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54

读书人:布朗

书籍:《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感受:我喜欢偶尔读一读四书五经、《史记》、唐诗宋词元曲等古文,兴起时甚至会去读一读明清时期的八股文,看古代应试大能如何破题、承题,又怎样入题、起股。

今天读得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出自《剑南诗稿》。陆游出生在北宋灭亡之际,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这样一位爱国诗人,一生中写了近万首诗,其中有很多都是表达自己爱国思想的诗。

读着古诗,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特色。在以前文人骚客的作品中歌颂的最多的便是祖国,而如今很多的文学作品则与国家大事没有太大的关系,更多的是个人思想的表达,尤其是在这个自媒体经济井喷的网络时代,大家都在其中畅游。


大部分人都是爱国的,但在和平年代,这种情感来得单薄,这让我想到了前几日读得两本书。一本是《追风筝的人》,另外一本便是《解忧杂货店》。

在《解忧杂货店》中有一个寻求帮助的击剑运动员,她一边为准备1980年俄罗斯奥运会,一边又在痛苦于无法陪伴身患绝症的爱人。而误打误撞进入解忧杂货店的三个来自未来的少年,告诉她日本抵制了1980年的俄罗斯奥运会,劝她去陪伴爱人。而日本参与的这场抵制俄罗斯奥运会运动,恰恰便是因为当时苏联入侵了阿富汗。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便讲述了两个不同阶级、种族的阿富汗少年在阿富汗遭受苏联入侵前后的生活变化。

比起在国家被入侵后逃走的阿米尔,中国的诸多古代文人,始终坚持了自己最基本的信仰!虽然我们不断地嘲讽古人的迂腐和吃人的礼教,但必须承认的便是在爱国上,他们都是急先锋。

我们如今读到的更多的作品恰恰是这些爱国志士的作品,有时候有些人会挑刺,他们认为不应该用政治立场和观点去绑架文学或者艺术,甚至说不应该用品德去衡量一个人的作品。但这种脱离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念,我却难以苟同。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一个人的作品,在作品之前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人!一个人如果不能站住脚,那他的作品又如何能够站住脚?历史长河中有那么多优秀的作品,你的凭什么能留下?人和作品共同存在的,作品从来不是孤立的。

就像当初,我一时兴起参加了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面试前什么都没有准备,当时抽中的便是陆游的这首《书愤》。虽然作品于我而言是陌生的,但陆游于我而言确是熟悉的,我们在理解作品前先理解人,那么你再读他的任何作品你都能够跨越时间读懂他。

就像钱钟书所说:“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书愤,书写间,便都是国愤。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