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035字
预计阅读时长:6分钟
遇到此书,真是我幸。读完之后,口吐芬芳,绝了!真是一本好书!
书中各个故事都是环环相扣,一层一层为下一个故事做好铺垫,等到阅读完最后一个字,你会发现,书中的每一个人物,他们的出现都自有其道理,多了是冗余,少了便是残缺。
所以实在是佩服作者的缜密逻辑,尤其是开头与结尾的呼应,前有伏笔,后有说明,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再说说这本书的内容,它以一个名为斯库特的小女孩视角出发,讲述他们一家在梅科姆小镇的经历。
斯库特淘气、活泼、善良,她所看到的世界也是干净纯真的,就这样作者做到了以最简单易懂的语言从侧面描绘出了大人面对残酷现实的无奈。
在我看来,整本书中所贯彻的思想大概有父爱、偏见和平等。
01
父爱
阿迪克斯是绝对意义上的好父亲,他不会以父亲的权威来管教和束缚孩子,而是会尊重和倾听孩子们的想法,他也从来不会以大人的视角来评判孩子的行为是否好坏,反而会教育他们要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即使斯库特和杰姆从小丧母,父亲也由于工作不能时时刻刻陪在他们身边,但这种教育方式恰恰让他们都保留了本属于孩子的纯粹天真。虽然他们整天撒欢在小镇的街道上面,调皮捣乱,直呼父亲的大名阿迪克斯。
这一切在外人看来是离经叛道,可斯库特和杰姆却十分深爱自己的父亲,为了他们的父亲,两个淘气的孩子会一改往常忍住脾气被人称作胆小鬼,父亲与孩子的爱是平等互换的。
最好的教育方式并不是要求孩子去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人,而是自己先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孩子最先看到的人是父母,然后才去看别人。
02
偏见
梅科隆这个小镇看似安静和谐,但是大多数人们都带着根深蒂固的偏见,他们会根据一个人的行为来判断这个人的家族,这虽然说不上是冒犯,但从一开始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就给对方打上了标签。
我们很多第一次未见过的人,对其印象大部分都是来自别人口中的描述,不管是真是假我们全盘接受。
等到真正接触这个人时,我们也往往会不自然带着曾经的某种偏见来看待这个人,即使后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但这种偏见也需要时光消磨许久才慢慢消去。
小镇人民对于女性有偏见,认为女性就应该穿上裙子和紧身衣;他们对于黑人有偏见,认为就是汤姆有罪;他们对于拉德利有偏见,称呼他为怪人拉德利。
因为大人们的闲言碎语,导致孩子们对于拉德利产生无限想象,他们不敢经过拉德利先生家的门口,仿佛那里是恶魔的洞穴,甚至传言,从拉德利先生院子中树上掉落的胡桃都会致人于死。
但实际的拉德利先生只是个不喜欢外出的隐士而已,他沉默寡言但并不是恶魔。他会把杰姆的裤子封好并整齐叠好放回原处;在莫迪小姐失火时偷偷的为这两个坐在自家门口的孩子披上毛毯;在院子的树洞中放上口香糖,用肥皂雕刻的娃娃和怀表送给杰姆和斯库特;会在杰姆和斯库特被鲍勃·尤厄尔追杀时走出家门拯救他们的生命。
后面斯库特拉起他的手走到后院时说,“他的手是温暖的”。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等你最终了解他们之后就会发现,
所以长舌的人永远不知道,因为你的一句流言蜚语,别人要用多少实际行动来打消偏见。怪人不会存心伤害谁,但偏见会。
03
平等
汤姆·鲁宾逊是个很悲惨的人,他的悲惨只因为他是个黑人。
虽然圣经说人人平等,但人人生而平等就是个谬论,实际上,有些人天生就是比别人聪明,有些人就是比别人享有更多的机会,有些人天生就比大多数普通人具有更高的天赋和才华。
有些人因为肤色而注定要受到歧视。
梅科姆小镇一切都好,但是偏偏对于黑人带有很深的偏见,甚至这种偏见压倒了法律的平等。
明明所有人都知道是马耶拉勾引汤姆,她的伤是她父亲鲍勃·尤厄尔打的,但对于这个年轻人,陪审团依旧认为他有罪。
学校中的盖茨小姐明明对于迫害犹太人的希特勒如此憎恨,但是转眼却对自己家乡的人这么恶毒。
你看,道理大家都懂,但偏偏就是做不到。
04
杀死一只知更鸟,到底杀死的是谁?
是汤姆,这个可怜的年轻人,不偷不抢,辛苦做工养活着妻子和三个孩子。出于善良,他帮助马耶拉做些零碎的小活,却被对方反杀,杀死一个无辜的年轻人就是犯罪。
也是拉德利,这位怪人从来没害过人,相反最后还救了杰姆和斯库特。阿迪克斯认为事情的真相是杰姆杀死了尤厄尔,泰特警官却笃定是尤厄尔自己摔倒才死的,但在我看来真正杀死尤厄尔的是拉德利。
其实这二人也都明白真正的凶手是谁,如果揭开事情的真相,怪人拉德利会被人们拉到聚光灯下,那这便是对隐居人士的无情犯罪。
所以为了掩饰事情的真相,出于职业的正义感,阿迪克斯想让汤姆背锅,毕竟他不到十四周岁,况且也是属于正当防卫,但是泰特警官却不希望让一个少年从此背负杀人的名声,处理这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恶人自己承担恶果。
在纠结于到底谁杀死了尤厄尔时,斯库特说了一句:“这就像杀死一只知更鸟”,便让阿迪克斯停止了纠结。汤姆事件,已经打碎了孩子们对于公平的幻想。
而这一次,不管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善都不应该再无辜为恶买单,否则无人再敢行善了。
谁是知更鸟?是汤姆、是拉德利,也是善良与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