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最近在思索,35岁以后的程序员职业生涯,会是怎么样的?

35岁,是继续写着增删改查的业务代码呢,还是成为了那种不可替代的技术牛了呢?

嗯,未来有很多可能性,很值得期待。

但是,我们总不能每天都在等待着,要给自己很好的职业规划。

关于职业规划,之前也浅薄的想过。

比如之前的“职业规划”

在互联网广告公司的时候,就想着吃透互联网广告这块业务;

然后到了电商行业,就从各方面看书,了解电商方面的业务;

最近一家公司,是做互联网金融的,也从各方面了解着行业的业务;

在其三家公司的时候,都想着自己的职业发展,在最近一家做互联网金融的公司,发掘了自己的优点,适合做管理,因为发现自己能够激发团队做事情的激情,也看了很多管理方面的书籍,加以实践。

规划了这么多,但是我忘记了一个本质问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是业务?是管理?还是技术?

确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跟结合所处环境(公司、城市),个人性格来确定。

现在,我确定我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发展。

先说说我的想法。

我是在长沙这座城市,整体的互联网环境,整体算健康,也一直在发展中,因为现在有种往中部发展的趋势,但是和大城市相比,还不是一个数量级。昨天和在阿里的同学聊天,说到压力问题,羡慕小城市压力小,这话没错,但是划分到具体的互联网行业,这个不是绝对的,因为城市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不均匀,决定着就业机会的多少,同时也决定着就业岗位的质量。在大城市,呆在大厂,能积累很多一线大厂的珍贵经验,而小城市的小公司,整天敲着没有流量压力的业务代码,技术得不到淬练,自然技术能力上不去。当然,这也可以归为是客观原因,但是人都是有惰性的,不然为什么总说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呢。

业务能力能帮我完成工作,也能给我带来一些就业机会,事实也是如此,我通透的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能力,给我带来湖南三一的面试机会,也顺利通过初试、复试。但是最后因为英文口语能力不行,而被kill了。这也是巧合,但是你必须得承认,有很多地方,就是有一些这样子的巧合的硬性条件,卡壳你了。当然,不合理的硬性条件,当然可以骂他傻逼,但是,三一这次,我只能说真的是自己能力不足。

城市也好,业务也罢,这一些都是客观原因,现在我们身处互联网大环境,也处于很多机会(5G、90后消费主流)的萌发期。我们要潜心摒除客观因素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潜心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潜心修炼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多站在五年、十年以后自己想象中最差的样子来填补自己的短板来发展,但是,一定要记得找到自己本质的核心竞争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