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 Day 20:PEAK 读后感--走出你的舒适区

8.26 Day 20:PEAK 读后感--走出你的舒适区_第1张图片

Part 1:作者简介

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Anders Ericsson, Phd)

“刻意练习”法则研创者,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他是该领域世界顶级研究者之一。

艾利克森博士曾出版过这一主题的几部学术专著:《从平凡到卓越:前景与局限》《通向卓越之路》《剑桥专业特长与杰出表现指南》等。《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是他于2016年出版的畅销书,首次向大众读者普及“刻意练习”法则,这也是他首次出版的中文书


Part 2:内容梳理

1. 心理表征的创建:复制、失败、思考、再尝试,形成长时记忆,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2. 刻意练习=走出舒适区+特定领域+1万小时+有效方法(3F)

在刻意练习中创建心理表征,利用心理表征更好提高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原则3F: Focus(专注)—— Feedback(反馈)—— Fix it(修正)(老师帮助or自学

3.自学→跨越瓶颈期→保持动力

学会自学:刻意练习(专注、反馈、修正),观察、阅读,多动笔,勤思考,过滤信息。(别做“收藏家”,要做“行动派”)

“看一遍,做一遍,教一遍”,“教是最好的学”。

跨越瓶颈期

1) 交叉练习→以不同方式挑战自己

2.) 攻克特点的弱点→找出问题(what,when,why)→专项改正

保持动力

1)弱化影响因素:走出舒适区,如下载任务app

2)时间规划:制定计划或日程表,任务细化,了解掌握自己的时间并进行复盘反馈

3) 外力因素:参加有质量学习小组,互相学习、反馈、“刺激”。在学习中了解到更好的思维和方法;在反馈中发现别人和自己的错误;互相“刺激”对比,促使自己不断前进。

4. 大师路线图: 启蒙(兴趣引入)→刻意练习首次触电(认真对待)→完全投入→成为专家(开拓创新)


误区 :

“1万小时定律”  我只要努力就行 (“低水平的勤奋练习多少小时都没戏”)

  能力通常受基因特征的限制、

某些人存在“意志力”且更强

相信“天才”在和高智商 (自我设限)

通过阅读这本书,打破了自己对“一万小时定律”的旧思维,了解到刻意练习中方法和心理表征创建的重要性,重新梳理了以上新概念和学习思路。

每个人命运都是掌控在自己手上的,我们可以让自己的过的更好,也可以让自己过的很差。我想没人愿意过的差吧,但好的生活哪有那么轻易就得来的,刻意练习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前提是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践行,要不然再好的方法也是白搭。可是我们常常低估自己的遗忘性和惰性,然后变成“听过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那就多看看书,参加这样有意义的小组,借助外力警醒下自己吧。


PART 3: 收获

新技能√

1.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大量有效阅读,了解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在原版书阅读过程中把“语法”和知识点“用”起来

2. 精读一本书笔记(中文思考,英文总结,重点词汇)、分享、反馈(在点评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同时学习他人的思维和方法)、复盘(知识点复习、归纳技能)

3.语法:多看语法书+多读原版书+summary

4. 学会自学:不做伸手党,不问的“无效”问题(如:找资源、求答案),先动思考自己动手寻找主,再提出有效问题

参加读书群初衷是自己开始读了几本原版书,却依然困惑于如何更好的读一本书,尤其是原版书。入群之后,在大家笔记分享中,这个困惑逐渐解开,通过Eric的点评,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和自己各方面的不足:阅读量太少;学习中不讲究方法;不记笔记不复盘;伸手党、“收藏家”;在写summary的过程中更是感受到自己语法的薄弱,而弱的原因正是看和“用”的太少,现在开始重看语法书,同时结合原版书关注到语法点。有效的提问,也是本次参加阅读群的一大收获,原来自己也是和很多人一样,总爱问一些自己主动搜索就能解决的问题。要学会做一个知识的hunter需要自己主动去解决问题,靠别人提供的回答是经过好几手的资料,缺失了许多的有效性。谢谢ERIC和大家的这段时间的点评。

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from 《暗时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8.26 Day 20:PEAK 读后感--走出你的舒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