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000】从“吃相”看你与他人的关系

标签: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关系|加餐:吃的隐喻

01见

怎么吃饭这件事,反映了你怎么吃奶,反映了你和妈妈的关系质量,也决定着你和其他女性的关系质量。不仅如此,因为妈妈几乎是婴儿的整个外部世界,所以这还影响着你和整个外部世界的关系质量。

作为第一个重要客体的乳房,既是真实的,又是象征性的,是指食物以及背后那个提供食物的客体。只要能让婴儿和食物提供者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关系来,这就是一个好的命运原型。

02感

从记事起,我就对吃有着特殊的恨意。  我吃东西很快,不能细嚼慢咽,还特别恨那些贪吃的人。觉得贪吃的吃货都是馋的,懒的。我妈妈常说:三馋六懒十二个不爱动。所以我对于好(hào)吃贪吃的人也有恨恨的感觉。

怎么吃饭这件事,反映了你怎么吃奶,反映了你和妈妈的关系质量。推断出我吃奶时候是匮乏的,恶狠狠的吃奶,还总是吃撑。

我和母亲的关系表面看起来不错,实际上我从来不敢撒娇和当面反抗,感觉有一种隔阂。

我分析,我6岁以前,和爸爸妈妈长达1年的分离,和姥爷住在一起,姥爷还经常不在家。家里还严重漏雨,一到下雨天,家里没有大人,只有我和8岁的姐姐,炕上的屋顶严重漏雨,就觉得好可怕好难过,我和姐姐用各种盆接雨水,怕晚上没有干净的地方睡觉。还有屋里地下的土豆窖子被雨水一灌,啪嗒啪嗒的掉土,好像屋里整个地面都要下陷,又无处可去,好无助。有分离创伤的我,“毒”没有放出来导致的。

父母必须知道,分离创伤中,孩子会有对爱的渴望、失望、恐惧、隔离和怨气等一系列复杂心理。如果把这些视为“毒”,那就意味着,孩子会有一段“放毒”的过程,比如说对父母冷漠、坏脾气,或者是对父母的热情很抵触。此外,可能还会怀念之前养育他的人。

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放“毒”过程,孩子才会柔软下来。而且在重新和父母亲近的那一刻,他们很容易会嚎啕大哭,甚至在这个时候发出最难听的咒骂还有身体上的踢打,但随即会重新扑向父母怀抱。

可惜的是,我见过的父母,在这件事上都太脆弱了。他们认为,孩子应该理解自己的苦衷(我父母就是),应该一团聚就扑向父母的怀抱,亲近父母。特别是有更小的孩子的话,父母认为你必须有个哥哥或者姐姐样子才行。当时我已经有两个妹妹了!


如果是这样处理,那么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有过分离创伤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会无法修复。

写到这里,心里酸酸的,那种恐惧和无助,是多么希望父母的一句:I  see  you!就是我看见了你的恐惧和无助。

你注视的目光就能给我力量,可惜你没有。

我长大后,参加工作了,跟父母不常见面,不见面想的慌,见了面也没有什么可聊的。

我记得童年时期只有懂事,才能被父母亲看见。比如放学就做家务,偷偷的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给妈妈一个惊喜。当我被冤枉被欺负的时候,我的愤怒和我的无助,希望被父母看见,但母亲整天很忙,根本就是无视的。

童年时,我只会用默默的不吃饭来反抗妈妈。还希望被妈妈看见我的愤怒,因为妈妈就是我的全世界。

03思

我和其他女性的关系也不能很亲密。有分寸感,怕翻脸怕受到伤害,所以不敢太靠近和亲密。我的秘密也不愿意分享,怕遭到嘲笑和打击。

记得一句话:你自己选择的路,爬着也要走完。

我深有同感。只要我选择了,不管发生什么撕心裂肺的事情,只有自己默默承担,不能也不敢告诉别人,我一直认为别人也不喜欢你的故事和心声。

这也是我为什么经常感觉到“无助”的原因吧!

现在我为人母,孩子6岁前,我几乎没有离开孩子超过2天,只有一次考试。怕孩子产生分离创伤。温尼科特的研究人员后来提出了一个观点:三岁前,如果妈妈离开孩子两周以上,那就会对孩子的心理构成不可逆转的创伤。就是说,不会因为妈妈回来,孩子会自动痊愈,而是要妈妈做很多工作,才可能疗愈孩子的创伤。

首先,允许孩子退行。也就是说把团聚后的孩子,当做分离前的孩子的年龄段来养。如果分离时孩子2岁,那么尽管团聚时他8岁了,但还是把他当2岁的孩子来养一段时间;如果分离时孩子不到一岁,那团聚时就把他当一岁前的婴儿养一段时间。

我在《吃货心理基础是什么?》这篇内容中,讲了退行的概念,最常见的退行,就是退行到口欲期。而我们的社会吃文化又如此发达,所以针对上面的情况,可以在团聚后,好好在吃上照顾好孩子。

复盘链接:吃货的心理基础是什么?

【81/1000】从“吃相”看你与他人的关系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81/1000】从“吃相”看你与他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