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一座孤岛,独一人思考

寻一座孤岛,独一人思考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们要过的是生活,而不是仅仅要活过。”《对话寂静》开篇,本森如是说。

于是,在每天的伏案写作和剑桥讲学之后,他选择独自一人,去到一座孤岛,从此之后,柴米油盐,尽是自由的味道。

首先,他谈论了爱情、友情、激情和同情。“在超脱的当代爱情观下,隐藏着势利的脉络,这是显而易见的。”“总会有一个人,我们可以安慰、鼓励、倾听,让他快乐。”“欣喜若狂总是伴随着一种精神上的高烧,一种亢奋中的紧张,所以,并非一切都那么如人所愿。”“也许只有悲痛不曾止息,人类才会得到丝丝慰藉。”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不仅是剑桥大学的院长和教授,还是一位拥有真知灼见的独立学者,对于凡俗生活中的这些话题,他自当有读到的见解。剥去外表的伪装,直接揭露本质,是本森教授最擅长之事。

接着,他思考了拜伦、济慈、雪莱、惠特曼这些大诗人的精神世界。“雪莱和济慈都是在低迷和无名中一路努力向前的。正因为得不到世人的认可,没有获取应有的名望,才使这两位伟大诗人的生活极具美感。从未有过功成名就的伟大诗人,不会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影响而被宠坏。丁尼生、蒲柏、拜伦、华兹华斯——虚荣和自满让他们的生活遭受多么大的伤害啊!即使是司各特,虽然在绝望和泪水中洗除了过错,却仍被奢华的生活弄得遍体鳞伤。因此,像济慈这样的诗人,因无法预知自己的伟大,所以仍保留着谦卑与平和。现在,他们已成为榜样,甜美而温情的榜样,谦卑地走在伟人的行列之中,却从未想过自己是幸运之人。赋予济慈和雪莱的天赋,是最伟大的天赋,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快乐,因为一生中从未为世界赞许的阴影所笼罩,也从未触及过因自知伟大而衍生的自满,而这些都已把凡夫俗子的精神毁得面目全非。”对于同时代的作家与诗人,本森了解得非常全面而又深入。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几乎都有对他们的介绍和评价,可谓熟稔于心,信手拈来。初读本森的作品,可能只是会感慨于他的旁征博引,而在拜读了他的多部力作后,就感觉那些熟悉的名字就像自己的老朋友一样,会情不自禁地被他们吸引着,继续读下去。

然后,他探讨了哲学家、艺术家、评论家、传记作家的存在意义。“无论是怎样伟大的哲学家或诗人,都有其局限性,也有其才智枯竭的时候。与宇宙世界未知的知识相比,最智慧的科学家所拥有的知识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最精美的画作,与我们周围每天的美丽与精致相比,也一定会自惭形秽。”“真正的艺术家一定能够在生活里最微不足道的细节中找寻到快乐。他不必周游世界寻找自己的浪漫,但他一定能在最简单的场景中发现蛰伏其中的浪漫。”本森身患家族遗传病,狂躁抑郁性的精神病经常会在他身上发作。不过,也有很多事实证明,真正能写出伟大作品的人其实都是癫狂之人,天才与疯子之间只有一线之隔。本森便是其中的一个。他的文字无比张扬,思维却非常缜密,不知不觉间,就让人沉迷在他所描绘的情景中,与他一起指点江山,高谈论阔,针砭时弊。

最后,他拥抱了快乐。“感觉到自己的孤独无助,是世上最悲惨之事,感觉到自己为人所爱、为人需要,才是世间的美好所在。”“为了快乐的质量而牺牲快乐的数量,我想我收获颇丰。”慢慢地,他开始因色彩而爱上珍珠,因姿态而爱上花朵,因紫色的背景而爱上白云,因湛蓝的光泽而爱上遥远的山峰。洞察世事、洗尽铅华的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用一座孤岛和一本书的思考告诉后人,纷繁社会,静得下来,你就赢了。

虽然深处孤岛,本森教授心里想的依然是外面的世界。身体可以隔离,但精神却不可以。然而,在寂静之岛享受独处时光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远离世俗的喧嚣浮躁之后,更能看到黑暗背后的光,更能体会到悲伤之外的快乐,更能原谅世间的一切不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一座孤岛,独一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