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朱棣和朱允炆的结局早已注定

朱元璋60多岁的时候,太子朱标死了。朱标的长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大孙。按照传统规矩,历朝历代的皇位都是传给太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地位与皇太子一样。各地的藩王眼静睁地看着皇位将由侄子继承,心有不甘,其中最恨朱允校的要数明太祖的四儿子朱棣。

朱棣长期带兵守北平(今北京市),屡立战功,他认为朱允坟秉性仁慈羸弱,无功无能,实在不配继承皇位。朱允坟当然也看出来他的这位四皇叔朱棣瞧不起自己,可是对他却无可奈何,整日里只有长吁短叹。有一次,他将自己的担心告诉了他的伴读老师黄子澄。黄子澄了解了朱允炆心里的担忧,用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故事安慰他,说他是明朝皇室的正统继承人,在政治上和道义上处于优势地位,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不用太过担心。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登基,定年号为建文,史称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以后,不久就开始着手削弱藩王的势力。朱允炆先铲除了周王、湘王、齐王、代王的势力,接下来最强的对手也就只有他的四叔燕王朱棣了。

1399年6月,燕王府里的一位护卫百户倪亮到南京向朱允炆告发朱棣有谋反之心(这个告发很可能是朱允炆事先派人串通好的,给天下老百姓做文章而已),朱允炆马上下令讨伐朱棣。朱棣也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马上打出“靖难”的旗号,发兵攻打南京。

朱棣谋反处心积虑谋划已久,手下军队经常操练,加上之前经常与蒙古鞑靼部交战,所以战斗力很强,一路南下势如破竹。朱允炆这边的军队战斗力相对处于弱势,战争形势很快就发生了逆转。再加上朱棣意志坚定,处事坚决果断,打仗心狠手辣,而朱允炆却生性仁慈懦弱,遇事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还偏听偏信,连徐辉祖这样能打胜仗的大将都不能信任,最后的败局也就在所难免了。

其实,朱棣和朱允炆的结局早已注定。靖难之役之前有一次,朱元璋把子孙们召集在一起考查他们的学识与心志。朱元璋让朱允炆作诗,朱允炆的诗作非常一般,毫无生气,导致朱元璋对他很失望。朱元璋又出对联,上联是“风吹马尾千条线”,结果朱允炆对的居然是“雨打羊毛一片毡”,完全没有帝王将相应该有的那种恢弘大气的气度和胸怀。相反,朱棣对的却是“日照龙鳞万点金”,帝王之气已经尽在其中了,难怪朱元璋曾经一度要改立朱棣为储君,只是后来因为群臣反对而作罢了。

历史上的许多事情,结局早已经注定。后面的事情,大概是老天爷走的过场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朱棣和朱允炆的结局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