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的量尺:有刻度,也有温度一一《傅雷家书》读后感(三)

养育的量尺:有刻度,也有温度一一《傅雷家书》读后感(三)_第1张图片
交流学艺的知心朋友

1954年1月18日,20岁的傅聪应波兰政府邀请,参加“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并留学波兰。

临别之际,傅雷在家书中写道:“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

如此胸襟坦白的父亲实属难得。傅雷教育了孩子,孩子也教育了父亲。

1954年1月30日,傅雷写道:“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在此后十余载聚少离多的日子里。父子二人借越洋书信交流,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父子二人始终把学艺作为第一话题来讨论,因此《傅雷家书》也是一部《傅雷谈艺录》。

傅雷认为,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真诚是需要长时期从小培养的,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做后盾的,所以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

“思诚为修身之本”(朱熹语)。真诚是打开学问之门的钥匙,使你豁然开朗;真诚是为人处世的绿卡,使你一路通畅;真诚是修身正己的饰品,令你光彩照人。

除了重视艺术学徒的道德修养外,傅雷还非常认同陆游“功夫在诗外”的见解,注重培养傅聪多方面的修养,认为艺术是相通的。

他跟傅聪谈唐诗宋词、老庄哲学,谈约翰.克里斯多夫,谈人间词话,并亲手为傅聪编辑并手抄古诗词读本;他还跟傅聪谈论中西方绘画、戏曲,给傅聪寄石刻拓片、水印木刻画、《元朝散曲选》……

1954年12月15日,傅聪在回信中说:“诗词常在手边,我越读越爱它们,也越爱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中国的文明。"

父亲的良苦用心造就了傅聪的博识广闻、中西贯通,也使得他作品的神韵和意境自成一派,“钢琴诗人”的美誉传遍四海。

傅雷关于艺术学徒要博识广闻的观点,对于当今的青年学子仍有启发和教益:全球化的时代需要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我们在保持自己特长的同时,还应该丰富自己的知识架构,全面发展,方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养育的量尺:有刻度,也有温度一一《傅雷家书》读后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