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笔记

   

图片发自App


      国庆期间回家山居,走亲访友让人心情舒畅,独自徒步在乡间小路上心灵与自然相通,自在而宁静,整理好书架上的教育学教材,誊抄了十一本书的目录,三段论汉堡式的结构看的多了,让人觉得枯燥且死板。

图片发自App


      和友人聊天得到启发,中医的基础是哲学,于是再次翻开十年前购买的哲学启蒙书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同时在喜马拉雅上听音频,本应玄奥枯燥的形而上学被讲解的生动而有趣,简单易懂,他从中国哲学的精神讲起,背景流派一一道来,不仅有孔孟还有墨子,杨朱,名家,老子,庄子,阴阳,荀子,法家韩非子。各个流派还分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等。延展到其作为秦帝国和汉帝国的理论思想:秦朝通过法家治国平天下,汉朝从黄老阴阳家到董仲舒儒家,儒道此起彼伏,佛学这个外来哲学的传入及发展,以及其他本土哲学的相互作用让人感觉奇妙,新儒家的宇宙论,程朱理学(包括张载“气”的思想)及陆王心学互相矛盾却又相辅相成,近代西方哲学的传入也是波澜壮阔的,和中国哲学相比,一个是正向一个是负向,却不能被彼此替换掉。

   

图片发自App


      冯友兰先生真不愧为大师,哲学家和教育家智慧的光芒在他这本讲义中闪现(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任访问教授时编写的书),哲学小故事的穿插让人觉得幽默诙谐,他还会对比着西方哲学来展开,通俗易懂。据说本书并不是第一手资料,而是经过两个翻译的努力。第一个翻译Derk Bodde教授是冯友兰先生在宾大的同事和朋友,他是世界著名的汉学家,他花费了二十年的时间将冯友兰先生的两卷《中国哲学史》译为英文,这本简史是1948年的卷一缩写版;第二个翻译赵复三先生也是著名的思想史家和宗教史家,他在本世纪初重新将这本书从英文译回汉语。真是庆幸自己有幸能通过三位大师的努力,通过一本书就能知晓汉民族思想内核的来龙去脉。

图片发自App


      行走在秦岭北麓的乡村公路上,右耳听《中国哲学简史》,左耳听树上的鸟叫,眼睛欣赏着秋天的风景,路边的猕猴桃树郁郁葱葱的生长,白杨树高大挺拔而粗壮,柿子树上红彤彤的柿子耀眼夺目,有一些在地上开了花,沟里的桃树树叶已经泛红如烟霞一般,远处的太白山群峰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岭梅沟里的溪水潺潺流淌叮咚作响,茂林修竹环绕着流向北边,河滩草丛里的雉鸟(野鸡)飞起来到几百米远,村里的大小不一形态不同的狗子在悠闲地转悠,村民在谝闲传哄孩子……

     

图片发自App


      黑沟的水库是今天徒步的终点,也算是我的一次探险的收获,碧波荡漾在山坳里,犹如树林间的一颗蓝宝石,比我之前去的没有溪流的西沟多了一份妩媚,也比西安宝鸡交界处的泥峪河多了一分包容。本打算走到丹阳观附近就折返,被沿途的美景吸引继续往山上走去,返程时小腿后侧开始隐隐作痛逐渐蔓延到大腿,强忍着托着脚步终于到家。还是缺乏锻炼惹的祸,真是折磨了身体满足了心灵啊。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山居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