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无求也算学问?

说起贾瑞的镜子,首先我们要了解西方的镜子和东方的镜子在文化上的差异,我们东方人喜欢把人心比作镜子,如最熟悉的那句“心为明镜台”还有把心比作如镜面的湖水等等,我们的心都是透过这面镜子,去感受世界万物,而在西方的神话里我们看到,镜子却从不比作是人心,而是一个客观的物件,它是可以照到自己,比如我们熟知的魔镜,我们的镜子要想照自己一般都用自我反省来进行的,这种自我反省,就完全带有主观意识,客观性完全不能与西方的镜子相比。

无欲无求也算学问?_第1张图片

以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东方人的天人合一与西方的自我独立,这两种人生境界的形成基因,因为我们不去真正的客观的看清自己(社会也不需要我们认识自己),最多是自我反省,主观的认识自己就算完成了对自己的审视,这就在审视自己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因意识差异造成的认识盲点,既然不能够客观的认识自己,自然文化中就缺少了自我意识,以至于之后的独立意识。

自我的反省认识成了一种伦理的行为,不管自己怎样,反省有点是对内心干净的一种保持,“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就是这样理解,对自己真正做过什么,并不关心,只要自我反省就可以让自己保持心灵干净,这本像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哲学。

这让人不得不想起无欲无求的人生理念,我们很多学问中就是强调无欲无求,一旦你迷茫了,失落了,基本拿“无欲无求”的人生哲学,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关键是人真正能做到无欲无求吗?我似乎又看到了一种自欺欺人的处世方式,我们不可绝对的认为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人,但我们就算看到,确实有这样的人,其是否真正的无欲无求,总会是需要怀疑的,况且大面积的推广这种无欲无求,本身就是不合乎人类发展的基本逻辑,西方哲学里早就有了关于时代前行,欲望在中间的作用,黑格尔甚至还更严重的说,恶是推动时代前行。

无欲无求也算学问?_第2张图片

既然这种欲望的禁止不符合逻辑,因此就不能像健身那样去推广,就算推广也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罢了,我们的很多的处世哲学里,看似显得深奥,其实是无法真正完成的一个行为而已,并不是真正的深奥,这种观念不仅在当今,就算在古代,也已经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写《红楼梦》的曹雪芹,开篇不久就写了贾瑞的故事,里面就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我想大家在我开篇文章中也理解了,古代对镜子的哲学解释。

曹雪芹反其道而行之,把这面镜子真正让你和西方人的意识一样,去照照真正的自己,结果贾瑞发现,如果按照道士的嘱咐,你看到的就是骷髅,这个骷髅代表着就是死亡,就是一个活死人,也就是说贾瑞如果变得没欲望,就可以治好自己的病,但这不就成了一个活死人?如果照另一面,自己重新具有了欲望,还是要死,但这个死的原因,在书中的意象解释却是封建礼教对欲望的否定,曹雪芹让这面镜子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那种欲望的正反两面,悲剧性环境的叹息。

无欲无求也算学问?_第3张图片

在《红楼梦》第八十回,曹雪芹还列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王一贴的妒疗汤,贾宝玉向他锁要药方,他最后承认了,哪有什么海上药方,就是一幅自欺欺人的方子,冰糖加梨,喝不死人,等到喝到老,喝到死,这事不就解决了吗?我在《红楼梦》里,似乎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作者表达的那种,对我们追求自欺欺人的嘲讽。

那个时代,否定了欲望,完全的泯灭掉自我,不能随心所欲的体现自我,就像王一帖的妒疗汤,这是一个可以治愈所有人的海上药方,无欲无求,人们发现还真是那么回事,做到了世界就安静了,自己就超脱了,但如果普及了,全部实现了,我们的世界不就变成了《红楼梦》里的那“白茫茫的一大片”了,把自欺欺人的处世哲学,当成被推崇的深奥思想,提升人格的行为何时可止?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欲无求也算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