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每个高手追求的目标

相信你在很多场合时不时会听到 ”无为“ 这个词。比如,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

这个无为究竟是什么呢?

有人会说,无为不就是消极的生活态度,不积极的进取,什么都不做,等待自然而然的结果。

这是一种习惯性的误解。为了破解误解,需要给出明确清晰的定义。

接下来我们将在森舸澜的《无为,自发性的艺术和科学》的书中探寻无为的丰富内涵。

我们先来破 无为 和 啥都不干 的自然是有什么本质区别的。

无为首先应该是一个个人状态。无为用英文解释可以是:not trying,不刻意追求,不用意识控制,好像特别放松的去做一件事,结果做得非常自然。

无为不是不做事,而是做得特别自然,让人感觉他毫不费力。

这种好不费力的状态是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你肯定是受过训练有教养才会这么做,才知道这么做。

你又做的特别真诚自然。

这自然是经过训练内化的自然,用书中的话说是:Natural doesn't come naturally.

也就是说,这自然和傻乎乎呆站着的自然完全是两码事。

此刻也许有人会说:这无为不就是把一个技能反复练习熟练了的结果嘛。

我们来看,无为和熟练的区别。

熟练是给人 的感觉,无为是给人 的感觉。

对的感觉:我们比较容易理解,就是严格按照标准流程完成,该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

好的感觉:就是那种带有一种自发的创造性的前进和被带动感。那种是在做对的基础上有些更对的意外的惊喜感,那惊喜不突兀也不刻意。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有灵气。

于是 无为有了更丰富的定义:

不刻意,有灵气,才是无为。

接下来我们通过观察,实验来看现代脑科学是如何解释无为的。

现代脑科学中将人的思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系统:

热认知:快速的、自动的、不需要主观努力就能运行的系统。

冷认知:慢速的、刻意的、需要费力调整的系统。

热认知系统大体无意识。比如:走路、开车等。

冷认知系统需要随时做判断、可以根据外部信息随时调整。

由冷认知系统参与的调整被称为认知控制。

大脑中负责认知控制的分别是如下两个区域:

前扣带皮层 -- 监控功能    就像火灾报警

侧前叶皮层 -- 决策功能    就像救火队

我们理解了关于思维功能在大脑中的划分,下面我们来看什么是 刻意 和 熟练 。

刻意是两个区域同时打开,任务主要由慢速的冷认知系统完成,整个动作是有意识的。

熟练是两个区域同时关闭,任务主要由快速的热认知系统完成,整个动作是无意识的。

那无为是在脑科学中是如何解释的,或者说是怎么表现的呢?

通过扫描一位钢琴家表演熟悉曲子并即兴发挥处于无为状态的大脑观察发现:

他的侧前叶皮层是关闭的但前扣带皮层反而增强了。

于是无为又有了更丰富的定义:

无为是意识和潜意识,冷认知和热认知的完美合作。意识放开了身体,让身体自发地、非常自然地去做一件事,而于此同时,意识又保持了高度的敏锐。

必须有更明确清晰的定义才能有更清晰准确的行动,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是基石。

无为和熟练和刻意之间,就差那么一点点,这一点点,值得一个高手用一生去追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为。每个高手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