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乌托邦还是精神家园

是乌托邦还是精神家园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终于看完了这部长篇巨作——《玻璃球游戏》,心里却彻底郁闷淤塞了。克乃希特,这么完美无瑕的一个近似于非人类的典范,我都已经爱上他了,作者却在他终于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自由时,戛然而止,来了这么样的结局。怎么样接受,怎么样理解黑塞的安排啊?

是乌托邦还是精神家园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自己不喜欢剧透,也不喜欢读书以前先看书评。《玻璃球游戏 》这本书纯以书名吸引了我,黑塞是哲学家,玻璃球游戏会是怎样的一种游戏呢?(当然不会是孩子们玩的玻璃球了)。带着好奇,打开了这本书,然后就放不下了。

首先是惊异于黑塞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全书自始至终贯穿着音乐,玻璃球游戏的起源是音乐,发展也离不开音乐。克乃希特这个秉性醇厚,天资极高,并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在音乐大师的指点下,一步步走入音乐殿堂。音乐大师对他的指点为数不多,可是至关重要,是克乃希特最终成为玻璃球游戏大师的领路人。值得说的是音乐大师的教育方法,没有板着脸的长篇大论,没有令人头疼的乐理,没有枯燥的基础练习,只是顺藤摸瓜,由浅入深,一路引领,直至胜境,让受教者欲罢不能。这等高明的教育方法,看得人仿佛孙悟空得了仙人真传,欢喜得忍不住要抓耳挠腮,喜不自胜。

是乌托邦还是精神家园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出生在德国,1923年46岁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妻子是钢琴家,罗曼罗兰是其挚友。他一生涉猎广泛,尤其爱好音乐和绘画。他对中国的老子和易经也有很深的研究,这些从《玻璃球游戏》一书中都可以读到。对于黑塞生平和他的书评,勿用赘述,网络上很多,分析得也很精深。

这本书写于希特勒横行的年代,黑塞用笔勾画了一个理想主义的国度,一群理想中的人物,其完美代表就是克乃希特。只是,在克乃希特心里,始终埋藏着觉醒的种子,终于有一天他看清了自己生活和为之贡献了青春的地方只是空中楼阁似的乌托邦,他终于挣脱了这一切去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

是乌托邦还是精神家园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只是,结果出人意料......我只能从书的最后几句话猜测‘’他仍然怀着圣洁的战栗预感到,这一罪责将会彻底改变他自己和他的生活,将会向他提出许多更高的要求,比他以往对自己的要求高得多。”——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最后一位学生应该长成一个有他类似品格的人。这是我聊以解脱因结局郁闷的一点自我安慰吧。

最后要说一下翻译,这本书的翻译还是相当流畅的,让人很清晰地读到了黑塞的思维方式和思想。不懂德语,没法根原文比较,但是书中的思辨和对话,整体意思都很清晰,遣词优美,应该是翻译佳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乌托邦还是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