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完了毕业设计论文和教师资格证面试,终于有一些时间来回顾和整理过去这一年多准备考研的过程。
先介绍一下自身的情况:
本科院校:双非一本院校
本科专业:计算计科学与技术
本科成绩:前26%
绩点:3.73
四级:451
六级:448
代码能力:蓝桥杯B组国二、CCF-CSP:220分
报考学校专业: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专硕
由于自己今年考研成绩并不突出(360出头),所以本篇介绍的重点不在于我的学习方法,而在于记录自己考研过程的记录,记录自己这一年在某段时间做了什么事,并分享一下自己当时和现在的想法。希望打算考研的同学能够少走一些我走过的弯路。
一、
考研之前我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更没有非要考哪所学校的执念。九月份正式报名之前,我的想法总是在变:哪所学校?报什么专业?数一还是数二?408还是自命题?
一直到九月份,我终于肯定408我是复习不完了,只能报专业课科目较少的学校。虽然当时有今年东南网安报考人数大幅增加的传闻,但还是硬着头皮报了。考前也一直害怕东南网安也会和2021年的科软一样,因为当时加了好几个东南网安的QQ考研群,几个群总人数加起来有4000多,就算有很多人被重复统计,今年的报考人数也肯定会比去年多。所以在考试之前,我也计算过好几次,考虑到最坏的情况(专硕报考人数2000+,统考名额减少),如果能考380分还是很稳的,360分进复试应该没问题,但复试就要看运气了(去年有个学长就是初试刚过线但是也考上了)。身边有很多二战的,我想我今年才一战,大不了明年二战,就抱着赌一下心态选择了东南网安。
每个人选择考研的原因不同,有的人目标很明确,非某所校不去,有的人或许和我一样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尝试去做一件没有把握的事情,遇到困难总是会怀疑自己的能力,纠结要不要放弃。准备考研的过程真的非常煎熬,但是既然选择去考就应该认真准备。
二、 学硕or专硕?
最初我是打算考学硕,去年四五月份的时候问了身边一些同学的想法,大部分都考专硕。有个哥们跟我说如果没有读博的打算可以考专硕,专硕收的人多更容易上岸。我觉得他说的有点道理,后来决定考东南网安,考虑到2021年学硕要比专硕出初试分数线高30分,往年也都是学硕分数线比专硕分数线高所以就报考了专硕。
后来考研完之后我才知道,当初好几个劝我考专硕的人自己却去考学硕了。还有从今年东南网安情况来看,如果初试成绩考的还可以(350以上),学硕要比专硕更容易上岸一些。
三、408 or 自命题?
一开始考408的想法我是非常坚定的,并且很早就买了王道408的四本书。结果复习时间安排上不合理,学习进度很慢,到放暑假时(因为学校有小学期,到七月下旬才放暑假)数据结构才看了不到一半,另外三本尚未开始。所以考虑到自己的复习进度就放弃考408了。
四、 目标院校选择
因为本科学校是双非实在没什么名气,所以一开始的目标就是985或强211。考研之前对考研情况不是很了解,我首先从学长学姐上岸的学校里选择几个学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去年学院有个学长上岸)
华中科技大学(22年是第一年改考408,我觉得也是个机会)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211,计算机专业很强,去年有三四位学长上岸)
中国海洋大学(往年上岸人数很多,打算用来兜底)
后来对这些学校往年的复试分数线和平均分等有了更多的了解,就觉得北航和华科确实比较难考,所以主要的目标就换成了北邮。后来放弃408打算考自命题时有两个选择:
东南大学(数据结构(新增科目)+网络+往届学长上岸人数多)
东北大学(C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往届学长上岸人数多)
最终还是选择了专业课科目较少的东南网安。三四月的时候身边打算考东南网安的同学有很多,但到了正式报名的时候大概有一半的人都换了目标,可能是当时东南的热度太高了,吓走了很多人。
【数据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计算机专业考研】
五、对东南大学的了解过程
第一次了解东南大学是去21年2月份,当时寒假还没开学,20年上岸东南网安的一个学姐在线上会议分享了她的考研过程。当时对考研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学姐初试成绩不高,之前也没听说过东南大学这所学校,当时觉得东南大学是不是水平一般啊?我一定要考个比这个更好的学校,于是刚开始就没把东南大学当做自己的目标院校。开学之后,学院21考研结果统计中七个学长学姐上岸了东南网安,考研经验分享会上有位学长的初试成绩不到320分也上岸东南网安了。这时候我就更觉得东南网安好像很好考。
后来408复习不完,打算考东南网安吧,先保证能上岸。刚决定考东南网安的时候也觉得自己肯定能考上,后来就加了几个考研群竟意外发现打算冲东网的人竟然有这么多。考研之前总有各种消息搞人心态,一会儿听说保研采取递补的方式录取导致统招名额比去年缩招很多,一会儿又听说今年考研人数比去年增加了80w,一会还听说今年考东网的人有2000+,甚至有人大放厥词说今年的东网就是去年的科软!所以到9月份的时候我对东网态度发生了转变,逐渐觉得好像东南也不是那么容易考的,而且看今年的情况我还很有可能考不上。
到了考研复习后期,感觉自己复习情况很差,觉得自己刚开始有点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上岸学长学姐考那个分数好像也挺强的,我甚至还考不了那么多。当时对东网的态度又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感觉东网确实很不错,自己为什么这么菜。考研之前一直怀疑自己,都做好二战的心理准备了。
我从很早就有考研的想法,自己成绩和代码能力一般,学校也不是名校。校招来的都是些不知名的当地企业,从这一点也能看出自己在就业方面没什么竞争力。
大三上学期结束前,舍友给我推荐了一个卖考研资料的学长,考研有关的问题也可以咨询他。我加了他的好友,他给我了一些学习建议和各科目的复习规划,最后在他那里买了一堆考研资料。
寒假,我打算先学一些高数内容,打好基础。寒假回家时带回去很多书,行李箱三分之一的空间用来装书。当时感觉自己规划的很好,每天不用学太多,劳逸结合。刚放假,也是想着先玩几天,结果一直到春节前我都还没打开行李箱。当时虽然知道每天这样只玩不学不太对,但总能给自己找到各种理由再玩一天。后来实在觉得再这样下去就把寒假时间都浪费了,才找出买的资料打算学一点。我从行李箱中翻出来一袋烂掉的橘子,才猛然想起放假前把学校没吃完的橘子放在行李箱了。
家里真的没有学习的氛围,又刚过完年,每天最多学两个小时的高数,其他时间基本都浪费了。开学前看完了高数第一章极限部分的基础课,开学时又拉着那些几乎没看过的书回学校。有了寒假的经历,我再次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自律的人,可能是学习习惯不太好,学习前不能总想着先玩几天。
三月初,学校开学。我的考研复习基本可以说是从三月份开始的,寒假只看了高数第一章的基础课。大三下学期还有好几门课程没有结束,其中有两门考试课。学院也挺理解我们考研的,两门课的要求并不高,有少量作业,大部分时间都能用来准备考研。
从三月初到六月末,这段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
1.看完汤家凤高数基础课,并做了《1800题》上的入门篇和基础篇,做错的题目看了汤老师在B站的讲解。
我的学习习惯是先看完一章的课程,接着做这部分对应的题目,然后改错总结完开始下一章内容。我觉得这种学完及时练习巩固的方法比较适合我。方法因人而异,有个舍友的学习习惯就是看完所有章节视频之后再做题,最后考的也不错。
.
.
2.学习了刘晓燕老师的《语法和长难句》,看了相关视频讲解,但没有及时练习,效果掌握不好,感觉学完没记住啥。英语一直是我的弱项,可以说我非常讨厌英语,高中和大学的英语课基本没听过,基础很差。高考只看总分,但考研必须保证过单科线才能进复试,所以为了打好基础我先学了语法和长难句。
在学英语时,我的方法也是错误的。本身就对学英语没什么积极性,有时候不想学就不学,过个三五天又觉得好像很长时间没看英语了进度太慢,于是连着看一两个小时英语视频,也导致看完视频根本没时间及时练习。后来没做的题目太多就干脆不做了,当时想着肯定还会再学一遍,那就等学第二遍的时候再做,但后来再也没看过。
大概用了一个月把所有视频看完了,取得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我的方法就是一个反面教材,每天看视频不过是图个心理安慰罢了。
.
.
3.数据结构在暑假之前看了一半左右(王道的视频课程),专业课开始的很晚,先学了大部分学校都会考的数据结构这门课。学习方法基本和数学一样。
我在听课的时候有一个习惯,遇到不会的地方总是停下来反复听几遍,视频中讲到书中没有的部分也会停下来记笔记。这就造成一个20分钟的视频我通常要用30分钟才能看完。然后给自己一种错觉:我学的好慢,效率好低。虽然学习的效果还可以,课后题正确率也很高,但就是觉得自己学的慢,自己按照视频时长定的学习计划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光是学数据结构时有这种感觉,看其他视频时也有这种感觉。后来在准备复试的时候,看了清华大学郑莉老师的C++课程,她也提到了这种情况,她的建议是,在听课时先跟着老师讲解看完整节课程,不明白的地方快速记到笔记本上,等视频看完后再去解决没听懂的地方。这样能够按时看完视频,给人一种准时学完的成就感。
.
.
4.单词,买了一本新东方的《恋练有词》,刚开始背用纸质书,后来觉得抱着一本厚书背单词挺麻烦就改用手机背单词软件了。这段时间,背单词的效果也很一般,基本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暑假之前背了前三分之一左右,每天背新单词之前复习前一天背过的单词,错误率很高,复习这些单词也会花费很长时间。
.
.
5.线性代数,听李永乐老师的基础课,刚开了个头,大概行列式部分看完了,之前虽然学过线代,但基本忘干净了,和第一遍学没什么区别。李老师线代讲的很好,虽然有些地方声音有听不太清,但整体上不影响效果。关注了李老师的微信公众号“永乐讲线代”和微信小程序“永乐讲小课”,每天在上面做一些基础题目。
其他科目都还没开始,专业课进度自己也觉得有些慢,有个考408的舍友已经把王道课程全看完了。政治打算八月份开始。
大三下学期,除了准备考研,我还做的其他事情:
1.学校的课程,重点是两门考试课,最起码保证不挂科,补考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其他考查课很水,课上时间就能完成任务。期末考试之前为了准备两门考试课大概有一周时间没学习考研内容。
.
2.打算租个房子,学校大四上学期课程就一节《形式与政策》课程,只上一次课,可以专心准备考研。学校里没有固定的位置,图书馆也需要每天预约,而且离宿舍很远不方便,所以打算在校内或者学校附件租个房子。和同学看了很多家都不合适,最后放弃了租房子的想法。去了一个条件还不错的考研寄宿学校,有一个固定的学习位置,不过离学校较远。虽然这个寄宿学校实际情况和照片有些出入,但总体上可以接受。如果二战的同学也打算去类似的寄宿学校,一定要先去实地考察一番再做决定。
大三下学期考研方面算是刚进入状态,学习进度很慢,心情也比较浮躁,总体来说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心里有些着急,觉得自己408可能复习不完了。大部分人可能和我一样,刚开始还没确定报考院校就先按照408去复习,一定要平衡好复习的进度和效果。
暑假小学期,两周时间,这次小学期课程为企业实训,往年是去校外企业实训的,最近两年由于疫情原因,学院找了两家企业(培训机构)来学校上课。讲的内容很水,来上课主要为了给学生宣传他们的培训机构。这两周学习效果一般,继续学习了高数和英语的内容。
小学期之后,7月28号,我才搬到寄宿学校,考研之前的有效学习时间只剩8、9、10、11、12这五个月了。搬到新环境适应了一段时间,因为之前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到了寄宿学校后想赶快进入状态,所以刚去的那段时间我学的很认真,每天都背单词。
这段时间,我的学习进度:
1.高数:8、9月份看完了汤家凤强化课,做完了1800题强化篇中大部分题目,1800题实在是太多了,后面每章的解答题只做了一半左右,B站上的讲解也是只看了一部分。10月份刚开始做了几套模拟题,有一段时间高数学得不多,把时间留给了线代和概率统计。到10月下旬开始刷真题,从1987年的真题开始,基本保持每天一套的速度,2000-2006年这几套真题没做,当时觉得时间不够用,就跳过去了。2010年真题之前的那些真题,只是做了一遍,然后改错听讲解,很多错误是因为某个知识点没记住,虽然改了错题但是没有回顾知识,感觉刷题的效果不是很好,会出现同一个知识点反复出错的情况。后来自己也意识到这样刷题只图速度肯定是不行的,于是从2010年真题开始对每一套错题对应的知识点重新学习(选择填空每年都会考一两道冷门的知识点,这些考点与其他内容没有很大的关联,只要背过计算公式就能做出来)。后来,这种认真做题的方法很有效果,放慢了刷题速度,追求效率,第一天做完看答案改错,第二天先把出错的地方都弄明白之后再做下一套试卷。我对数学的要求不高,因为听说偶数年的题目会比较难,我的目标是110分。后面几年的真题,自己做的分数基本都在110分左右,有几年特别好在125+,也有两年特别差只考了七八十分(都是偶数年),所以考试之前也特别担心今年的题目会超级难。
.
.
2.线代:8月份的时候看完了李永乐老师的基础课,做了对应的题目,9月份开始强化课程,并做了严选题,自我感觉线代掌握的比较不错。十月份的时候开始做真题,后面两个月李老师又录了几个视频,讲近几年真题中新出现的几种题目类型。
.
.
3.概率统计:概率统计开始的很晚,八月下旬才开始基础课学习,跟的余丙森老师,只做了余老师的讲义后面的题目。九月下旬开始强化课,那段时间比较紧张,也是只做了课后题。线代和概率统计都复习完之后就开始限定时间做整套的考研真题,刚开始做的那几套早年真题因为当时只复习完高数所以只做了高数的部分。
.
.
4.数据结构:看完王道课程做了课后题之后搁置了一段时间,主要去赶计算机网络的内容。看完第一遍网络之后,又粗略地看了一遍数据结构,回顾了一下主要知识点。后面又刷了《高分笔记》上的选择题,做了一些在网上买的一些辅导机构的资料,这些资料水平很一般,都是些小机构自己找往年上岸学长出的题目,里面有很多错误。
.
.
5.计算机网络:原本打算先看完数据结构之后再开始计算机网络,但是复习进度很慢当时有点慌,于是就网络和数据结构一块学。网络也是先看了王道的课程,做了每章的课后题。后面做完王道的题目后买了一些资料,做了考研群里找的往年回忆版的真题。
.
.
6.英语:阅读只做了真题,早年的真题只做了两套,效果很差,每一套都做时间也不够用了。于是就从2010年的真题开始做,每一套都认真对待,一套题四篇阅读题,每天只做两篇,做完就听唐迟老师的讲解,慢慢地题做得多了有了一些提高。刚开始那几套题每篇大概错3道左右(有两篇甚至全错),到后面的几套真题平均每篇错1道左右(不过最近几年的真题难度下降了一些)。考试前两周左右,剩余的题目不多了,就每天只做一篇阅读题目保持手感。翻译在B站看了唐静的几节翻译课,买了他的《拆分组合翻译法》,但是没看(当时要学的东西太多,很多事情都没来得及做)。翻译没有系统地学习算是入门的水平。新题型看了新东方的课程,很短,十二月中旬才看,效果也还可以。完形填空没学,靠现场发挥。作文,背了七八篇范文,王江涛老师说至少要背20篇,但是实在背不了这么多,考试前整理了一些好句子、好句型,打算考试时改一改直接用。最后几套真题的估分在65分左右,我对英语的要求很低,能过线(50分)就行,正常发挥60分就很满意了。
.
.
7.政治:从八月中旬开始,直接看徐涛老师的强化课就可以,当时也是只听了课,没做笔记,讲的内容只是有点印象大部分听完就忘了。听完强化课打算按照徐涛老师的教材背诵一遍,但是他的那本太厚了内容很多,背了第一章就放弃了。换成了腿姐的背诵笔记,每背完一章就做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中相应部分,腿姐背诵笔记在考研之前系统背了两遍。考试之前刷完了肖四、肖八的选择题和腿四的选择题。考试之前两周开始背肖四大题,背完了前两套,第三套背了一部分,第四套看了几遍没背,背了一些时政内容和选择题的错题。
.
.
8.单词:用手机背完《恋练有词》后每天复习,但是错误率很高,每天大概用1小时时间来背单词。后来觉得这种背单词方法效率不高,就自己整理考研真题中不认识的单词,每天只背自己真题中不认识的单词,反复去背。这种记忆方法更适合我。
这段时间除了学习之外,我做的其他事:
- 坚持跑步,每天晚上9点跑1.5km左右,跑10分钟再走10分钟
- 报名缴费、网上确认、打印准考证,这些事情到时候会有通知,系统开放后及时完成就行。
- 考研订房,查到考场之后及时订房
考前准备:
1.打印准考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健康承诺书、身份证提前准备好
2.订酒店,我是通过一个考研订房公众号提前预定的,这样能够保证一定能抢得到,如果出考场之后再自己订有可能就抢不到了,但是价格也会高一些
3.考试之前有点感冒,睡觉前吃了药,第二天就好了,没对考试造成影响
4.考试这两天休息的很好,当时心态还不错,没有失眠
各科目考场发挥:
1.政治:感觉今年肖老师押题不准,做选择题的感觉和平时练习的感觉不一样。可能是被反押题了吧。大题,一部分写了肖四上背的,一部分抄题目材料,还有一部分靠现场发挥,但每一题都写满了。
2.英语:考试前五分钟半做半猜做了完形填空,平时没练过,也不指望靠完形填空得多少分。阅读和新题型做的很仔细,感觉文章基本都能读懂,自己感觉做得很好。翻译有些难,平时也没做过几道题,先写了一道小题,感觉时间不多了就先去写作文。小作文之前背过一篇类似的,自己改了改写上了,不过内容可能有点少。大作文自己写的,先在草稿纸上写了一遍又抄到试卷上。作文写完之后还剩两分钟左右,又写了半道翻译题就交卷了。
3.数学:刚开始做得较顺,后面有四道选择题没思路就先空过去了,先做了后面填空和大题,做后面题目的时候心里有些慌,因为平时没遇到过这么多选择题不会的情况。填空题和解答题感觉做的还可以,除了高数最后一道证明题,其他都做出来了。做完解答题之后又赶快去做前面的选择题,做出来一道,另外三道题瞎蒙的。
刚考完的时候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应该能120+,考完第二天对了一下答案,发现选择题错了2个,填空错了1个,解答题只有第一道和线代那道做对了,其他题竟然都做错了(但有些题会有步骤分)。最可惜的是概率统计那一题,题干读错了,导致从一开始就做错了,连步骤分都没有。对完答案觉得自己考100都很难。4.专业课:选择题有四五道不确定,后面大题数据结构部分做得还可以,没有程序题。网络有一道高分大题全做错了,那个考点自己在复习的时候没在意,结果就考到了。
考试结束之后本来打算不看答案,但还是没忍住去看了一些考研机构发布的答案,估计各科分数为:
120<政+英<130
90<数学<100
专业课>110
总分在320与340之间
查分的时间是在中午,上午就有很多同学已经查到自己的成绩了,于是我就更加期待自己的考试结果,感觉等待过程十分漫长。最终查到的成绩360+,晚上又熬夜让学长帮忙查到了初试排名在前120(晚上的时候只有校内网能够查到排名),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这个排名完全可以保证能进复试。今年考360左右的人特别多,每个分数大概都对应五六个人。后来分数线公布为330分,学硕专硕复试线相同,没想到今年学硕复试线竟然比去年降了10分。
由于疫情原因,今年依然采取线上复试的形式。复试科目二选一,我选的C++,学长推荐用郑莉老师那本教材。大二的时候学过C++,复习的时候先回顾了一遍学校的教材。然后又看郑莉的C++教材。刚开始跟着慕课上的视频学,后来觉得太慢就只看书。郑莉C++的内容讲的挺详细,我大概每天看一章,用了两周左右时间仔细看完了一遍。距离复试还有一周左右的时间,我每天背自我介绍,做一些从CSDN上找的C++的简答题。复试之前,我让同学帮我按照复试流程模拟了一遍,找出了一些问题,整体效果还不错。
复试前需要在研究生报考系统上提交一些审核材料,包括基本信息表和所获奖励的证明材料等。选择复试科目并确认。
复试的前一天测试设备,到时候会有短信或邮件的通知。正式复试分为两天,具体哪天参加复试也会有短信通知。复试时每组复试的顺序是自己抽取的,越早取号复试顺序越靠前。我是第二天参加复试,因为不想第一个复试,所以取号系统开放五分钟之后我才取号,我取的是8号。
复试时,先进入系统等待,在等待界面可以看到你所在组正在面试几号考生。一般每组前面两三个人面试会慢一些,后面速度就会加快。11点左右轮到我了,界面上会出现邀请我进入面试,点击同意之后就能在屏幕上看到面试老师(大概五六个人)和答题界面。
助理老师会告诉你现在到哪个环节了,需要做什么事,有多长时间。
复试第一项,自我介绍,要求两分钟之内。因为之前每天都在背,所以自我介绍我说得很顺没有卡壳,大概用了1分半。考生在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各位老师会看你之前提交的基本信息表。后面也是主要根据你在基本信息表中写的东西对你进行提问。
第二个环节是抽题,从三十组题目中选择一组题目,包含三道专业课题目和一道英语翻译题目。答题也是全程口述,我抽的题目第一道是一个简答题:什么情况会用到虚析构函数?第二道题是一个程序改错题,基类私有派生出一个子类,则基类中共有成员变量在派生类中变为私有变量,错误的地方为:主函数中通过对象名直接访问了子类的这个变量。前面两道题都很简单,第三道题目是一个写运行结果的题目,虚函数表指针占用多大空间那个地方我没有复习到,所以做错了。最后一道是汉译英的翻译题,两句话,复试没复习翻译所以翻译也翻得很烂。
最后一个环节是综合面试,大概问了五六个问题,有些记不清了:
1.“CCF-CSP是安全类的竞赛吗?”(那个老师看我基本情况表上写了这个,他可能也不太了解就问了问)
2.询问了我人脸识别项目的原理。是哪门课的课程设计?(我在基本情况表里写做过人脸识别的课程项目)
3.问我毕业设计的实现流程,哪个部分用到了深度学习?(基本信息表里也写了毕业设计)
4.“熟悉掌握的编程语言有哪些?”
基本信息表里写的东西我都提前准备过,问我的问题我都回答的非常顺,整个复试过程很快,总共用时15分钟。最后一个问题问我熟悉的编程语言,可以看出来老师也不想为难我。
复试不要过度依赖现场发挥,提前准备非常重要。基本信息表中写自己做过的项目,那么老师一般都会进行提问的。人脸识别是我之前人工智能课程的课程设计,网上可以找到很多实现代码。如果没有项目那就好好准备毕业设计。
去年是复试完第二天出复试结果,所以复试完第二天我也一直盯着官网通知。结果一直煎熬等到晚上十点多也没公布。群里有人说今天不可能公布了,教务的老师都下班了。我也觉得这么晚不可能再出结果,就去和同学打斗地主了。打了两局,一看手机三个群消息99+,果然ddl是第一生产力,东南网安还是在复试完第二天的最后一个小时公布了复试结果。复试成绩115分,总成绩排名进入了前一百。后来收到了学信网的待录取通知和东南复试平台的拟录取查询结果。这么多天的努力终于有了好的结果。
复试成绩出来的二天早上就给一位导师发邮件,之前看群里有人推荐这位老师(后来才知道是这位导师让他她的研究生替她打广告),而且她的研究方向也是我感兴趣的。发完邮件五分钟之后他就给我打电话,我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快,还以为她打算收我了,结果上来就说我有好几门专业课的成绩很差,让我说一下原因(有点后悔把成绩单一起发给她了)。后面她又介绍了一下他们组的情况,让我通过测试之后才能够加入他们组。测试题目是两天之内复现出她提供的一篇论文中介绍的算法,虽然也给了参考博客,但是我还是没做出来。有个舍友也考东网,他联系的导师没回复他(后来才知道是邮件地址写错了),于是我们俩都打算等双选会再选导师了。
本以为大部分人都会和我们一样,但双选会的时候发现160多人都已经确定导师了。当时担心会被分配给一个不喜欢的导师,所以在双选会的最后一天又联系了一个导师,要是他不同意就只能等分配了。不过很幸运这位老师竟然很快同意了。
个人经验:
- 一定要提前联系导师,提前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人品,有的导师会放实习,有的导师比较push
- 如果第一个导师拒绝了你,一定要再联系其他导师,千万不要和我一样,如果发完邮件后导师三天之内没回复,就可以再联系其他导师了
- 大胆尝试,有些导师口碑很好每年都会有很多人主动联系,不要因为自己的成绩不高或者没项目经历就觉得自己肯定选不上。双选会时,我发现有很多初试成绩不高的同学却很早就确定了热门导师。
虽然很早就有了考研的打算,但是准备的不够充分。自己在准备考研的时候也存在很多问题,上半年学习没进入状态,学习效率很低;专业课复习很慢,本来打算考408结果复习不完只能换自命题。
大一的时候真的觉得大学就是用来放松的,一到大学少了很多约束,觉得自己终于自由了便抱着及格万岁的态度去学习。大一的时候有些同学已经开始了解保研政策了,而当时的我甚至不知道我们学院还有保研名额。虽然从大二开始改变自己的态度认真去学习,但是平均绩点跟推免的同学相比有很大差距。如果你们学校有推免的名额,只要你有希望还是要尽力争取,毕竟保研只是和你身边的同学竞争,考研竞争的人数要远多于这个。
准备考研的过程有段时间很难熬,既觉得时间不够用,又想时间过得快一些,再也不想过这样的日子。复习备考的过程中你很有可能会去担心自己能不能考上,怀疑自己的能力。这是大部分人都会有的正常现象,我虽然复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最终也成功上岸了,本文是我从备考到选择导师的全部经过,我的经验希望能给考研的各位同学一个参考。你也要相信自己,只要认真准备,考研没有那么可怕。
- 复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不要等到“有时间”再去解决,考研要学的东西很多,越拖越没时间,没解决的问题累积多了就会打击信心让人怀疑自己能不能行。
- 多学习,少上网,分清网上信息的的真假,考研群里很多故意制造焦虑的消息。
- 政治英语很难拉开差距,学习的重点还是数学和专业课。
- 我总是在一开始给自己顶一个很高的要求,然后前面几天差不多能够坚持下来,但是很累。后来就逐渐懈怠,最后又回到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然后又想改变现状,定一个很高的要求……就这样一直处于一个恶性循环中。所以不如一开始定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