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公众关于AI(人工智能)的
热度是一直不减
前有最先进入大众视线的 Alpha Go
后有近来备受关注的无人驾驶技术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聊聊
提到AI就必定离不开的——
“大数据”
大数据这个词都被喊到烂大街了,但实际上很多人对它还是一知半解。
它的核心是3个V:Volume(量)、Velocity(速率)、Variety(广度)——简单概括就是“更多、更快、更广”。
这具体有什么用呢?
要知道在过去,我们的电脑处理的都是一些结构性数据,例如:身份证信息、家庭住址等等。 但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大部分数据,都属于非结构性数据,包括:长相、声音、你最爱看的某个主播的视频、甚至是放在淘宝购物车里的东西。 通过这些数量庞大又细微的非结构性数据,可以描绘出用户准确的生活,“拼”出一个鲜活的你。 这就是为什么淘宝总能给你推送你感兴趣的宝贝,抖音总能让你刷到停不下来。 大数据每天都在为你做着网络生活笔记,能记录下你的每一个动作,不管有意还是无心,最终推测出你内心的真实想法。推广
美国《科学家院报》曾发表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只要你在Facebook上给10个用户或者10个帖子点过赞,它就能比你的同事更了解你的性格和心理;
如果你点了70-150个赞,它甚至可以比你的闺蜜、父母更懂你;
假如你点了300个赞,它也许了解你甚至超越你的对象。
那么它有没有可能比我更了解自己呢?这又需要多少个赞才能达到呢?
小编相信,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不信打开你的抖音或YouTube,平台给你推荐了这么多视频,一般情况下,前20个里面就会有你想看的内容。
如果有一天,前5个视频里就有你想看的呢?
或者有一天只推送3个,而3个都是你想看的呢?
这时候,你的社交媒体,可能比你更加了解你自己。
即使把手机关机了,它也依然能够追踪你。
所以,或许在将来某一天,你再也不需要带齐所有的资料去银行申请贷款,因为银行可以调出你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例如出行数据、度假数据等,然后迅速地生成一份报告来告诉你,你可以从这儿贷走多少钱。
而这一切目前没有实现,不是技术上的问题无法攻克,只是因为各行各业之间的数据还没有被整合到一起。
如果真到了那一天,就是“全民裸奔”的时代到来。
推广
Facebook近年来发生了大大小小的数据泄露事件,大家也许都有耳闻。而去年它和「剑桥分析」这家公司造成的数据泄露事故,引起了公众极高的关注。
此事的来龙去脉就是一位打算做学术研究的教授在取得Facebook同意后,在平台投放了一个有奖调查,只要做完问卷并同意让他开发的小程序读取用户自己的Facebook资料,就可以获得5美金——共有27万用户参与了这个项目。
但是这个教授做完研究后,就把资料违法转卖给「剑桥分析」,最终导致了5,000万用户的信息泄露。
类似这样的窗口,是不是很熟悉?
当然,这个真相是无从证实的,因为中间并不存在数据上的直接因果关系。 举例来说就是,一个人爱吃冰淇淋,而且还是个胖子,但你不能说这个人就是因为吃冰淇淋才吃成胖子的。 不过,有意思的是,教授只卖了27万用户的资料,怎么最后成了5,000多万人的信息泄露呢? 这其中就牵扯到一个关键问题——数据归属。 打个比方,Joe为了5美金在做问卷调查的同时,顺被把自己Facebook里几百个好友的资料也贡献出去了(授权小程序获得信息)。你说,这需要征得那几百个人的同意吗? 所以,实际上在当今社交媒体,你的隐私已经不由你一个人做主了,而是由网络共同体所决定。
李彦宏说过,中国人对隐私的问题更加开放,也没那么敏感,如果用隐私就可以换取便利、快捷,大多数情况下大家都是愿意的。
这话说得其实不客观,不是中国人不在乎,而是没得选。
现在随便下一款软件,都要你的手机号码,不填你就用不了;输了号码后还得同意注册协议——同意这些公司给你推送各种各样的资讯。
虽然他们都告诉你不会跟第三方共享,但万一某天就被哪个员工不小心"泄露"了呢?5亿条用户数据在暗网上仅以8比特币售出
它不仅能创造物质财富,本身也具社会价值。
中国已成为最大的监控市场,通过这些密密麻麻的摄像头,政府部门等机构可以掌握海量的交通信息、消费记录、地理信息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保障公众安全,但同时每个公民的一举一动也都"无处遁形"。
不禁让小编想起了乔治·奥威尔的《1984》,书里的内容会有一天成真吗?BBC记者测试天网系统仅逃7分钟就被抓
安全和隐私问题成为了大数据发展的制约因素,一部分人担心对大数据的深度应用,迟早有一天会给人类生活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我们的未来,将何去何从呢?悉尼车主注意啦:别做这件事,不然罚6000刀!
质疑营销饥饿做过头?1个网红汉堡引发的血案
澳洲史上最离奇三姐弟失踪案!改变澳洲儿童命运
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每周为您推送最新澳洲留学移民政策的权威解读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关注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