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书而求甚解

每年读书,每年都会重读读书方法类的书。上一篇文章里,我还在说:“在书和我之间,我是被动的那一个,我从来都是先被一本书吸引再去读的。”

但是,这两天读完叶圣陶先生的《好读书而求甚解》,写这新的一篇读后感时,我就要开始打自己脸了。

好读书而求甚解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读书,还是要带着目的才能有收获,有点计划才能不跑偏!我的读书经验值得参考,不值得学习。还是好好看看叶老这本书是怎么一夜之间改变了我对读书的认识。

首先,这本书并不是简单只谈读书的,除了读书,还谈了教读书的经验和方法,学校老师们,尤其是语文老师应该好好读一读,学一学,方法用一用。英语老师次之,语言的学习方法无非是在听说读写上下功夫,虽然讲的是语文教学,教英语也可以参考。

这本书是开明出版社2017年开始出版的,收录叶圣陶先生20世纪30到40年代期间在不同刊物发表的文章或者某些会议演讲稿,主题多与读书、教读书、选书等相关。

编者把这些文章收入4个部分,“我们为什么读书”、“读书不是件容易的小事”、“读书的方法”、“读物的选择”。

我们为什么读书?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引用最多的是美国作者艾德勒、范多伦两人那本《如何阅读一本书》,他们把读书目的分为三类:消遣、获得资讯或提升理解力。

问问我们自己呢?你为什么读书?为了放松精神?为了聊天谈资?为了提升能力?为升职加薪?为投资理财?

有多少人可能就有多少种答案吧!

那么你又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读书的呢?

尽信书?不信书?

叶老先生说:“读书有三种态度。一种是绝对从信的态度,凡是书上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一种是批判的态度,用现实生活来检验,凡是对生活有益处的,取它,否则就不取。又一种是随随便便的态度,从书上学到些什么,用来装点自己。”

回顾我自己的经历,第一种和第三种经验都曾有过,甚至现在还持续着。但也意识到要朝着第二种努力。否则书都吃到狗肚子里去了,白白浪费那些时间。

选书呢?

你是跟着公众号的书单?还是书店的畅销排行?

古文能不能读不读?该不该读?如何读?怎么读?

我还是不剧透了,请在这本书里找答案吧!

我还是把这本书里提到的阅读方法部分粗略地分享一下吧!

读书的目的、态度不同,书的种类也是多样,尤其我们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行业的数据量都足够大了,书的种类更是浩瀚繁多。身边几乎每个人都说得出读书的优点,甚至有的人年阅读量几百本,但未见有太大长进的也比比皆是。我自己算一个。

为什么呢?

浅尝辄止、不得其法应该是主要原因吧!所以,今年无论如何,读一本写一本,不再数量上纠结了。叶老先生在这本书里分享了读书求甚解的方法:“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轻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要领会,必须从精读和略读入手,练习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又因阅读材料的不同而异。单篇适合精细剖析,整本书适合得其大概。记叙文看作者描绘的手段,议论文着重作者推论的途径,古文注意虚词。还要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阅读材料,太难了,理解是问题;太简单提了,高是问题。

以上在读书这个大框架上谈阅读方法,《好读书而求甚解》还收录了叶老先生关于文学鉴赏的文章。这两年,我的阅读集中指向诗歌和小说,一来是因为幼时读书太少,二来想寻找自我、提升文学美学的欣赏水平。所以,对这一部分内容也重点看了。

这两年,小说、散文、诗歌的阅读都有进行,但是每一本书都像是为了自我安慰,仔细想想,有些读过的都记不清细节,有些经典完全不知道它好在哪里。读了这本书《要认真阅读》这部分,我才恍然大悟。

2019年读了100多本小说、诗歌,没有一本我可以滔滔不绝讲出它的好,是因为我从来不曾在阅读时问过自己:作者为什么讲到这些?作者描写风景、表达情感的部分这样的描写是最有效的吗?我有带着想象力去进入作者描写的世界吗?作者用一个这样的故事要告诉我什么?他提倡什么?反驳什么?这一首诗的意向是什么?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好读书而求甚解》很多文章是写给中学生老师看的,大多时候都在探讨中学生如何阅读、语文如何教,语文的听说读写如何分配,中学生应该读什么类型的书。这些文章的年龄都80几岁了,要说这些方法和观点完全适用于今天,并不一定。读书这部分肯定适用,尤其是当我们想通过读书真的积累一些什么的时候。教学方面,因为20世纪30、40年代这个特殊历史时期,有它的局限性。

但毋庸置疑的是,叶圣陶先生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不仅编撰了开明国语课本,还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用白话文写作童话的作者。《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都在简短有画面感的文字中把读者带去当年那个世界,引发思考。

最后,还是说一下这本书适合谁来读吧!读书人、初高中教师、家长等,相信一定会和我拥有相同又不同的收获。比起那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好读书而求甚解》容易理解、容易实践。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读书而求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