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和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巧合

|湾湾一笑


读到《佛陀传》第303页时,我的心快跳出来了。佛陀对于碗的见地同海德格尔对于作品置造的解释如出一撤。


碗看深一层,实有水的存在,火的存在,热力的存在,空气的存在,这些都是烧制成碗过程中元素的参与,还有陶匠工巧技熟的一双手引入他的意识参与,烘炉和柴薪,那些木头来自的树,树木生长的雨水、阳光和泥土。这样看见了令一只碗生起的千万相互切入的元素。


海德格尔认为作品存在本身具有置造的特性。一件作品从作品材料那里,诸如从石头、木料、铁块、颜料、语言、声音等那里,被创造出来。


说穿了也没什么值得惊讶的。惊讶的地方在于他俩对事物本源探索的逻辑几乎一模一样。不知道海德格尔有没有了解过佛陀的佛法。


佛陀用一只碗互依的元素来解释碗不能独立存在,它只可以与其他一切法互依而存,即相互切入,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空”也因此而起,“此是因彼是”,碗没有个别独立的自性。也就是无自性,没有独立存在的自体。佛法里的“空”也就是指空无自性。没有个体的存在。


海德格尔用了相同原理但是顺序相反的置造。认为作品的存在在于建立一个世界,用那些材料置造一件作品包含一个世界的建立。

神庙作品由于建立一个世界,他并没有使质料消失,反而让质料出现,使它出现在神庙作品的世界的敞开领域之中。作品把自身置回到石头的硕大和沉重、木头的坚硬和韧性、金属的刚硬和光泽、颜料的明暗、声音的音调和词语的命名力量之中。

作品回归中让其出现的东西,称为大地。立于大地之上,建立一个作品一个世界。作品把大地挪入一个世界的敞开领域,并使其保持于其中。作品让大地是大地。这也是佛法里说的“如是”

佛陀的“如来”也是如此而来的。

海德格尔由此来说明艺术作品的本源。即艺术作品是如何置造的。


两者原理相同,用法不同,一个逆行阐释“空”无自性,一个顺行置造作品的存在。

两位大师的思想高度吻合。

“空”无自性和存在对于个体而言,那其实都是可以用的。我们也不需要一定要取舍其一。而是在不同的时候选择其一来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佛陀和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