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的春节,只是一场休假

第一年在他乡过年,总体的感觉,就是真的没有过年的感觉,只有一种想放假的冲动。

回想之前的几十年,即使奔波,旅途艰辛,也总是要翻山越岭回家过年。从上大学开始两地奔波,经历过慢车、高铁和高速公路。上学的时候还没有12306,没有电话购票和网路买票,我也不愿意去学校门口的卖票店排大队,还不一定能买到,更有可能错过学校订票的时机。在学校统一订票能保证买到学生票的硬座,虽然要经历27个小时,至少能有一个座位。每次上火车之前内心都很焦灼,虽然要经历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但是尽量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春运的人流量之大,过道里是人、座位下面是人、厕所里也是人。站起来一下都费劲,更别提走过人群去厕所了。后来有了一列新的列车,比27个小时快一点,能21个小时就到达,终点是到四川。车上的风格完全变了模样,四川美食真是名不虚传,前后左右的四川老乡都带着大包食物,花生瓜子啤酒和火辣辣的熟食,每次路过某个站都会上来一位卖麻辣牛肉的大姐,装在鲜红的塑料袋里,看着不是特别卫生,但是很有食欲。

后来家门口通了高速,我不用坐漫长的火车在路上辗转反侧。可以先坐一夜火车到省城,再从省城坐大巴回家。高速公路通车的第一年,我就兴冲冲选了这个路线。可惜当年下大雪,高速封路,我便只能坐一宿火车到省城,再坐一宿火车才到家。两天路程基本没有合眼,整个人都是恍惚的。

再后来北京到省城通了高铁,每次买夜车回家的压力减小了很多,但我还是更愿意坐夜车,在火车上睡一觉可以省不少时间。后来有了电话订票和网络订票,拼手速抢票成了每年的固定活动。抢到卧铺就让旅途顺遂了很多,上车就睡,睡醒下车去坐大巴,中午过后就能到家。

有事着急回家的时候,即使卧铺已经售罄,也总能买到高铁票。春运时节也不用太担心,即使一开始没抢上,刷票总是能刷到高铁的。只是高铁车次多,历时也差别很大,最快和最慢能相差一个多小时。不一定能抢到好车次,但总有能回家的车次保底。

前年开始,飞机也有了,原来27个小时的路程,缩短到了2个小时。今年淡季给家人买的机票都便宜到比卧铺价格还低。只可惜我每年的行程都是和迁徙大军一致,所以也没舍得买过飞机票。

现在回忆,已经记不得早些年做硬座的详细模样了。没有智能手机,没有ipad,没有游戏机,有的应该只有纸质的书吧。也没有护颈枕,如果能买到靠窗的位置便是万幸,靠着窗的夜晚能小眯一会。20多个小时的路程,如果是黑夜后白天,就显得异常难熬,一夜的困顿之后还有漫长的白天无所事事;若是先白天后黑夜,还能稍微好过一点,精力旺盛的白天过去,刚好在座位上昏昏沉沉一夜,醒来也快到站了。真是想不出来当时的漫长是如何一次次熬过来的。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和我哥哥一起,我买了学生票,他只有站票。有座位的先上车,我先上车之后很久才看见我哥举着巨大的行李箱在车厢里艰难挪动。列车的过道挤满了人,举着箱子移动更是难上加难。我坐在连着的座位之一,其中一个座位的主人到终点也不见踪影,怕是中途上车也挤不到自己的座位上来。我们和另一个无座的人一起,四个人挤在三个座位上,度过了漫长的二十多小时。

想来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经历过硬座的痛苦了。虽然高铁的时间也不算短,但好在人少,不会移动困难。现在的我怕是也经受不住硬座的洗礼了。年轻时候的体力也和现在大不一样,即使硬座20多个小时腿也不会浮肿。

今年的春运,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加入了抢票大军,毫无例外没抢到票。因为身体状况的原因,几位家人也劝我今年就在北京过年,不要折腾了。可我还是不甘心地监控着抢票,只是这次只监控了行车时间较短的几个车次。默默关注了好多天,真是一张票的踪影都没见到,便也不再坚持了。取消了抢票,准备在北京过年。

这是几十年来第一次在异乡过年,想必不会有家乡的热闹,不会有挨家挨户的串门、聊天、吃吃喝喝。我想吃的家乡美食寻不到也带不来,最喜欢的围炉夜话也变成了我们小家庭的沙发座谈。不会听到鞭炮声、看不到烟花、见不到亲人,那将会是怎样的一个春节啊,可能只是一个七天的长假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乡的春节,只是一场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