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60%想了解管理学、25%想考研、15%为其他。
有决定、有态度、有方法;
不划重点;慕课学习、上课学习;
不直接念PPT。
问卷,预访谈,沟通;
我的看法。
之前原本想上课把笔记记录下来,但是光记录反而是缺少了自己的思考。所以我就不把听课笔记作为主体,而是以自身的理解为主。
不过听课写笔记还是必要的,因为光听不记笔记,大部分会左耳进,右耳出。听的时候感觉有道理,遇到事情却没不一定用到。认识的反复的。温故知新。
在听课记笔记和自己写笔记需要有个平衡。如果时间充裕最好听课记笔记,然后课后自己写笔记。不过我不打算课下去做这些内容。所以上课既需要听课记笔记,还需要自己看书写笔记。
其实上这门课的时候,我不了解管理,甚至可以说是抵触管理。不过第一堂课改变了我的观念,原来管理不是管别人。管理是管理自己、管理组织、管理结构。仔细一想原来我早就接触了管理,首先是职业规划也是管理;我4月22日写的第一届前端早早聊笔记–wsdchong就是讲自我管理;我大学学的软件工程也是管理,软件工程笔记----wsdchong;有管理自己,做好规划,有管理团队,进行人才的选用育留,有管理项目,构建组织结构、领导、控制;
在组织中,责任、权利、利益的关系;
权利越大,获得的利益越大,承担的责任越大。管理。
管理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学习管理:基本思想和方法论
感悟管理:活学活用,不僵化。
演练管理:通过实践和案例体会。
首先建立管理学的学习路线和学习框架。然后实践,调整。
管理学的学习路线和学习框架我后期梳理。
目前我已经学了三门课,每门课都十分精彩和关键。
《管理学》让我系统认识到了管理的全貌,以后遇到管理问题可以用管理学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借鉴。
《微观经济学》让我入门经济学,了解经济学的专业术语;
《会计学》让我入门会计。并且很好和商业数据分析结合起来。暗合我原先的想法。
还有一门《金融学》不过要周五才教,有点期待。
二学位工商管理教学计划
下学期的财务报告分析、商业智能与数据挖掘、互联网金融这三选修课还是很期待的。希望有用。
目前学的三门课中,其实管理学是最好自学,上课有一段时间没听,不会马上听不懂,所以可以一边听课一边延展。
不过也是最重要的,它的思想渗透到了每个应用领域,书编的挺好的,内容十分系统。
而微观经济学和会计学有许多晦涩的概念,还需要老师梳理,所以需要认真听,不方便预习。下面我预习一部分管理学的内容
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实现组织的目标,主体是有专业管理知识的人,客体是组织活动的参与要素,管理的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我认为管理就是用更少的成本做更多的事,追求高利益。
管理不光是管理手下一批人,也可以是管理自身(做职业规划),还可以是团队协作,任务分工(制定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
管理的原则,效益原则、人本原则、适度管理原则
我认为唯一的原则就是收益原则,人本原则、适度管理原则也属于收益原则,进行人本原则和适度管理原则只是为了薅更久的羊毛。
雇主和雇员有天然对立的一面,也有合作的一面,联系的纽带就是钱。但是雇主想花更少的钱让雇员干尽可能多的事,雇员则想活少钱多。于是双方就有了协商和妥协,于是产生了人本原则和适度管理原则。
管理学,唯一核心就是收益,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高层管理者(决策层):决策>人际>技术
中层管理者(执行层):人际>决策>技术
基层管理者(业务层):技术>人际>决策
操作员(一线工作人员)
其实看到这个管理层级,我好多以前的管理都可以对号入座了。
如果没看过这个管理层级,常常会盲人摸象,不能说错,毕竟也讲了其中的一部分,但也不能说对,因为太片面。
以前我就常常有困惑,如何在技术和管理中找到平衡点,现在好像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那就是不同阶段做不同的侧重,
- 做操作员就好好做好自己的技术,
- 做leader的时候首先要技术(技术好才能服众),然后要懂管理。看第一届前端早早聊笔记–wsdchong的时候,就发现每个技术转管理的大佬都是自己摸索出管理的方法的。他们也都在技术和管理上纠结过。
- 做合伙人的时候首先要有概念(来做决策),因为每一个选择都至关重要,其次是人脉(第一手资料永远是来自人,而不是官网数据)。
如果侧重错了就会走很大弯路。比如说做操作员的时候就不用指挥人,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然后给别人提意见。做leader的时候就不要亲力亲为,要学会识人、用人;做合伙人的时候就不要被管理牵扯太多精力,而是做出决策。
我今年步入社会,原本给自己的计划是入行做技术,然后第一年打造自己的技术栈(广度),第二年打造自己的定位(深度),第三年尝试做技术leader(管理),第四年和第五年就是人脉和影响力。显然这是从技术转向管理的路线,按照我这个计划,我需要把握自己的技术。
结果我爸就和我说人脉的重要性,要多与人打交道,不要一天到晚都在房间学习。人窝着窝着就废了。人是生活在社会当中的。他的观点显然是要我多与人打交道,然后建立自己的人脉。也不能说我爸是错的。但是可以从这里看出每个人其实都对管理有模糊的认识。
从这里可以看出许多人没接触过管理,常常会盲人摸象,看问题很片面。
计划:5W2H、SWOT
职业规划也是计划的一种,我大三的时候看古典的用个人战略四步法,看清未来三年发展方向。他的计划是四点:愿景、目标、资源(时间、能力、资金、人)、障碍。我后来总结了自己做计划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劣势、优势;其实这些都很相似,看每个人的理解。
决策:追求满意而不是最优;
其实我做计划的时候,常常分析可行性,其实那个就是决策。另外大二时候创意策划课上提到的头脑风暴、六顶思考帽就是群体决策。
组织设计:
我所认为的组织设计就是分工,或者说权力和责任分配,我大二在学生会当常务组主任的时候就涉及了组织设计,其实就是精简机构。大三上我学习软件工程的时候,其中就有设计软件架构,其实也类似,就是讲功能高聚合低耦合地分配,避免重复工作。另外我工作的时候也进行了分工,开发团队有三个组,分别为前端组、数据挖掘组、GIS组。此外中国自古以来的政治制度也是一种组织结构,从禅让制到分封制、再到世袭制、三省六部制等等。
组织力量的整合:集权、分权、授权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权利不能就领导者一个人决定,事事亲力亲为那不得累死。但是权利也不能下发太多,免得被架空。
领导理论:本质是影响力,而影响力来源于强制权利、奖赏权利、合法权利、专家权利、参照权利。领导的作用是指挥、协调、激励、培养、沟通、表率。
其实我暑假七月份找到一个offer,本来不打算去,后来了解到老板是深圳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是GIS方面的专家,有丰富的经验,并且团队里也是人才济济,有西南交大的本科生、有深圳大学的研究生、有腾讯的大佬等等。于是我决定尝试。从这里面可以看出专家权利和参照权利带来的影响力。
激励:钱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可以雇一个人到固定的工作岗位,但是买不到热情,买不到创造性,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激励的方法:薪酬激励、树立榜样、尊重、荣誉;
其实我看知乎常常看到老板说员工不积极什么的,然后员工说钱给少了,受委屈了。这就是激励不到位。
我大三的是看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时候写了人的需求,因为那时候我正在做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其中第一步愿景,其实就是要明确动力,而要有动力,那么就需要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或者自己不想要什么,无意中看到了这个需求层次理论,发现有用就写了个笔记。
其实我大二上的创意策划课和大三上的软件工程都讲到了需求,因为明白需求才好对症下药。
明白需求才好激励。比如说缺钱的人就不要和他谈理想,钱到位了,他就会努力工作(薪酬);比如不缺钱但缺肯定的人就谈钱+鼓励,他会好好工作的(尊重);比如不缺钱不缺肯定但有理想的人就不要用钱砸,也不要夸,和他谈理想,他会努力工作(荣誉)。这其中就暗合了人的生理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另外我还看到一个有趣的说法,说人之所以喜欢听音乐,而不喜欢听噪音的原因的因为期待感,音乐有节奏,大脑会有一个期待,然后音乐达到这个期待,大脑就会发出多巴胺。
这个理论可以延伸到很多地方。如抖音吸引人的原因是,音乐给人听觉上的期待,画面给人视觉上的期待,时间不长,既适合铺垫又适合爆发渲染。
某种东西达到人的期待或超越期待,便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写作也是,相声也是,游戏也是,有趣的人也是,都会给人一种期待,然后完成这种期待。
激励也需要期待,给人树立一个他感兴趣的目标,当人达到目标就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
沟通:自我沟通、人际沟通、组织沟通、组织与外部的沟通(公关、谈判);
自我沟通我就不赘述了,我心态好,看什么都往好的方向想。祸福相依。
人际交往其实也简单,就是以和为贵,做到换位思考就好。比如说在公众场合,你不喜欢有人抠脚,那么你就不要抠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然有时候你不惹别人,但是别人冒犯你的时候,那时候就是朋友来了有美食,敌人来了有子弹。
组织沟通其实和组织设计相关。其实就是上行下达。
公共是把自己介绍给其他人知道,比如说共产党初期用不拿乡亲们的一针一线来做公关,就是让其他不知情的人对共产党有一个了解,免得被人胡乱猜测,被带节奏。
谈判是谈利益,让组织与组织相互协作。
控制:人员控制、财务控制、信息控制
这一节我没太看懂。不过我觉得控制也是通常意义下的管理。也是我一开始所抵触的管理。但人多了就不好管理,必须需要控制。
管理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实就是一种控制。控制自己、控制他人、控制机构。或者说秩序。沙盘游戏里常常会出现守序正义和混沌黑暗这两方,其实这就是两种制度的碰撞。
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上就说到认识具有反复性。
另一方面也是说创新就是不要相信权威,相信方法。不要教条化、经验主义化。要质疑权威。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我在大四做毕设的时候就尝试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设计自己的毕业设计。从可行性分析、到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但是我这其实就是个小项目,不需要和其他人沟通,自己一个人全干,所以需求文档(需求文档的目的就是方便沟通和维护)并不需要花太大精力。在这里我就犯了一个教条主义。
今天暂时写到这。
更新地址:GitHub
更多内容请关注:CSDN、GitHub、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