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JUDY‘s 公众号训练营的第二篇
“真相”下,让沉寂十年的汤兰兰事件再次回到大众视野,有一种声音是一个10几岁的孩子如何让十几个人入狱后而销声匿迹;另一种声音是作为媒介及大众不该以这样的方式不肯放过这个孩子。
听起来他对,他也对,但是真相的意义是什么?难道不是一份好奇在怂恿着吗?甚至说是有一些人的商业利益在推动吗?
2016年3月2日,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 的性侵儿童案件(14岁以下)433起,受害人778人,平均每天曝光1.21起,据测,性侵比例为1:7。
如此之下,
这个时代不需要冷眼旁观的愤客,我们需要张弛有度的温暖。
所以回归这个案件本身:
1.性侵
“性侵”是被我们刻意隐藏起来的遥远,其实它正因为我们的顾左右而言他,在肆无忌惮的影响着身边的人。
她,在大概5.6岁时被一个叔叔带到家里看动画片,并跟她说叔叔以前是医生,可以给检查身体。虽然小但是她觉得不对劲,所以哭着回了家,偷偷告诉了妈妈,妈妈的第一反应是:捂住她的嘴,训斥道“不要胡说八道,那是正常的,你那个叔叔才不会.....”。
爸妈在以后的时间里,照样和那个“叔叔”来往,甚至还更热情,而她却不敢直视那双眼睛,虽然心里一直觉得可能自己错了。
她在28岁时,认识了现在的老公,是爸妈觉得很好的一个人,可是她在咨询中说自己和老公相处时特别痛苦,尤其不能让他碰自己。为此两个人各过各的,老公几乎也不回家,他们就像是陌生人,连熟悉都算不上,她说想要出家。
她,很小的时候跟着妈妈一起去一个阿姨家,妈妈和阿姨她们在打扑克,她就一个人在一个屋子里看电视,过了一会阿姨家的一个男性亲戚凑到她跟前说一起看,但看着看着,开始跟她说各种成人话题,她说,印象中那是一张无耻的嬉皮笑脸。
她说,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她蜷缩在椅子上,不敢出去,也不敢说话。直到妈妈喊她,她才出来,见到妈妈后,她喊着回家,但妈妈和阿姨都训斥她不听话,妈妈说“不让你来,你非要来”,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指责下,她不得不坐下来和他们一吃饭,那个语言骚扰他的男人不断给她夹菜,还一个劲的夸她真漂亮。
终于吃完饭,回到家后,她就匆匆睡觉,妈妈爸爸都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她发烧了,连续2天高烧,爸妈像常规那样陪她打针吃药,事情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过去了。
她说现在的他,特别讨厌别人说她漂亮,也因此和很多人闹过矛盾,在她看来那是调戏,她说她也告诉自己这句话很普通啊,可是她一旦听到,便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心理暗暗诅咒说话的人。
太多的案例,总觉得无从去展开说,每一次都觉得是对他们的二次伤害,为了这个话题,我也找资深的心理老师问过。
她说:“性侵对于女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大约10个女性中就有一个有过性侵的经历”。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这些经历像一个脓包之于身体,永不知道哪一刻就散出一些脓水。时刻影响着她的生活,尤其是婚姻。
2.真相
只要是一方通过语言的或形体的有关性内容的侵犯或暗示,从而给另一方造成心理上的反感、压抑和恐慌的,都可构成性骚扰。
“熟人”是这个敏感话题里的定时炸弹,据2017年公安系统的数据,大约有80%的此类案件是熟人作案,他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为什么一个孩子容易被熟人侵犯呢?”
因为熟悉,孩子降低了防御,对于身体界限感不够的孩子是充满恐慌,但又不能很清晰的知道这种感觉是什么?所以会去告诉自己最相信的那个人,一般是妈妈。
而发生这样的事情后,孩子收到来自父母最多的反馈是:
①不可能,你胡说八道;
②都是你的错,如果你不怎样,他会吗?怎么不对别人呢?
③不要说,太丢人了,说出去,你以后就完了。
或许说为人母也是能力有限,但是父母是每个孩子的天,天都无能为力,孩子拿什么站起来?
所以,沉默以对,所以笑脸相迎,所以一辈子自责否定。但我喜欢那句“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既然赋予ta生命,就对这个生命负责。
3.保护孩子的身体界限感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天然的界限感,而在爱的名义下我们总是不经意的跨越,让TA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尤其在熟人之间。
界限即一个心理上的线,像孙悟空给唐僧画的线那样,任何其他人都不能跨越。
说到孩子天然有界限感,或许有人不屑,觉得孩子懂什么?那请想一下有没有这样的事,当我们要亲一下或者抱抱孩子时,ta会呜呜的说“不要,不要”甚至会别过头去试图挣脱。
如果我们还是硬硬的去亲ta一下,ta会别过头去,然后不开心,当然不排除有的孩子会哇哇大哭,显然哇哇大哭孩子的会被训“被认为不讨人喜欢,不乖”。
ta为了获得爸爸妈妈的爱,ta试着去改变天性,所以当问:“爸爸妈妈,谁更好时”,ta说“都好”,这是我们想要的吗?
不是。
那些恬不知耻的熟人就是以爱的形式来绑架小小的孩子,强行哄骗,像那个跟妈妈明明只有一墙之隔的孩子,被别人语言骚扰,却默不作声,那一个小时的挣扎重复在以后的日日夜夜。
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孩子的身体界限感。让孩子有一种清晰的认知:
①我可以控制我的身体;
②不管我怎么选择,我都是被爱的。
4.永远给于无条件的爱
父母,尤其是妈妈,是孩子幼小时的所有铠甲,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性教育”在我们的文化里会有些忽略,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但是我们要试着去表达。
一个从事心理咨询的老师对自己要出国读大学的女儿说:如果发生这样不好的事,①自己保密;②寻求帮助;③最重要的是,无论发生什么,你都是妈妈心中完美无瑕的女儿。
在一个心理课程上,老师说,如果一个女孩被性侵的,你会觉得她脏吗?大家干脆的说“不会”,如果是自己,你问问你的内心,你觉得脏吗?大家沉默了,这就是我们的反应,也是大多数受害女孩心底最深的声音“我是脏的”。
能让这个观念转换的唯一方式是无条件的爱。就是来自最爱的人的那句“你都是我完美无瑕的女儿”。
有人说“过一段时间就忘了,孩子不记事,除非那些很严重的性侵案件”,答案是否定的。
有两种不好的发展方向是:
①糟蹋自己的身体,去以此找回报复那些伤害的感觉;
②婚姻中,不断的去证明他是不是在乎我,是不是爱我,直至两个人的关系鱼死网破,然后验证“是的,他就是嫌弃我”。
这怎么会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呢?每个孩子都是光明透亮的玻璃,这些事件如同意外飞来的灰尘,玻璃始终是那样完美无瑕,却错把灰尘当成是玻璃的错。
5.放过
在爱的接纳下把这份错误交给那个错的人,继续自己的人生。
作为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理解,站在父母的立场上表达爱。只要全然的接受,并和孩子一起面对,性侵不足以摧垮一个人。
如果是已经成人,经历过一个类似的创伤,那么试着这样做。
①那是他的错,让他承担这个后果。
凡事都有因果,没有人能在这样的事件后置身事外,他要为此内疚,为此买单。尽自己所能去和这个人告别,可以是一封不发出的信,可以是心理一个仪式,甚至可以是海边的一颗石子,告诉它“你要为你的错买单,与我无关”。
②宽恕。
从此以后,永不来往,但是跟自己用以上的形式表达,我路过你,放下你,感谢ta给予生命层面的关系,但是我不再与你相关,你去过你的生活吧,我有我自己的人生。
如果不能自己独立完成,建议找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疏导,放下包袱,才能不有所恐惧,有所期待,也才可以平静的走长长的人生路。
写在最后
所以,有些“真相”带来的不过是一份好奇心的满足而已,有人说,汤兰兰事件需要给国人一份交代?国人在这件事中不过就是推波助澜,奉献了一份好奇而已,没有人欠我们交待,而她是个发声了的受害者。
又有人说要维持正义,但我觉得作为人,我们要有智慧的温暖,让这一难以启齿的恶性魔力散在阳光下。
既然辩论双方都是质问,而没有确凿的证据,我宁愿相信这是一场目的不同的哗众取宠,而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成为一个智慧的父母,保护每一个受害者走出光明,尽最大努力减少每一次的伤害。
My Dream
为人父母,请给孩子最昂贵的爱,那便是存在的价值。
-end-
愿我们的相遇带着温度,一起感受来自心的力量。感谢你的阅读,我是微奢一颗糖。
微奢一颗糖
应用心理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一个爱折腾的85后|积极上进爱学习
带着你的故事,
我们,同行.....
动动你的小手来个赞,也留下你的声音,逢言必回!为你打call!
本期福利:留言区写下你的困惑,认同度高的问题将为邀请资深心理咨询师为你答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