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盛晏】大话国医——体系形成

今天是我们“国医盛晏”的第二期,从今天开始,我想先和朋友们聊聊的我们祖国医学的历史,希望大家能够知道中医是怎么来的。日后在我的这个栏目中,我会给大家分享譬如“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常见疾病国医养护调理”等等知识。

【国医盛晏】大话国医——体系形成_第1张图片

说起中医的发展历史,那还真有好多事情要和大家唠。

首先中医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医术之一,目前学术界认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以《黄帝内经》的成书为标志的,那么《黄帝内经》是什么时候成书的呢?目前学术界大多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熟悉历史的朋友们会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指的是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这个阶段,这个时期可以说我们的国家命运多舛,当然也人才辈出、事件不断。老子、孔子、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了一个法,秦始皇嬴政,灭了“齐楚韩燕赵魏”六国,建立了秦王朝。学术上,记得我在上中学的时候历史老师说,“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当然,这里也有原始中医的“百家争鸣”这个阶段,医家辈出,在“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下,各个医家都将自己的学术思想,整理总结记录了下来,后来各家学说被整理综合,就出了这么一部辉宏巨著《黄帝内经》。所以《黄帝内经》不是一人所为,因此,在内经里同样的问题,就能看到不同的解释,不同的观点,也自然就不奇怪了。

而且,关于成书年代也有不同观点。

第一个观点的推崇者是晋代名医、针灸大家皇甫谧,皇甫君认为《黄帝内经》这样的科学巨著,信息量浩瀚,非圣贤大智者不能为之,因此皇甫君说了:“这事依我看,先秦时期上古之黄帝必定才是其作者,所以嘛!就叫《黄帝内经》了。”好像很有道理嘛!所以后来名医扁鹊还写了《扁鹊内经》、《扁鹊外经》。

第二个观点是砸缸的司马光提出的,司马大神说:“你要让我说,战国时期”,为啥呀?首先,将《黄帝内经·素问》与同样是战国时代的《周礼》相比较,有许多相同之处,足以充分证明两书是同一时代、同一思想体系的作品;其次,《史记·扁鹊传》中有关医理的内容,与《黄帝内经·素问》的内容相类似,但却朴素、原始得多,而《史记·仓公列传》中有关医理的内容却比《黄帝内经·素问》有所进步,由此推断:《黄帝内经》应当是扁鹊时代以后、仓公时代之前的作品,也就是战国时代的作品。这个观点学术界是大多认同的。最后一个观点是“西汉时期”支持这个观点的是现代中医学专家刘长林先生,刘先生认为,《内经》篇幅宏大,约有近二十万字,想想2000多年前,搞这么大手笔,还真不容易,一个人两个人是干不了的,必定要有一个稳定的编写班子来做,类似于我们现在的主编、副主编、编委什么的吧!那问题来了,春秋战国时期,又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干嘛呢?叮叮当当的全国打仗呢?你这边写着书,那边打过来了,“咔嚓”一声,手起刀落,脑袋都剁没了,你还写什么呀?因此,必定是社会国家安定的时期,才能做这个时期,那为何是西汉呢?原因是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仓公列传》中,记述了西汉初年名医淳于意在接受老师公乘阳庆传授给他的十种医书中,竟没有《黄帝内经》,这也足以说明《黄帝内经》不可能成书于西汉之前。

以上内容,是我整理的关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时代背景与标志,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前,甚至更早的上古时期,我们的中医就有了萌芽与发展,篇幅所限,今天就不能多说了,欢迎朋友们关注下一期的“国医盛晏”“大话国医——医巫斗争”

“春风又绿江南岸,我的名字叫薛晏”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学术传承工作室

学术传承人:薛晏

以上均为扶正集团  蔡洋整体培训学校副校长薛晏 分享

薛晏,扶正集团 蔡洋整体职业培训学校副校长,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 学术传承人,毕业于大连大学医学院,先后就职进修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大连医科大学。2006第六届中国名医论坛特邀嘉宾;2008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论坛特邀嘉宾;东方风湿病研究院 研究员;大连市中医药学会针灸推拿专业委员会会员。从事中西医结合教学与带教工作10余年,培训毕业生近千人。主编中医教材八十余万字。参编中医著作两部。擅长颈肩腰腿痛、中风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等内外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与康复治疗。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医盛晏】大话国医——体系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