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6】
今天谈一个功利的问题:只有将书中的知识转化成金钱的人,才能更好地生存。
我们要想取得成果,必须事先搜集大量的信息,然后再进行知识创造的工作。
通过“共振阅读法”,从“通读”向“速读”转变,然后再“泛读”大量的书籍。在“泛读”之后,根据自己找到的切入口形成新的观点,达到“熟读”的程度。
如何将知识转变成金钱?
且听下回分解。。
【2017.12.25】
再一次读到:物体的本质在触碰瞬间就能感知。
我有疑问:感知什么,谁感知,如何感知?
书中说:在接触了书本的一瞬间,身体就能获得信息,那是何种信息?
我觉得这样未免有些灵异了。
举的例子是:世界网球冠军德约科维奇(一名麥质过敏患者的平举双手受到施力的例子,这时候在一只手上放一片麥质面包,一只手瞬间就垂下去了。
我觉得这个例子是不合适的。
那是一种生理反应,而不能代表每一个人,用一个特殊的例子来证明一个常态的观点,本身这种证明就是一种牵强。
焦距老师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所以,在看书的时候,还是应该留点自己的想法。
【2017.12.24】
今日学的是:怎样做才能记住读过的内容呢?
答:输出
这也使得我更加明白了猫叔创办读书营并且让我们不断地学习,并且写分享稿的目的所在。
共振阅读法所提倡的,不仅仅是输入,更重要的就是和作者对话,了解作者,并且使自己更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学到什么,知道自己如何输出。
输出所学,不仅使得他人收益,更加使得自己真正面对了自己,这也许是阅读最好的归宿。
【2017.12.23】
再次看书,认真看了目录。
这一次,知道了文章的写文脉络,从一开始问了问题:为什么不从头看到尾,也能明白书的内容?让人产生疑问以后开始做下一步的介绍。
然后开始介绍共振阅读法,等读者接受这个方法以后开始让读者一步步养成阅读习惯,然后是介绍选书的方法,最后用一些例子证明读书的好处。
缜密的逻辑,构筑了一个目录,从目录一步步引人深思,这也许也是一本书最开始的作用。
【2017.12.22】
本书讲的就是一个方法:共振阅读法。
在看书之前,我本来有阅读目录的习惯,但这次没有读,看了文章发现,一上来就看目录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一开始看目录就会让自己产生一种定向思维,除非是想从书中尽快想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不然是得不偿失的。
在第一遍看书的时候,我们应该让自己只是看,而不要妄想全盘接受,那便会让自己产生挫败感,也就很难有下一步的阅读~~
【2017.12.21】
今天来写一写令人喜欢的书评。
如何写书评
1.放松的打草稿。
2.撰写书评,给读者一个对象。
3.“放松”地进行整理。
4.在文章中加入我们的风格特色。
每天学习一点点,进步大大的~
【2017.12.20】
今日要说的是,从通才到专家,这是一个时代的要求。
将阅读转变为一种能力的方法,主要就体现在拓展专业领域上。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是局限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反而是通过各种跨界知识的积累,支撑起自己的专业性。
阅读是有方法的,也是有案例可循的,那么将是几个案例,具体情况,留待日后敬请期待~
【2017.12.19】
是的,果然喜欢跳着看~~
现在大家基本都在第一遍阅读,进行第一遍阅读的时候,要减少我们的“需求”,并通过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来增进我们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在阅读的时候,最主要的是养成一种习惯,如何用碎片时间读完一本书。
这里提到了“共振阅读法”,首先提前绘制“三栏表格”,并在另一张同样大小的便签纸上写下阅读的目的。
具体如何实施,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