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灌输挤占思考

请莫强占孩子思想之空间

许多天以来,我都在被那个吃得苦,霸得蛮的单亲妈妈感动着,也对存在于她身上的这种现象深深的思考着。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娄底人民那么不信任娄底教育,小学的、初中的、高中的、家庭条件好的、家庭条件不好的、大家都一股脑儿把自家孩子往长沙送,送到公立的,私立的,贵族的,有名的,没名的……只要是长沙的学校,去了家长就感觉对孩子尽心了,尽力了,任何时候也不怕会被埋怨了。上面那位我偶遇的单亲妈妈就是最典型的一位。

那个周日的清晨,我拨响了一个长沙回娄底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显然还没睡醒,有些疲惫。下午我如约到了约定地点,几经确认,一位红衣女司机将一辆有些年份的银灰色的现代车停在我跟前,我迅速上车。往常大家一上车就叽叽喳喳聊个不停:给孩子做了什么好吃的,几点接,几点送,哪里租房贵或便宜,哪条道不堵车,哪里上高速路费少十块……这回车后座只有两个读研的女孩子,她俩一直在咬耳朵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微笑。我就同这位红衣女司机放开着聊了起来。这位妈妈是我们公司一二级生产单位的女工,离异。据她说离异手续办完后一个月孩子爸就辞掉公职不知去向了。孩子的衣食住行,学习,陪伴等孩爸基本顾不上,用她的话说是年头到年尾一个电话都没有。值得欣慰的是孩子成绩很优秀,小学毕业一举考上了长沙一所名校初中。基于她的现实情况,就是否送孩子到长沙读书一事召开了家庭会议,最后形成决议,孩子妈妈负责租房,学费等开支,孩子的外公外婆带着退休工资到长沙陪读负责伙食等日常开销。就这样在一家人的合力下,孩子顺利入读长沙名校初中。

入学后慢慢发现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从小不在长沙教育体系里,初来乍到,总会有些不适应和差距,成绩也有些落后和波动,加上这么小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一般都不会很强。这可急坏了这位妈妈。她到处打听哪里有好老师,哪里有需要培训的孩子,哪个机构补课效果好,提分快,经过了解迅速选择了培训方案。于是便有了这一幕,周六清晨七点不到就带着孩子半个小时以上的车程感到培训地点,上午八点到十二点孩子上课,妈妈们就买菜做饭,十二点下课后就在培训地吃了午饭休息一会,下午接着又是四个小时高强度培训。等到四个小时结束后妈妈给孩子递过保温饭桶,匆匆上车,妈妈将车开入拥堵不堪的茫茫人流,孩子在车上打开保温桶胡乱吃饭。整个城市早已是华灯初上,一阵阵焦躁,一阵阵不安,辗转来到另一培训老师处又开始一对一的补习。晚上十点多母子俩穿越城市喧嚣,穿越道道霓虹灯,回到出租屋内。孩子倒头睡下,妈妈料理着一家人第二天吃喝拉撒的许多事情,一夜无话。就是这么普通的一个周六,这位单亲妈妈1000多块就没有了,每个周六她俩都重复着如此的场景。听着她的故事,我被这位在生产单位做着普通工人每月拿着几千元工资的单亲妈妈震撼了。她不是高知,也不是白领,更不是权贵,他只是一名最基层的生产工人。生命里对孩子能如此忘我付出。

      在被这位单亲妈妈感动的同时,我深深的思考着两个问题:孩子一定要离开本地到长沙读书吗?到长沙孩子这么学有用吗?

第一个问题我想我是回答不了的,解释权应该在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级教育机构。这么大阵容的家长选择付出巨大代价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别处去读书,别处自然有他的吸引力,本处自然有他不吸引人的原因。教育无需排场和气派,教育无需花里胡哨的招式,教育只需一群兢兢业业不被物欲吞噬心灵的师者,真正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师者,足矣!

第二个问题我想既是师者要思考的,也是家长和孩子要思考的。我们每个人最初接触论语就一定会读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我不知道一个初一的孩子周六这一天早上七点出发晚上十点回家全天候接受填鸭式的灌输到底有多大的效果?我也不知道一个全天候接受填鸭式灌输教育的孩子生命里是否还有一个叫做思考的过程?在与这位妈妈一路的对话中,我真心心疼她的不易:初一刚刚开始,以后六年你需要花多少钱给孩子培训,你那每月三四千的工资加上你的老本,你到底能扛多久?你每天吃个食堂节约的钱到底能给孩子上几堂培训课?真正严重的也许还不是你经济上暂时的不济,而是剥夺了孩子思考的时间和过程,给孩子一个不会思考的人生,这种影响才是深远的!

家长们,也许我们真应该好好思考:如何告别这种赶集式的课外培训,不跟风,给孩子思想之空间,自由之空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莫让灌输挤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