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 第四章 怎样的学习,才能够直面现实 读后感4

        在章节的开头,作者就提到:只有最后能够用于现实的才是唯一有效的学习。

       记得当初上大学那会,自己是肯定不会被归类为学霸的那类,也没有多少好学的劲头,小说和游戏之类的占了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成绩也就处于中等水平。因为学的专业的原因,必修课很多(包括专业课和非专业课)后来又增加了选修课,一度感觉回到了高中。但是,毕竟是大学啊,只要学期末考试通过,老师也不会管你的成绩的。很多同学包括我,基本就是专业课记个笔记(有时候也打酱油),非专业课挑感兴趣的听,不感兴趣的就期末突击,选修课基本没什么考试压力,准时签到就可以了。有时候也试着思考,为什么就是感觉自己学不进去呢,很多内容都是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即使你思考了,换了一个问题的时候,可能你又会回答错误。这个问题一直跟随到我毕业。

     直到我步入工作,算是跟专业相关的岗位,后来才慢慢发现:

       1.有些书本上的东西其实就是那么回事,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时候,即使你不懂,你也会去找答案,当你解决了这个问题,知识就是你的了,经验就积累了;

       2.有些书本上的知识,可能你永远没有用到的机会,就好比你学了科技类单位的财物报表,但是你以后可能都是在销售企业或者工业企业工作,有些知识是注定被闲置的,好比大学学的函数,毕业后我没用到过;

       3.有些我们上学时可能觉得并不重要的东西,可能却格外有用,譬如说写作,记得大学那会语文就学了2个学期,我有事常常想是不是大学有规定一定要学语文,不然学校都不会给我们开课了。但是写作这个东西确实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上学的时候需要些个演讲稿啥的算写作,做个小组作业出个报告算写作,毕业时候的论文也算写作,这个技巧我们可能经常需要用到,但是基本时为了完成别的作业,影响的可能也就没几分,学分也没有什么改变,所以也不会觉得有多重要。然而进入工作阶段的时候,可能简历需要写作,一个递交给上级的计划需要写作,一个规章制度需要写作,一个申请需要写作,个人总结需要写作,写作可能涉及到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并且影响到的你就职或者薪资等各方面,直白点就是有可能会影响你的利益。

        4.向比你更专业的人询问,可能会比自己找答案或者自己学习更能快速地学到知识和经验,可以少走弯路。

       总之,实践中筛选学习知识与实践中学习新事物,我认为这是一种能够直面现实的好方法。当我们有需要的时候,我们的学习欲望会更强大,更能够快速学习并掌握运用。

       那么我们之前学到的一些知识,是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了呢?并不尽然,读了本书的这个章节之后,我觉得有点像作者说的,我们大学时候学习的内容更像是在搭建一个框架,搭建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可能你学得不错,也可能你学得并不是很好,但是这个大体的框架无形之中可能就已经搭建起来了。而我们工作之后的再次学习,是对我们个人这个知识框架的补充和修复,你学到得越多,经验越多,个人的知识体系就会趋向于完整,就会有自己的"风格"。但是,我并不建议看到什么学什么,盲目地去学习,或者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只会让自己产生我很忙,我很勤奋之类的错觉,可能并不会对你的生活有多少改善,你仍旧是那个专业的"门外汉"。

       对于如何学习,我个人的总结是:问自己需不需要——制定计划(包括任务量,时间周期,具体措施)——实践——整理并思考。我个人的工作中的经验是,当我们前3步都已经完成的时候,如果你做了第4步,或许你的进步会更大,或者有意外的惊喜。整理可以是总结你的方法步骤,可以是归纳你学到的知识;而思考有时候却可以帮助你更进一步,譬如说思考过程中自己的错误,是不是有改进的地方,是不是有更有效快速的方法。当你总是觉得自己很忙的时候,不妨停下来,思考下是不是有让自己高效的方法,或许你就不会那么忙了。

       正如洪堡所说,思考和知识应该是经常同步而行。不然,知识就是个死物,而且会毫无成果地消亡。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进》 第四章 怎样的学习,才能够直面现实 读后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