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本是一张白纸(上)

孩子本是一张白纸

孩子本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画师,未来的图画是否美好取决于画师的用心作画和精心的呵护;也可以说孩子本是一棵小树苗,而父母就是园丁,小树苗是否会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才,取决于园丁是否用心的栽培和精心的修剪。

接触家庭教育行业已近20年。一路走来,见过各种各样的父母,见过各种各样的孩子,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家庭是打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起初的时候我也这么认为,后来我慢慢觉得这个说法不尽然,或者说比喻的不够恰当,如果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指的是性格?价值观?世界观?思维模式?行为模式?还是习惯呢?好像都不是。我们通常会见到一些很优秀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却很普通;我们也会见到一些高学历、甚至是颇有社会地位的父母们,孩子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难道是原件出了什么问题?答案是否定的,原件并没有问题。这里举一个例子吧,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看过一个电影《少年犯》,影片描写了一群犯罪的孩子以及他们改过自新的过程。《社会与家庭》杂志的女记者谢洁心深感自己有责任呼吁社会不要歧视失足青年。而正在此时,她接到电话赶回家中,却看到因自己忙于工作长期出差而忽视的儿子被押上了警车。就谢洁心而言,忙于工作没有错,自己更是肩负着神圣的社会使命感,我们是没有理由怀疑作为记者兼母亲的谢洁心这份原件有什么问题,而她的儿子却因她的忽视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同时又在告诉我们,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更需要父母的呵护、陪伴和引导。所以,父母不是原件,孩子更不是父母的复印件,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怀疑我们自己能否教育出优秀的孩子,更没有理由怀疑自己不爱自己的孩子;同样,我们也没有理由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另一个自己,每一个生命都有任何人没有走过的人生之路,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亮点。他不会成为谁,只会成为他自己!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就像一颗小树苗,从种子发芽到参天大树,都需要园丁的用心栽培和细心的照料,需要水分的滋养和肥料的供给,需要园丁的修剪。而父母的爱和抚养就是不断的给我们成长中的小树苗浇水施肥,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就是在提醒父母需要像园丁一样有耐心的为孩子修枝剪叶、矫正问题。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样子打造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一颗小树苗无论是否有园丁呵护,都会慢慢成长为大树,或许这棵树会成为一颗歪脖子树,或许这棵树因缺少水分和肥料成长不好,也或许小树会遭遇病虫害被盯得全身千疮百孔,但无论怎样都无法阻止他成长的过程,这就是生命,生命是有力量的,会不断的催动着生命本身的主体生长。当一粒种子发出第一片新芽的时候,园丁会激动的说,发芽了,终于发芽了。从那时起,园丁就会更加勤劳的呵护着这个小小的树苗,陪伴着他成为参天大树,也许等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时候,园丁已经青春不再,甚至可能已经老了,而此时的大树已经可以为园丁遮风挡雨了。

我们的孩子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从他呱呱坠地起,无论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童年经历,都无法阻止我们的孩子在一天天的成长。可我们永远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长为歪脖子树,这是每一个做父母最真切的愿望。我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长为参天大树,能成为栋梁之才。而我们就是园丁,我们是否有耐心,在小树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不断的帮助他修枝剪叶,不断不断的给予他水分和营养。而这样一个过程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链接。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长大了,不听话了,也会听到孩子们抱怨,父母从来就没有理解过我。父母常常会问我,郭老师,是哪里出了问题?我笑着说,是园丁出了问题啊!是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做好一个园丁的责任和使命,孩子一天天的成长,亲子关系也在一天天的疏远,孩子身上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或许是我们没有好好的呵护这棵小树苗,没有用心的浇水施肥,也没有在小树苗有些弯曲的时候及时的修剪和扶正。等小树苗慢慢长大了,我们发现弯曲的越来越严重的时候,我们已经很难再修剪和扶正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已经定型了。

曾经跟随一个志愿者团队去见过一位年过5旬的老汉,终身未娶,却带着一个13岁的小女儿月月。我见到这位老汉的时候,月月正在洗衣服。看到我们来了,忙着跑到屋子里喊,“爸爸,志愿者叔叔阿姨们来了!”很清脆的声音。老汉固定的住所是一所破旧的房子,房子很小,却也是两间。老汉住在外间,没有床,只有很旧的被褥铺在地上,中间有木板和草苫(shan),倒也不觉得凉;一个木质的旧茶几,两个马扎整齐的摆放着。月月住在里间,一张简易的小床、床头柜和一个小旧衣橱。这些看上去很旧的家具是老汉收废品收来的。老汉向我们讲述了他捡到小女孩时,小女孩才几个月,就取名月月,老汉为了照顾小女孩靠收破烂为生,月月从六七岁就会洗衣服做饭了,苦了这个孩子,说着就留下了眼泪。月月忙抱住爸爸说,“爸爸,我不苦,幸福着呢。”我能感受到小女孩是真的很幸福。13年过去了,老汉一直告诉小女孩他不是亲生的,希望有一天好心人能找到她的父母,给她更好的生活。每每说到这里,月月的眼里就会含着泪水。“爸爸,我就陪着您,您就是我的亲爸,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好,我好好孝敬您。”看到父女的互动,我的心里暖暖的,虽然很清苦的生活,却是幸福的一对父女。更令人惊奇的是,月月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学校的前列。她没有上过辅导班,甚至连课外辅导书都买不起,她的童年除了学校就是这个破旧的小屋。当别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她已经学会了洗衣做饭照顾自己。她听到的父亲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啊,你跟着我这个糟老头子受罪了”。13岁的月月学习努力,帮父亲操持着家务,懂得知恩感恩。这样一位父亲,这样的家庭条件和环境,却养育了一个优秀的孩子。

老汉不懂得教育,却把自己全部的爱给了这个和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13年的辛酸更伴随着13年来女儿给他带来的欢乐和幸福。相比之下,很多有着良好的经济条件的孩子却没能学会感恩父母,把学习作为一种压力和负担。这不是父母的原件问题,而是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给予孩子良好的经济条件的时候忽略了孩子心灵的成长和供给,这无关贫富。父母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小的时候吃了很多苦,我不能再让我的孩子吃我吃过的苦了。然而,顺境中长大的孩子恰恰缺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缺少了对父母的感恩和理解。我曾经兴致勃勃的和一个16岁的孩子谈祖国的大好河山,听到的却是“没觉得哪儿好玩”,我只能在心里感叹,这个孩子去过的地方太多了,旅游也有疲惫感的啊。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长大了都感觉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了吗?给孩子留一些空间,等他长大了自己去探索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本是一张白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