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应对能源危机

能源短缺,指能源的供应不能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的现象。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已进入大量消耗能源阶段,而自身能源又贫乏。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能源第二大生产和消费过。当前,处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的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巨大,而能源的持续供应,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过去的相当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粗放的经济模式,单一追求DGP 的增长,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据统计我国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量是日本的15倍,是美国的8.7倍。由此可见,在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我们有很大的潜能。在节约能源方面,我们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提升科技含量方面来着手。

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目前,我国的产业的分布存在分散,分割,杂乱无序,随意排污的现象,严重浪费了资源,增加环保治理的成本。而循环经济能有效的这些问题的资源浪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求从以下几方面调整展业的空间布局,实现生产和消费的有机统一:一是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企业内部资源利用最大化,环境污染最小化的集约型获得企业效益;二是产业园区生态工业网络,通过共生企业间的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使用,实现园区总体的资源和能源增值,获得丰厚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三是区域和整个社会层次的物质循环流动体系,通过最大限度的理应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生产与消费的有机联系与可持续发展。

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生产设备的老化,生产工艺的落后,而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加大科技的输入,研发新设备,开发新工艺以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益。在我国,乃至于全世界,化工行业一直是一个资源消耗最大的行业,如果化工节能技术有很大的提高,这无疑对整体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开发新能源,弥补传统能源的短缺,并进一步寻找传统能源的替代品。

能源的供不应求必然促使我们去寻找新的能源形式,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这些新能源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可以再生,这也就避免了面临能源消耗殆尽的危险。

改变能源的利用方式,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燃料内部的化学能,开发高效燃料电池。

在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中,都是将能源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然后直接运用或者再将其转化为机械能,电能再来加以利用,在这个过程中,热能属于低品位的能量,它不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电能等高品位的能量,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导致能量的大量损失。然而,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可完全,至少在理论上是这样的。于是燃料电池优势便凸显出来了,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正负极材料,电解质的性能对电池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提高电极的性能,开发新型,高效电极材料对燃料电池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就目前而言,燃料电池对能量的利用率已远高于火力发电对能量的的利用率,并且燃料电池在能量转化过程中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同时燃料电池的运用灵活多变,使用方便。尽管如此,目前并未得到广泛的运用,首先技,术还不够成熟。燃料电池对工作条件的要求较高,效率受环境温度,压力的影响较大。其次,生产成本较高。尽管燃料电池对燃料的利用率较高,但在生产电池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能量,同时科技成本也十分巨大,这样燃料电池的推广就缺乏了竞争力。再者,燃料电池对燃料的要求较高。燃料电池要求燃料有较高的纯度,这也就增加了燃料的生产成本。

以上三个方面,是我认为解决当前能源问题具有可行性的措施。但这些措施的全面实施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科技的进步是这些问题得以解决的有力保证。对未来的世界,能源的获取方式必将是多种多样的,而这些方式的有机统一,将或许成为未来世界的能源格局!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效应对能源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