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重要法则:同理心

那天的事情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同理心”是沟通的重要法则。

那天下午,经理找我谈话。当她问我认为自己能不能胜任小组组长时,我坦白我的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都不行,特别是沟通能力,如果事情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发展,说话会很急躁。经理笑笑说:“这是很正常的,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顿时,我觉得这好像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了。经理已有六七年的管理经验,她都会这样,何况我刚工作一年多,什么管理经验都没有。之后的谈话也比较轻松,我似乎比平时多说了很多话,有什么想法也立即说出来。

晚饭后,我去网易公开课看《幼儿情商微课堂》这门课程。第一节课,张博士就指出:面对幼儿情绪时,首先应该接纳,然后再疏导。看完之后,再回想下午的谈话情景,我猛然醒悟:不只是幼儿需要被接纳,成年人也同样渴望别人能理解自己!面对我的困扰,经理首先表示理解,让我能直面自己的不足,获得一种认同感,从而更敢于打开心扉。

这种情况可以用心理学上的同理心来阐释。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既然同理心是人际沟通的重要法则,那么实际中该如何遵循这一法则呢?

在工作中,当提出请求被拒绝时,应先对别人的立场表示理解,表明自己知道对方为什么会拒绝自己,让对方有一种共鸣的感觉。然后再继续谈话,说不定接下来就有了转机。如果一被拒绝就迫不及待地争论,反而有可能会错失继续谈话的机会。当不得不拒绝别人的请求时,应先说一句“我理解你的想法”“你的想法不错”之类的话,这样拒绝的同时也鼓励、肯定了别人,让别人心里舒服点,坦然点接受拒绝。

在生活中,假设父母反对自己做某件事,可以先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他们反对的理由,再一一解释自己的计划与安排,打消他们的顾虑,说不定还会得到他们的支持。也许有人会说,没用的,他们还是会反对的。话虽如此,但由于同理心作用,一开始就好好商量,避免了争吵,不也为下次商谈做铺垫了吗?假设孩子做了某件不对的事情,可以先问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时候他们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只是过程出现了偏差。弄清了缘由,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该怎么做。

我想,这也是一种语言艺术,遇到难沟通的事情,学会迂回转变,先适当让步,再争取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沟通的重要法则: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