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的自豪

我曾为父亲画的父亲节回忆

昨天,陪小蓝去公园参加班里的体能活动,回来时,她说她的好朋友媛媛的单车掉链子了,不知道她会怎样回去?

路过时,看到媛媛母女俩在检查单车,媛妈说打算把车留这里,等媛爸来处理,她们母女俩骑共享单车回家。

我想了想,说“不然我试试看。”媛妈说链子太脏,不麻烦我了。可是,我就是喜欢挑战一些不可能的事,果断决定试试看。没想到我的修车天赋一下子就展现出来了,我把链子挂起,脚踏板往后倒,一卡口一卡口的就扣起来了,链子弄好了。前后不到两分钟!

媛妈惊喜的赞叹“蓝妈太厉害了!”我情不自禁自豪地说“我爸以前是修车匠。”说完这句,突然想起,父亲修车的那些年,我不知道有没有哪一刻也是这样自豪地告诉别人“我爸是修车匠”呢?

也许是没有的,即使有也是极少的。但是,我对手艺人的敬重却是油然而生的。自从17岁离开家乡去上学,总是喜欢观察那些手艺人,不管是大排档端着大铁锅用力抛锅的大厨,在轰隆隆的机器声里碾米筛糠,还是在电线杆上安装线路的人。

随着父亲的年迈,我更是对那些坐在矮凳上给别人修理单车、修理雨伞或钉鞋的手艺人有了更多的关注。如果看到年迈者依然在街上早出晚归戴着老花镜修补的手艺人,心生怜悯,他们油迹斑斑的粗布衣服和刻着深沟般黑黝黝的手,也许承载着一家人的生计,也许是因为经久不息的动作已经成为了他们感觉自己还有社会价值的精神寄托。

手艺人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尽管中国现在的经济越来越好,但是中国普通人还是一个极大的群体,手艺人依然是一种存在的生活特色。不管你开的是吉利还是宾利,车坏了都得修理工来帮助你。存在即有需求。

很多人因为自己有一门手艺而自豪,即使风餐露宿,日晒雨淋,但不用朝九晚五,不用被那些把鸡毛当令箭的人管着而郁闷,不用担心迟到一分钟被扣了一个月的全勤奖而沮丧。虽然艰辛,但是自由。有时候,找到那么一点自豪点支撑着,幸福度也不觉得比996的职场人低。早上看到白涛涛老师说——幸福度的起点越低,可以享受的幸福越多;幸福度的起点越高,可以享受的幸福越少。在中国,具备中国人所需要的手艺,也应该为此自豪。

我的外公也是手艺人,他是一个理发匠。据母亲说,三四十年代,一个理发店里镜屏(一种专说吉利话有很多牡丹或虎龙等装饰的大镜子)越多,得到的尊重越多。我外公店里镜屏是整个镇上最多的,所以母亲常常以此为豪。

我的父亲也是镇上第一个修理单车的人,这曾经让他很自豪。我们家的胖子,虽然说是乒乓球教练,也算是靠一门技术养家糊口的“手艺人”。有时候我在想,将来,我的其中一个女婿,是不是也是某一种手艺人?毕竟像我们这些不喜欢被约束的人,自由职业也许是最佳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手艺人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