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_君子之道

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易·系辞上》

【大意】君子立身处事求得安乐,所应遵循的是《易经》卦爻所体现出的高低升降、进退消长的变化次序,以及卦爻辞里面所体现出的奥义。

【感悟】《易经》这部书是借八卦符号体系来讲社会人生之道理的,欲得人生之安乐智慧,应该钻研《易经》这部书。“生生不息之谓易”这句话体现了刚健有为而又应时谦退,安居乐生而又虚静自守的易之精神。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易·系辞下》

【大意】物质利益是用来安顿我们自身的生活,它使得我们可以进一步修德进业。求安身,非曲意逢迎,也非小人心智,它目的是为崇德。

【感悟】在仁义与利益的选择中,中国文化究竟选择什么?以前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人讲究的是仁义。其实这是对我们老祖宗的误解。我们早就有过“利用安身,以崇德也”的说法。也就是说,我们从来不否认人们追求利益,而且认为,政治是在满足人们追求利益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仁义的最终目标。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系辞下》

【大意】所以君子平安时不忘记潜伏的危险,存有时不忘记失去的可能,治理时不忘记动乱的苗头。因此身心安泰,国家可以长久保持下去。

【感悟】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集体意识,在中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得到充实和提升。

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易·系辞下》

【大意】君子安定自身然后行动,平易内心然后与人语言,确定了交情然后对人有所求,君子修养这三条能得以周全。

【感悟】一个人在安顿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把自己的家庭照顾好以后,可以关心国事,为群体谋福。“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履而泰,然后安。——《易·序卦》

【大意】以礼来规范节制人心,然后个人乃至国家生活安泰、精神安乐。

【感悟】“履”就是按照合乎礼的道路去走,去实践礼。狭义上讲,礼是当时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广义上讲,可以理解为我们所不能控制的现实的外部环境;更深层次讲,就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大趋势。

我们要适应现实的外部环境,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大趋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既不完全丧失自我,又能有所作为,从而获得生活的安乐。

君子所其无逸。——《尚书·无逸》 

【大意】君子无论在何处都不贪图安逸。

【感悟】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贪图安逸是人生事业的大敌。

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尚书·无逸》 

【大意】一个不知道生活艰难,没有受到生活磨炼的人很容易贪图享乐。

【感悟】安乐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享乐则是对外部世界的无限索取。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刘裕出身贫寒,做了皇帝后,为了让孩子知道创业的艰辛,就专门在一个房间里放满自己用过的农具,经常带着孩子去“忆苦思甜”,希望孩子将来能避免骄奢淫逸,不是去追求享乐,而是去追求安乐。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庄子·逍遥游》 

【大意】小鸟栖止在树上,所占的不外一根树杈;鼹鼠饮水,所喝的不外装满肚子。比喻要求有限,极易满足。

【感悟】人生忙忙碌碌,追求这,追求那,其实不管获得多少物质财富,一个人能享用的也就是白日三餐饭,夜间一榻眠。真正的安乐肯定不是物质方面的,只能是精神上的自足和愉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大意】忧患能促使人奋发图强,安逸享乐则容易使人沉溺丧志。

【感悟】孟子这里的“安乐”指的是安逸享乐。温柔乡最容易消磨英雄志气,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汉·王充《论衡·自纪》 

【大意】置身逸乐而不放纵嗜欲,处于贫苦而不懈怠意志。

【感悟】人穷而志不能短,眼前的穷困可以慢慢解决,但是一个人要是意志消沉了,甚至堕落了,就再也没有转变命运的可能了。

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大意】一时的辛劳可以得到持久的安逸,暂时的耗费得到长远的安宁。

【感悟】能够享用的长久的安逸,肯定是经过一番辛苦换来的,不是用辛劳换来的享乐是无妄之福,多不长久。

委明珠而乐贱,辞白璧以安贫。——北朝·北齐·颜之推《观我生赋》

 【大意】舍弃高官而乐于卑下的地位,辞却厚禄而安于贫穷的境遇。意思是舍弃富贵,安于贫贱。

【感悟】真正的安乐不是以地位和财富来衡量的,地位能赢得别人表面上的尊重,不能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亲近;财富能买来一些物质,并不能买来健康、智慧和好的心情。

人生难处是安稳。——宋·苏轼《骊山》 

【大意】意谓安稳舒适的生活,容易使人滋长贪图享乐的思想。也可以理解成人生安稳是很难得的,是宝贵的。

【感悟】我们经常说平平安安过一生,其实人生大多数时候都是不安稳的,总是充满烦恼和困扰,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接纳人生的不完满,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快乐。

勤劳乃逸乐之基也。——宋·陈敷《农书·卷上》

【大意】勤劳是使人舒适欢快的根基。

【感悟】勤劳的人快乐,在劳作中获得一种成就感,炒出几个小菜,看家人狼吞虎咽,打心眼里高兴。

勤劳的人忙于手中的事情,就少了很多闲人的是非,避免了人生的很多烦恼。

安乐窝中快活人,闲来四物幸相亲:一编诗逸收花月,一部书严惊鬼神,一炷香清冲宇泰,一樽酒美湛天真。——宋·邵雍《安乐窝中四长吟》

【大意】住在安乐窝里的快活人,闲来无事,点香读书,诗酒度日。

【感悟】宋代邵雍自号安乐先生,隐居在苏门山,名其居为“安乐窝”,后来迁到洛阳的天津桥南,居住的茅屋仍用这个名字。

邵雍曾经作有一篇《无名公传》来描写自己:“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

安乐窝之所以安乐,是因为居住者有一颗安乐的心。

我不如人,我无他福;人不如我,我当知足。知足不辱,一饭两粥,谢天谢地,平安是福。——明·唐寅《无用歌》

【大意】生活比我好的人,是我没有他该有的福气,还有处境不如我的,我应当知足。人一旦知足就不会受到羞辱,一顿饭喝两碗粥,我就谢天谢地了,平安就是福啊。

【感悟】人家生活得好,是人家的福气。知足常乐,平安是福。

君子不作垢业,亦不立芳名,只是元气浑然,圭角不露,便是持身涉世一安乐窝也。——明·洪应明《菜根谭》

【大意】所以有才德的人不做背德的事情,也不树立美好名声。只要是本元精气质朴纯真,不露锋芒,就是把持身心、涉历世事的一个安乐窝了。

【感悟】绝对不能做坏事,行善也不是为了获得名声,保持一颗淳朴的心,低调做人,行善不为人知,这样就是经营一个“安乐窝”了。

安乐寻常,事无绝对。——明·洪应明《菜根谭》

【大意】有一个快乐的境界,就有一个不快乐的事物相对应;有一个美好的光景,就有一个不好的风光来抵消。可见有乐必有苦有好必有坏,只有平平常常安分守己才是快乐的根本。

【感悟】明白凡事都有它相对应的一面,也就明白了苦与乐,利与害,高与下不会绝对不变。一个人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旁人看来他很幸福,实际上也许内心充满了痛苦,因为矛盾处处时时都有,不同的事有不同的矛盾。因而幸福与快乐也是相对的。

经过狂风巨浪的人,才能领略出风平浪静的安宁;从痛苦中奋斗得来的快乐,才能使人体会到真正的乐趣。做一个平凡却又品德高尚、无私欲扰乱心性的人,才能体会到生活的充实和洒脱。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明·范立本《明心宝鉴》

【大意】只要心安,住在茅屋里也觉得安稳;只要性定,嚼菜根也是香的。只有静下心来才能看清世事,人情只有平淡才能长久。

【感悟】像机器零件一样随着时代的车轮被动旋转,在忙碌之中茫然度过一生,没有平静、没有自我,这就是现代化所带给我们的伟大成果吗?只想着金钱利益,没想过安贫乐道;只想着功成名就,没想过默默无闻。不是没有名利我们就过不好,而是我们认为没有名利就过不好。所以我们不能体会平淡自然而其味无穷,清贫朴素却宁静安逸的生活。

善默即是能语,用晦即是处明,混俗即是藏身,安心即是适境。——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大意】会说话就是善于沉默,韬光养晦就是以退为进,混迹世俗就是隐身于大众之中,只要心安就会觉得环境处处适宜。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易经_君子之道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易经_君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