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其书,知其人

读其书,知其人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论语》走近孔子

说来惭愧,作为四书之首的《论语》本该早已读过,甚至反复研读,可我却一直没有做到。耳熟能详的也不过那么几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逝者如斯夫”等,前不久读《应物兄》之后,我终于鼓起勇气,拿起了李零的这本《丧家狗——我读〈论语〉》,开始走近孔子。

夫子何许人也?从丧家狗这个自嘲的比喻来看,作者读出了“孤独”,他认为,这就是知识分子的宿命,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正如萨义德所定义的知识分子的特点,就是背井离乡,疏远主流、边缘化,具有业余和外围的身份。显然,孔子似乎是这样的人,孔子的经历似乎有点堂吉诃德式的无奈,而当代的大多知识分子则并不是。

夫子被誉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是我们每个读书人的老师,是我们儒家文化的源头,司马迁更是赞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乡(向)往之。”先生留给后世的遗产无疑是丰富而用之不竭的,但他在世的生活却是凄凉甚至是落魄的。

读其书,知其人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从“孔子为人”“孔子弟子”“古人今人读《论语》”几个导读入手,最后以“孔子的教导”“孔子说君子”“孔子的遗产”作结,中间部分则是对《论语》一书的通解。作者较为明显的一个观点便是,孔子并非圣人,他是被子贡等弟子和后人一步步树立起来的。那么,孔子到底是怎样的人呢?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与其说夫子是个低调的人,还不如说他是了解自己和时代,是有远见的人,他从来不以圣人自居,虽然他重古礼、重仁孝。

夫子重孝,重在无违、色难。孝分为孝养和孝敬,养为养活和伺候,养是才华的生物学基础,动物都是因为养,才忠心耿耿,听人使唤。而对于父母,在此基础上,更多的是需要敬老。何谓孝?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久病床前无孝子,难为才可贵。

好礼重仁,是先生思想的核心。“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人的境界不只关乎自身的境遇,即使身处泥淖,依然要仰望星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仁者安仁,知者利人。”仁和礼是人立足于世的根本,否则,人何以能成为人呢?“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似乎会让人望而却步,让人望尘莫及,但大多时候,仁在日常生活中却是触手可及。

读其书,知其人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并非高不可攀的浮云,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如果立志成为一个君子,一个仁人志士,时刻得用“仁”来约束和规范自己,是为终身行之。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书中言道,这里的“恕”并非“宽恕”,而实为“仁”的核心,即推己及人。我查阅《说文解字》,“恕,仁也”;再查“仁,亲也”。可见,终身奉行的“恕道”即将心比心,无私无欲,或言“我将无我”,不负仁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夫子重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但他强调的是节义大信,并非小信,“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孟夫子也继续发扬其主张,“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原来夫子并非古板而高高在上,他是通人性,懂变通的,就如同诚信一般, 对坏人是可以撒谎的,善意的谎言也是必要的。

夫子通过切身经验来识人知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知人要知根知底,要彻头彻尾地了解。针对“宰予昼寝”一事由衷地感叹,“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也就是所谓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吧。

读其书,知其人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那么,何谓“君子”?“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他评价子产时的四大美德,“恭、敬、惠、义”,“刚、毅、木、讷,近仁。”君子应该具备一定的品德,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刚毅质朴、笨嘴拙舌的。他最讨厌的就是那些巧言令色的人,每每谈起,深恶痛疾。在现在看来,口才似乎也是一个人才华的表现,光做不说也不行。

会识人,也会审时度势,这才是大智慧。他对于“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的南容,“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的宁武子,都是赞不绝口。“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也许,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在乱世中游走,也不觉得委屈,反而恬然自乐。

虽说夫子安贫乐道,但在大义的考验面前,他却是大勇之人。困于列国,弟子纷纷抱怨时,他大义凛然道,“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但先生更多时候则是一个湿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那么,做一个完整的人,该如何实现呢?孔子认为有三个境界:修己以敬的君子;修己以安人的仁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和修己以安人的圣人。普通人基本的价值追求应该是道德典范独善其身的“君子”;若能兼济他人推己及人,则可称得上“仁人”;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能兼济天下,则为圣人。由此看业,一介平民的孔子是不会在圣人自居的。君子的培养如何实现?具体路径大概为三教:“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或者“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也许,孔子最希望别人说他是一个好学的人。“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我们不要被千年以来的“圣人”光环所吓倒,他也是普通人,只是更在意他人的感受,将心比心,更注重原则和道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似乎我们也是一个道德完整的人。在当今的时代,若能做到“磨而不磷,涅而不缁”,随波不逐流,至少可以成为一个君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其书,知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