求的技术栈来看,有用的亮点都不多。最后是我的资源积累太薄,没有办法拿到内推机会。不要小看最后这一点,这在往后会是最重要的部分。

    第二个问题自己在实操方面还是弱。虽然我在极客时间的专栏中,快速汲取了大量原理性知识,但是实操方面的羸弱,不是只靠看专栏就能补足的。比如算法编程题,确实要在平时多积累才行。而如果问及生产环境的实操,那经验就是零,因为外包接触不到生产环境。

    第三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往好了说就是什么都能做;往坏了说,没有“想做”就没有聚焦,就没有热情,那我凭什么比那些聚焦又有热情的人做得更好呢?其实是不行的。比如别人专注Java的微服务框架的开发,而我的精力分散在前端、python、Java、Golang、Kubernetes、消息中间件、自动化构建……即便我是天纵奇才,我也不可能在每个具体方面超过聚焦的人,更何况我不是。那能不能凭借我在多领域的联结与交融凸显优势呢?可以,不过是要以思考与阅历为基础的,这需要时间的沉淀,就目前而言,我还只是半壶水瞎晃荡。

    那么发现了问题以后,对应的解决方案也就呼之欲出了。首先是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这个其实非常难,不过这是逃不过的坎。比如物联网时代的全民消费级电子设备会是什么,这个我会在之后的文章中好好讲讲。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后,就是围绕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往后的两到三年,慢慢积累技术栈,积累资源,克服这次跳槽经历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这其中又需要每半年或者一年都往外看看机会,不一定真要跳槽,但是要获取反馈以及拥有外部视角。之后就可以寻找合适的公司,变之前的海投为之后的精准投放。

    使人迷失方向的往往不是黑暗,而是充斥六合八荒的迷人眩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