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阳明

知行合一王阳明_第1张图片
《知行合一王阳明》

  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然,了然于心。

  上述文字的概括,非常精准的说明了这本书的价值所在,虽然几次阅读的过程中都昏昏入睡,但这种哲学类书籍的对我这种普通人的“不待见”,并不能影响它的价值,因为它能指导你人生的方向,知行合一。

  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
  一是王阳明的传奇人生,为求圣人之道,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在理想抱负与残酷现实的碰撞当中,始终乐观向前,成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二是王阳明的龙场悟道,创建的心学法力无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真真正正凭良心做人”,人只要时刻格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我是理工男,以往对哲学类的玩意是不屑一顾的,哲学有什么用?无非是政治历史衍生的东西,或者文人墨客呻吟的东西,能当饭吃?读了这本书后不这样想了,老师教的或者爸妈教的,远远解释不了人生该怎么过这个问题,自己20几年或30几年的人生经历,也是不足以自悟的,难怪有和尚、道士的存在。

  出入社会后才想念童年的无忧无虑,人该怎么活是自己选的,一念之差可能结局相差万里。面对成长受限,仕途不顺,有很多方法和途径可以选择,去突破、沉沦?还是随遇而安,或者浑浑噩噩?到底该怎么选呢?这本书的确给人很大的启发。

知行合一王阳明_第2张图片

  王守仁亦称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阳明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状元,他通儒、释、道三家,能统军征战,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人物。王阳明故居的楹联是后人对他一生的总结:

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

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

知行合一王阳明_第3张图片

立德: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而且桃李满天下。

立功:多次替朝廷平叛,从无败绩,乃明朝杰出军事家。

立言:创立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心学,成为儒学又一宗。

  心学最不同于其他儒学者,在于其强调生命的过程,中国的圣人学问开始“哲学化”,而有新儒家的诞生。不过回归成圣的本来面目,这才是儒家能对混乱的世局与世人能张开的贡献。

  圣人之道,为天地立心(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生民立命(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往圣继绝学(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太平(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用王阳明的解释就是,人人心中都有良知,良知无所不能,能解决一切问题,不需要任何外来帮助。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就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我们每个人身上既然都有圣贤的因子,那人人就是平等的,谁都没有权力支配谁。只有一个人有权力,那就是我自己。只有我才能支配我自己,我才是自己的主人!

知行合一王阳明_第4张图片

  “触之不动”正是王阳明心学的目标,它是希望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处境时都应宠辱不惊,不因得失而动心。

  心学,一个人如果用心诚意,天下就没有难事。因为心外无事,一切事都是心上的事,就看是否用心。

  康有为曾说,言心学者必能成事,而且是大事,这句话在王阳明身上是不言而喻的真理。因为王阳明心学,说白了,就是让人用心的学问。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任何一件事,只要你用心,正如王阳明所说,道理就在你心中,你用了这个道理,就必能成事。“用心”其实就是一种使命感,为了一个目的而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人有建功立业的心没有错,但千万不要把这种心当成常态。我们应该时刻格自己的心,心如明镜,物来则照,不要刻意去追求。你把自己锻造成一个良知光明的人,这种机会总来找你。

  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知行合一王阳明_第5张图片

  你的那点良知,正是你自己的行为准则。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只要你不去欺骗良知,真真切切地依循着良知去做,如此就能存善,如此就能除恶。此处是何等的稳当快乐!这些就是格物的真正秘诀,致知的实在功夫。

  据此,我们可以知道,“致良知”就是“格物致知”里的“致知”,它的运行原理就是按良知的本能(能分是非善恶)指引去为人。

  难就难在我们很多人都不能持之以恒地致良知,如果真能坚持到底,那超然的心态和超人的智慧就会不请自来

  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就去做,不必顾虑、不必计较。

  王阳明对弟子说:“昨日穿着蟒玉(江西巡抚的官服),大家都说荣耀,可脱衣就寝,只是一身穷骨头,何曾添得分毫?所以,荣辱不在人,人自迷耳。”

  况且,圣人行事如明镜,物来则照而已,世间任何事都不要强求。

知行合一王阳明_第6张图片

  “四句教”全文如下:“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解析,在王阳明心学史上被称为“天泉证道”。

  王阳明一生中共证了三次道:一次是贵州龙场证出了格物致知的灵动之道——心即理;第二次是在江西南昌证出了“致良知”;第三次就是这次在浙江余姚证出了“四句教”。实际上,三次证道都是在加强它心学的“良知”宗旨,异曲同工。

  他说,“九转还丹”根本不在道士的手中,而是在我们的心中,它就是“良知”:“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为?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而对于吉安的普通百姓们,他则留下这样一段话:致良知的功夫就是简易真切,越真切就越简易,越简易就越真切。这段话无非是告诉那些人:你们在生活中只要简易地按良知去真切地为人处世,那就是圣人气象。

  学会王阳明心学非常简单:只要按良知的指引去真切地为人处世,并持之以恒,圣贤的境界就在眼前

知行合一王阳明_第7张图片

  无论是在江西还是广西,王阳明的战场不在外而在心上。他最擅长的实用心理战既简单也不简单。说他的心理战简单,不过是用真情实意感动对手,或是用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招数让对手晕头转向,然后发出致命一击。说他的心理战不简单,是因为他的心理战表面上看没有规律可循。什么时候该用招抚,什么时候该采取军事行动,看似随心所欲,其实背后都有一个复杂的分析过程。

  拯救人心,通俗的说法就是思想教育。世界上最不稳的就是人心,只要人心静了,世界也就静了。百姓心中有了道德基石,才能遵纪守法,才能做个好人。

  我只凭良知做事,管不了什么规定不规定。我的良知告诉我,这两处的盗匪必须解决掉,这就是天理。我怎么可以逆天理而行。

  良知就是天理。

知行合一王阳明_第8张图片

  日本的稻盛和夫将阳明心学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缔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日本“经营之圣”。他建议领导者的选拔标准是德要高于才,也就是居人上者,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

对于企业老板,高管:“心学”让我们具备高瞻远瞩的格局,胸怀,境界,为企业设定企业愿景,使命,价值观和核心理念,打造和谐和震撼人心的企业文化与组织氛围,引导并驱动企业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

对于企业中层管理者: “心学”让我们具备有效的管理能力与执行力,知道,说到,做到,知行合一!洞察主客心思,明晰市场变化,激励团队成员,当下解决问题,实现团队部门的绩效增长。

对于企业一线员工:“心学”让每一个团队成员由内而外生发干劲与斗志,激发潜能、创造力与行动力。彼此携手,团结一心,打造高素质高素养的职业化队伍,呈现结果!


  我有了选择。我没有能力改天换地,但我也不想落入俗套去溜须拍马。我选择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真真正正凭良心做人。多读书,勤运动,精专业,清清白白挣钱,养活家人,但愿有“达则兼济天下”那一天,一定造福社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行合一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