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带班│初次“班级议事”的实践与反思

缘起

班级议事作为一种民主的班级管理方式,一直没有能在班级里真正地实施过,只是在班级需要进行一些事务决议时,老师提议,学生举下手投下票而已。

我想:是应该给学生补下规则议事这一课,为班级生活定下这一议事规则了。

培训

上网了解了一下议事规则的基本原理后,选取了核心的几条原则,制作了课件,晚自习的时候,我们开了一节专门针对议事规则的学习课,并当场对一项事务按照议事规则进行了讨论和决议。

我为大家介绍了规则的制定人罗伯特的经历,讲解了议事规则的大致发展过程,以及议事规则在中国的引入及影响,最后学习了十二条议事基础原理,并做了大概的阐述。

学生专心地倾听着、记录着。

我告诉学生,这一议事规则有着广泛的实践意义,我们在班级管理中,也可以尝试使用,这样会更大程度地保证针对某一问题,各种意见都得到尊重和讨论,并且这样讨论后的表决才更全面理性,也更民主。


康老师带班│初次“班级议事”的实践与反思_第1张图片
班级议事

实践

“大家都明白了议事规则的基本内容,下面我们就当场讨论一件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一个议题。我们叫作动议——学生寝室要不要重新调整?”讲完后,我马上让学生来实际操作,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生一听这一议题,马上来了精神,因为本次暑期学习活动结束后,到新学期开学也该有个改变。况且,假期里,出现了几次学生在寝室的违纪事件,我有让学生通过重新打乱寝室人员分配以平衡数个学生的纪律要求的意思。

“现在,我们就这一动议,思考两分钟,你可以支持,也可以反对。我们都按照议事规则进行充分地讨论。记得,刚才说过的,每次发言两分钟,每人有两次发言机会,请珍惜。”

学生在下面激烈地议论了起来。

“时间到,请同意重新调寝室的同学先发言。”

大家四下望了一下,没有人举手。

我是在我的意料之外的,我想,针对一个问题,应该有不同声音出现才对呀。

我只好耐下心来,等待着。

突然张凯站了起来:“老师,我同意,我觉得在现在的寝室不适应。”

我又问:“还有别的理由吗?”

“没有了。”他说。

“那么,有谁反对这一动议吗?”我又问。

刷——举起了一片小树林!

“请李群同学来表达一下他的观点。”

“我反对重新调寝室。因为 ,人都有适应性,每个人都适应了自己寝室的环境,甚至是彼此的味道。如果去了别的寝室,就得重新知识新的环境,新的味道。所以,我反对。”

“还有谁赞同吗?”作主持人,得平衡各种意见,包括发言的机会。

“我赞成!”班长刘荣同学站起来说,“最后一个学期,应交到新的朋友,认识更多的人,不应只待在自己所熟悉的安乐窝,应勇于接受其他的新事物,新同学,这也是一种变相的锻炼,如果连这都无法适应,还怎么适应更严酷更新奇的社会。”

我点头说:“你的观点很好。”

“老师,你违规了!”马上有学生提醒我,“老师作主持人,态度应该中立,不能偏心其中一方。”

我也马上意识到这一问题,说:“抱歉,我也是第一次执行这一规则,下次注意。”

“老师,我反对,在自己的寝室每个人都已经相处很久了,每个人都彼此了解,如果换寝室,每个人可能有一些癖好,会使相处的人产生矛盾。”

“我赞同,”刘荣又站起来,“最后一个学期,分开也有利于维持纪律,有更好的休息,获得更好的成绩。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越熟悉,越可能做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情,更影响朋友关系,有些距离,能收获更好的友情,真正的友情也不需要寝室关系来维持。”

“刘荣同学,提醒,你的发言机会已用完。”我提醒道。“我还想听听女生的意见。”

“我不同意调换寝室。一,同学会不适应,麻烦一些。二,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寝室主要是睡觉休息的地方,如果换寝室,是想让同学之间相互多一些了解,与不同的人交往,班级中会是更好的场所。”郭淼同学说。

“还有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吗?”我问。  没有人再举手。

好,我们开始投票。

最终,以38票反对,6票赞成,这一动议没有得到通过。

我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不再给学生调换寝室。

反思

回到办公室,反思首次进行的班级议事,我反思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议主观。

关于调换寝室,是班主任的提议,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强制性。学生是看出来的。如果动议是发自于学生,动议可能更能调动学生的思考、参与积极性。

二、讨论前没有充分预设讨论方向。

当第一个发言的学生从适应性来讨论时,其他学生的意见也只围绕这一个理由来进行讨论,限定了问题的范围。如果作为老师,可以在开始讨论前,就能想到的话题作全面的提示,比如就寝室成员太过熟悉,引发的纪律问题、卫生、交往、学习等问题,可能讨论的范围会更宽泛更深入。

三、忽视了班主任的否决权。

在陈宇老师《班主任工作十讲》中提到了班主任的“否决权”。

这种制度,可以在学生和班主任的意向之间求得一种平衡,或者能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维护或行使自身的权利。

这项制度就商定:

当班主任认为学生的方案有不合理或与自己的意向有不同之处时班主任有权否决学生的提案;

班主任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就是新提案,但是必须在全班陈述理由,说服班级成员接受;

学生对班主任的新提案表决,如果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同意票,提案通过,如果同意票不到三分之二,则班主任的提案即被否决,班主任将修改提案,直到通过不止。

这样的考虑就令班主任有一定的教育引导权,给学生施加更深入的教育,而不只是仅仅任由学生在问题表面滑行,看似民主,实则放弃了教育的主动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康老师带班│初次“班级议事”的实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