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魔鬼经济学》

亲密关系

克里斯多福·孟

前言 十六周年版作者序

满足你的期待与使你开心不是他们的职责

情感之旅
相信恐惧与无知是造成所谓的“亲密关系失败”的两大原因

通往地狱之路

和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是一样的。需求才是不开心的根源。
当你了解了期望和要求对你的生活所造成的影响之后,你很快就会明白它们所造成的后果——使人不悦的,但十分确切的,双方都要承受的后果,如压力、失望和愤恨。

期望=愤恨的前身

意向、想象力和直觉是我们人类最有用的三样利器

你们之间最短的距离

正方逃避痛苦的方式,就是否认问题的存在;而反方逃避的方式,则是专注在恼人的事情上,并将其夸大,借此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正方很少会承认问题存在。他们选择不去面对负面的情绪。约翰的心里是这么想的,他们并没有财务问题、电费问题或亲密关系的问题,他们的问题是玛莉。约翰会理直气壮地坚持自己的立场,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对的。他会认为玛莉是“问题制造者”,而不是发现问题的人,并且会以冷静的推理来回应她的情绪化,这等于是火上浇油。从玛莉的观点来看,她则觉得约翰不体贴、不关心人,而且盲目、看不到重点。

有时候,虽然伴侣的行为没有改变,你却不再介意了。

所有人际关系中,放下自己的立场去寻求和谐,还是有可能的

我们来看看有效沟通的八个纲要问题:1.我想要什么?2.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的?3.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4.我或我伴侣的情绪,是不是似曾相识?5.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6.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7.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8.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

对伴侣有很糟的评价,都是由于自己的痛苦所造成的。

我心里想要的事物,才是造成不愉快的原因

也就是不在乎,用单身的心态来恋爱,也能达到这种状态

如果能坦然面对痛苦而不抗拒,那么痛苦就会转变为一份礼物,让我们更有自信,更相信自己,更坚强,更快乐,更接近自己的灵魂,更了解彼此,等等

亲密关系通关指南

方式一:向感觉吸入空气找出你身体哪些部位与你的情绪相对应。通常愤怒的感觉会在颈背、下巴和肩膀造成反应;悲伤的感觉在胸腔和喉咙,或有时在眼睛后方造成反应;恐惧的感觉反应,则往往在消化器官。但这只是一般性原则,对情绪有反应的身体部位会因人而异。

方式二:如实如是地接受

方式三:触摸疼痛

方式四:克里希那穆提的方法想象你的身体是一个容器。让你的痛苦充满整个容器,想象你的身体可以一直扩张,直到把所有痛苦都装进去为止。然后,让你心中的爱,散发出温暖的治疗之光。在体验感觉或情绪的同时,看着你的心,用无私、无条件的爱去照耀你的痛苦。用开放的心去接受这样做的结果。方式五:运用肢体表达

方式七:听听感觉说什么

方式八:感谢的效用

方式九:分享你压抑的感情

你昨天晚归,让我察觉到了内心的痛苦。我觉得自己被遗弃了,没有人爱我。但这不是你的错,我只是发现在内心深处我是多么没有安全感

“反方”是感觉丰富的一方,往往倾向于放纵自己的悲伤、恐惧或愤怒,且相信这些感觉都是千真万确的;“正方”则尽可能地避免感受情绪,在潜意识里,他们生怕感觉和情绪具有致命的危险性。但如果可以合作,正反方就能够互补。感觉敏锐的反方,可以帮助正方以较轻松、平静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情绪,并用同情和了解的态度来安抚、鼓励正方。正方则能帮助反方,让他不致因为过分放纵情绪而陷于低潮。正方热情洋溢的乐观态度还能鼓励反方一步步走向真爱。

好的,不好的,丑陋的……和神圣的

幻灭阶段的解决要从内在找原因,内归因,不指责
当你在幻灭阶段将自己磨炼成为沟通专家并能平静面对痛苦之后,你会变得更成熟、更自觉。在你进入内省阶段时,这个因素会对你非常有帮助。

除非我能对亲密关系中的所有事情百分之百负责,否则我永远不可能快乐

绝大多数的亲密关系都会让人多多少少有失败的感觉,因而觉得非常气馁。爱和接受所带来的温情,也许十分缺乏;两人之间的交谈也许缺乏生气、没有益处,就算是能诚心沟通的人也一样。也许空气中弥漫着困惑,也许方向感已经迷失或混淆了。在这种时刻,你心里也许会浮出一个声音,对你说着连你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会有的念头:“也许一切都结束了。” 当我和妻子遇到看似无法穿越的墙壁时,有好几次我也曾经听到这种令人沮丧的声音。虽然只要假以时日,我们就能突破这道墙,而到达更美好的境界,但下一次我们再遇到墙壁时,这个声音会变得更有说服力,而沮丧与无力感也变得更加真实。这是因为在解决了一个阶段的沮丧与无力感之后,我们就已经为即将到来的更深沉、更具破坏力的下一个阶段做好了准备。 在亲密关系中,因为失败和无力感而想要放弃的这种经验,是一个清楚的指标,表示内省的过程已经开始了。这是大揭秘的时刻,偶像和理想将会瓦解,疑惑会增加,幻想则会消散。如果你是把伴侣当作提供你个人满足的工具,那么你现在就很可能会下一个结论,认为你要不就是选错了人,要不就是爱的火花已经熄灭了——总而言之,是该离开的时候了。

也许这说法很难让人相信,其实亲密关系出现停滞状态,意味着你的生活即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变得更好。我在亲密关系、工作、友谊,以及自我成长等方面,都度过了许多被墙所困的日子——所以我对这道障碍的一砖一瓦都非常熟悉。我发现,要在墙的阴影下过多久,总是由一个选择来决定。

这些原则如下:1.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2.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3.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4.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之百负责。5.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6.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为什么?凭什么?等,都不适合亲密关系

有一个在使用上必须特别小心谨慎的词是“为什么”。这是受害者在抱怨或表达无力感时最爱用的词,而且一个“为什么”常会引来更多的“为什么”。我并不是说这个词少用为妙,如果用纯真的心来表达,这个字跟其他的疑问词是具有相同的效果的。

如果都是这样的话,生活也就没有意思了吧

但是,害人终害己,受害者监牢终究还是会伤害到你们的亲密关系,而假造的亲密感会消失,让你们不得不面对彼此。

左右为难的时候就维持现状吧

对家庭的死忠有许多表现方式,包括你遵从的戒律、做出的牺牲、采取的信念、接受或拒绝的人,以及处理事情的方式等。

这段话是这么说的:“祖先犯罪,后代受罚。”有趣的是,“罪”(sin)这个字原本是希腊文中的箭术术语,意思是“没射中目标”,也就是“错误”的意思

内省阶段就是幻灭之后的平静期,是吵架吵到不想吵的时期

在你的亲密关系碰到墙壁,而必须仰赖史无前例的、有创意的、直觉的响应才能突破障碍的时候,你就会了解到上面这句话的意义。对家庭的死忠会让内省阶段的死气沉沉更加恶化。

如果小时候你是“英雄”型的小孩——成绩优秀,或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煮饭烧菜一手包办,或是田径队的明星队员——那你长大以后,还是会扮演英雄的角色,总是给家人最好的,而你自己在工作上一个人当三个人用,还不会生病或疲倦。对了,你还可能是家长会会长以及男女童军的领袖(也许我太夸张了,但是你了解我的意思)。 如果小时候你是个“隐形人”,在家里总是轻手轻脚的,讲话总是轻声细语,从来不造成骚动,那么你长大以后,会尽量避免跟伴侣冲突,就算发生冲突,你也会溜之大吉,心想——像你小时候一样——你一出现就会造成别人不快乐,所以消失对大家都好。 如果你小时候是个甜美、讨人喜欢、有魅力的“小可爱”,那么在你的伴侣心情低落时,你可能会觉得有义务当个甜美、鼓舞人的人。这以前对爸爸妈妈都很有效的啊! 如果你是“代罪羔羊”或“问题儿童”那一型的,你就会招惹伴侣来攻击你,让对方把自己的悲惨都怪罪在你身上,因而减轻对方的挫折感。如果伴侣能够觉得自己是“对的”,就会好过一点,而你认为,让自己为伴侣及家人的悲惨负责,就能偿还你的罪恶。 如果你是“烈士”型的,你就会牺牲自己的生理、情绪或心理上的健康,把所有的问题揽在自己身上,并且因而捐躯(如果有必要的话)。如此一来,你所爱的人就会守着你的病床或墓碑而忘记自己的不快乐。这样你们就终于可以在一起了——就像你小时候所做的一样。

内省能让你了解,你一生中做出的牺牲,都是为了埋伏在你心中的“坏人”而做补偿。为了让读者便于了解,我拟出了以下的这个模型:牺牲者折磨者“坏人”情绪感觉(空虚)本质(灵魂)

牺牲会以三种方式来危害你的亲密关系。第一种是你会觉得自己是被迫牺牲,因而感到愤恨。这种愤恨会转变为对伴侣的排斥,甚至是仇恨。你会认为对方期望你所做的事是没有回报的。第二项具有毁灭性的影响是,为了摆脱不断牺牲的模式,你会做出完全相反的极端行为——就像我朋友那样——并放纵自己做出令对方难以接受的行为。第三项是末日的征兆,就是心力交瘁。你因为不断地牺牲而感到精疲力竭,这时候,你会很想一走了之,以免自己发疯。会有这样的结果,多半是由于你不愿意诚实地面对真正造成你牺牲的原因。

真心诚意地付出,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你不会觉得心力交瘁,也不会因为得不到感激而愤愤不平,当然也不是为了偿还罪恶感才付出。

亲密关系的律动就像钟摆
如果你为了伴侣牺牲,那么你就会把对方看成是利用你的人,因为他们没有尽他们应尽的力量。你牺牲到什么程度,对方就会放纵到什么程度。有放纵者,牺牲者才能存在。

如果你不能明白,改变伴侣或为他/她的行为做出补偿都不是你的“职责”,那么你就无法停止牺牲。

对方发火了就是愤怒了,愤怒要找出愤怒的理由,但是对方的理由,你要怎么找?对方发怒,你不开心了,你从自己身上找不开心的理由,然后你不在乎了,他发怒与否影响不了你了,就有助于亲密关系吗?还是你要忍耐并帮他找到愤怒原因?这样就不是牺牲了嘛?

如果伴侣放纵自己的怒气,你不必把维持和平当作神派给你的责任。

前面说要有效沟通,要从自身找原因,那如果对方不打扫卫生,你很生气,你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就是你太爱干净了,你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不爱干净,就可以保持良好关系,那这难道不是另一种牺牲嘛?或者,想办法让对方改变,变得讲卫生,那这是不是又是另一种操控?那么,在亲密关系中,不能操控,不能牺牲,能干什么呢?

如果伴侣放纵自己的怒气,你不必把维持和平当作神派给你的责任。如果你的伴侣嗜赌成瘾,你也不必把加班贴补家用当作自己的责任。对方酗酒也不是你的负担,所以你不必放弃你的热情和自发性,只为了提供一个稳定、可预期的环境来弥补不稳定和不可预测的伴侣。

就是转变心态,把牺牲变成真心付出!改变不了对方,就改变自己!
我们所需要做的——也是我们仅能做的——就是让灵魂的爱带领我们回到中心,回到有爱存在的地方。练习,不断练习吧!

以怀疑为手段的阴谋

跟谁在一起都会淡,改变伴侣并不是值得采取的方式。不抱有太高期待,才是合理的行为。
怀疑的心理会让我们想起月晕现象的阶段是多么美好,因而重新在心里建立起理想情人的形象。这只黑手会让我们向外发展,去寻找我们的理想情人。

魔鬼经济学(套装4本)

列维特 都伯纳

第一章 教师与相扑力士有何共同点?

去晚点只是多花点钱而已,没关系,所以不用着急了
这项惩罚性措施显然适得其反。

动机分三大类: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

言之,正如W. C. 菲尔兹[插图]所言:值得拥有的东西就是值得为之欺骗作弊的东西

而你还一直以为用HB铅笔是为了让学生修改答案)

大量的心理学及经济学研究表明,对同一种商品,若出售者不同,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也有所差异

在公司内地位较高的员工欺诈率要高于底层员工。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把原因当结果。“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都老了。”

他所没有考虑的因素是,欺诈或许原本就是他们坐上主管之位的手段。

亚当·斯密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的主旨就是人类生性诚实。

第二章 为何三K党和房地产中介是一路货色?

一个国家的诞生 还有这功能,让三k党抬头。
《一个国家的诞生》

门什老爹——黑人民间故事中的一位英雄人物,传说比治安官猎枪的枪子儿跑得还快——为笔名写作

三K党的秘密握手方式为,左手相握,手腕下垂,像鱼儿一样左右摆动。

邪恶不在于打击,而在于公开,任何宣传语都比不上事实的陈述。
虽然肯尼迪的活动对三K党究竟有何影响难有定论,但许多人还是将顺应民心摧毁这一组织的大部分功劳记在了他的头上。

信息的传播均起到了削弱权力的作用。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D. 布兰代斯曾写道:“据说阳光是最好的杀菌剂。

你害怕要是不做血管成形手术,你的子女就会发现你心脏病发死在浴室地板上;你害怕便宜的棺材会让你的奶奶地下有知,不得安息;你害怕25000美元的车碰到车祸会像玩具一样被撞得粉碎,而50000美元的车则固若金汤,能保护所爱之人性命无虞。做生意的专家所制造的恐惧,或许难与三K党这类恐怖分子制造的恐慌相匹敌,但道理是相通的。 以一种表面看来不会引起太多恐惧的交易为例,比如卖房子。卖房子有什么好害怕的呢?卖房子通常是你一辈子最大的一笔买卖,你在房地产行业大概毫无经验,而且你或许还对房子有着很深厚的感情。除了这三点之外,至少还有两点让你心有所忌:最终售价远远低于房子的实际价值,以及房子卖不出去。

目前贩卖焦虑的自媒体们,利用的也是人内心的恐惧。

当然,这话可以用很委婉迂回的方式说出来,而不一定要直言不讳,指使买家报低价。前文引述的房地产中介调查中也有数据统计了他们如何通过编写不同广告词来传达信息。例如,“保养良好”这样的词对于中介来说,就像“阿亚克先生”对于三K党成员一样,是含义丰富的暗语。该词意指,这栋房子年头已久,但还没到摇摇欲坠的程度,懂行的买家一看便知(不懂行的看到房子也能明白),但对于卖房子的65岁退休老人来说,“保养良好”听起来倒像是恭维,而这正是中介的意图所在。 对房地产广告用语的分析表明,某些词同房子的最终售价息息相关。这并不一定说明,说某个房子“保养良好”会直接导致其售价低于同类房子。然而,这确实表明,房地产中介若是称某栋房子“保养良好”

这说明,其中有很多人要么就是染了发,要么就是在撒谎,要么二者皆有。 相比之下,某些用户则极其坦诚。7%的男性用户坦承自己已婚,其中极少数人自称“婚姻美满”。但他们的坦诚,却并非不计后果,样本中有243名“婚姻美满”的男士,仅有12名公布了自己的照片。所以,勾搭情妇的好处比起被老婆发现求偶广告的风险显然安好很多。 “你在那个网站上做什么?”丈夫可能会遭受指责,但肯定相安无事。 在婚恋网站上无人问津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不公布照片或许是最确凿无疑的一个。照片不一定是本人的,也可以是某个相貌更加出众的陌生人,但这种骗局最终显然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不公布照片的男性用户所收到的电子邮件数量,仅为公布照片的男性的60%,而不公布照片的女性收到的电子邮件数量则只有24%。

其中有很多人要么就是染了发,要么就是在撒谎,要么二者皆有

勾搭情妇的好处比起被老婆发现求偶广告的风险显然安好很多。

第三章 为何毒贩还在与母亲同住?

我们对真理的认识以一己方便为准,”他写道,“认准最符合一己私利和个人福祉的真理,抑或避免那些费力不讨好或扰乱生活的说法。当然,那些最取悦于我们自尊心的观念,确实很容易为我们所认同。

说传统观念无一是真,自然十分荒唐,但找出传统观念的错误之处——抑或找出草率马虎或狭隘自私的思维所留下的痕迹——是提问题的一个良好出发点。

第四章 罪犯都去哪儿了?
我们越来越习惯于从我们触手可及的事物上寻找因果联系,而忽视年代久远、难以理解的现象。我们尤其迷信短期可见的原因,多数时候,这种推断都是正确的,但探讨因果关系时,这种一概而论的思维却常常存在陷阱。

第五章 怎样才算完美父母?
成功率最高的方式就是利用公众情绪,因为情绪是理性讨论的敌人,在所有情绪中,一种情绪——恐惧——比其他情绪更具威力。

《教养的假说》探讨了先天与后天的区别,作者是名不见经传的教材作家朱迪思·里奇·哈里斯,该书对父母养育过度的现象进行了抨击,它有两个小标题:“儿童为何会走上不同的成长道路”和“父母的作用比你所知的要小而同龄人的影响更大”。

母亲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都辞职在家,似乎毫无帮助。养育过度的父母或许会觉得二者毫无关联这一点令人泄气,如此一来,那些母子课程还有什么意义?但数据表现出来的规律确实如此。

家中藏书多的儿童确实在学校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但经常给孩子读书却对童年早期的考试成绩并无影响

书籍并非智力提高的原因,而是智力出众的表现

第六章 完美父母续章

至1980年,黑人女婴所取的名字在黑人中间的普及度已经达到了白人的20倍之多。

之前好像在哪里看过,黑人需要通过取名,对抗白人等形式表明自己忠于黑人社区,否则他就有可能被黑人孤立。
给孩子取带有鲜明黑人特色的名字是黑人父母为表示忠于黑人社区所作出的姿态。

后记 通往哈佛的两条道路
如果说道德代表理想世界,经济学则代表着现实世界。

回想一下第五章所讲的两个男孩,一个是白人,一个是黑人,白人男孩成长于芝加哥郊区,父母博学多识,家庭殷实,黑人男孩来自代托纳比奇,自幼被母亲遗弃,经常遭到父亲殴打,十几岁便成了一个老练的帮匪。结果,这两名男孩各自成长为了什么样的人呢? 黑人男孩就是现年28岁、研究黑人成绩不佳现象的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小罗兰·G. 弗赖尔。 白人男孩也考入了哈佛大学,但不久,他的情况便急转直下,最终锒铛入狱。他的名字叫作特德·卡辛斯基。

附录

他接受了研究员学会的面试。这所久负盛名的哈佛大学知识分子俱乐部旨在资助青年学者完成自己的研究,资助期为三年,不负担任何义务。

能够自圆其说就是好的,这就是文科的优点。
你的文风太学生气,这就是问题所在,”他说,“关键是,你要自圆其说,要有铺垫,有各种手法,你想让读者顺着特定思路思考,这样他们看到结论的时候,就能理解且相信这些结论。但你同样也需要坦白承认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表现出来,而不是遮遮掩掩,这样读者反而不会那么严苛

不吝啬优秀的人的奖励,是获得优秀人的前提
假如当初在斯奇拉伊的奖金这件事上没有百般吝啬,国税局一定可以招到不少如今急需的反偷税人才。

导言 魔鬼经济学=荒谬怪诞经济学?

经济分析的理论前提并不在于:个体行为完全是为了谋取私利。经济分析是一种分析方法,并不是有关某种具体动机的假设……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涵盖范围更广的价值标准和选择偏好。”

要改变世界,你首先得了解世界。

马和汽车,谁的危害更大?
面对亟待解决的某个具体问题,如果以我们现有的条件无法给出方案,世人就会很容易地据此认为这个问题根本就无法解决。但历史的发展一次又一次地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还原世界的本来面貌
经济分析是一种分析方法,并不是有关某种具体动机的假设……第一章 遏制气候变暖:火山爆发,用烟囱捅破天,还是架一根18英里长的管子?

因为早在20世纪时,二氧化硫就是最重要的制冷气体。

在美国,无论我们如何挥霍能源和破坏环境,从很大程度上说,我们都能承受其代价,但世界其他地方将为此苦不堪言。

第二章 恐怖分子的银行账户有什么特点?

刻意自觉的练习要具备三个关键要素:设定具体目标;立即获得反馈;既要专心提高技能,又要注重结果。

而且读者朋友也就更不太可能看到他成功与否的直接证据,因为这是不可见的,是只能在并没有发生的恐怖主义袭击中验证的

第三章 难以置信:犯罪率升高是因为电视看多了?

认为,在观看大量电视节目(即便是适合家庭的毫无害处的节目)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从事犯罪活动的概率更大。验证这个结论并不容易。你根本就没法随机选取一组看了很多电视节目的孩子,拿来与那些没有看大量电视节目的孩子进行比较。除了各自喜欢看的节目不同外,对电视着迷的一组孩子肯定与另一组较少看电视的孩子在很多方面都不同。更可靠的策略或许是,对较早就能看上电视的城市与那些很晚才能看上电视的城市进行比较。此前我们曾谈及,有线电视在不同的时期逐渐进入印度不同地区的家庭,这里就存在一个时间先后问题,也正缘于此,我们也才有机会评估电视对印度农村女性产生的影响。电视刚刚在美国普及时很不顺利,这主要是因为其间中断了4年——1948——1952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宣布暂停增加新的信号站,以便统一调整电视信号。美国有些地方,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就开始接收电视信号,而其他地方则直到10年后才有电视。事实证明,较早看上电视的城市,其犯罪趋势与晚些时候才有电视的城市的犯罪趋势截然不同。在电视普及之前,这两组城市的暴力犯罪比例不相上下。然而,到1970年时,较早看上电视的城市,其暴力犯罪比例是晚些时候看上电视的城市的两倍。较早有电视信号的城市,在20世纪40年代的财产犯罪比例,比晚些时候看上电视的城市低,但后来其财产犯罪比例比后者高出很多。当然,早期看上电视的城市与晚期看上电视的城市之间,可能存在其他差异。为了排除这种差异可能对我们的研究造成的影响,我们可以选择对同一个城市、年龄不同(例如分别出生于1950年和1955年)的孩子进行比较。因此,在1954年看上电视的城市里,我们是对小孩出生后前4年中没有电视看的年龄段,与出生后4年都有电视看的年龄段进行比较。鉴于电视先后普及的事实,在不同城市中,看着电视长大和小时候没看过电视的人的年龄的两组人,界线具有明显差异。这就有助于我们做出特定的预测,即哪个城市的犯罪率比其他城市上升得更早,以及哪个年龄段的犯罪分子在作案。因此,电视的普及对特定城市的犯罪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是这样吗?

答案是肯定的,确实如此。我们发现,在样本小孩成长的头15年里,他们在电视节目环境中每多度过一年,在他们长大踏入社会时,财产犯罪事件就会增多4%,暴力犯罪事件增多2%。根据我们的分析,20世纪60年代电视节目对犯罪活动产生的总效应为:导致财产犯罪事件增多50%,暴力犯罪事件增多25%。为什么电视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我们的数据没能给出确切的答案。如果孩子在4岁之前过多地看电视节目,那么他们所受到的影响最大。然而,由于大多数4岁孩童观看的并不是暴力类电视节目,所以很难得出节目内容是罪魁祸首的结论。

或许,花大量时间看电视的孩子,从来就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或从来就没学会自娱自乐。或许,那些出身贫穷的孩子看了电视节目后,也希望拥有有钱人的东西,即便是偷抢也在所不惜。或许,也可能与小孩看电视毫无关系;或许,当小孩父母发现看电视比照顾小孩要有趣得多时,就懒得去管孩子了。或许,早期的电视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犯罪活动。《安迪·格里菲思》连续剧于1960年推出,随后大获成功。这个节目的主角是一位不配枪的治安警官及其反应迟钝的副手。或许,那些潜在的犯罪分子看到电视中这对搭档的表现后认定,警察根本就不值得他们害怕,是这样吗?

广告扩大了覆盖范围,增加了重要性
近期开展的一项学术研究发现,媒体每刊出一篇700字的报道,灾区所收到的慈善援助就会激增18%;电视每做一次60秒的报道,捐赠就会激增13%。(负责为第三世界国家发生的灾难募集捐款的任何人,最好希望不可避免的灾难发生在新闻不多的某天。)

第四章 疫苗、安全带和飓风:不一样的事情,一样的逻辑

男医生接生产妇和婴儿死亡率都高,为什么又是不太可能的?

正如塞梅尔维斯所观察到的,新生婴儿“因为男医生接生而死亡”是不太可能的。

非预期后果法则是影响最大的客观存在的法则之一。

政府不喜欢寻求更便宜、更简单的解决方案,相反,往往倾向于选择代价高昂、麻烦棘手的对策。

魔鬼经济学3:用反常思维解决问题

第一章 什么是“魔鬼式思考”?
有时在人生中,径直走向中心是最英勇的举动。

我们的耳朵一下子竖了起来。经验告诉我们:当人们,尤其是政治家,开始根据自己的道德观做决定时,首先牺牲的便是真相。

他整个人都闪耀着能干与自信的光芒,完全实现了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的导师在接收这个男孩时对他抱有的期待。

第二章 承认自己不知道
就如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的名言:“每个人都有权拥有自己的观点,却无权拥有属于自己的事实当你纠结于对与错时,不论是水力压裂法、枪支管制还是转基因食物,很容易忽视问题的本质

学习的关键是反馈。没有反馈是很难学到任何东西的。

第三章 你的问题是什么?

求知欲是一生的事情

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什么,孩子在家学习的用功程度,以及父母是否培养了孩子的求知欲。

沾湿面包再挤出水也是要用时间的,为什么觉得直接喝水省时呢

吃湿面包让小林尊在吃热狗的过程中不会感到口渴,这就节省了喝水的时间。
第一个是有关于解决问题的一般方式。小林尊重新定义了问题。他的对手问了什么问题呢?基本都是:我怎样才能吃更多的热狗?小林尊问了一个不同的问题:我怎样才能让热狗更易下咽?这个问题引导他进行实验,不断优化策略。在重新定义问题后,他才发现了一系列新的答案。

从小林尊的成功中学到的第二个经验,关乎我们接受或拒绝接受的极限。

在最近的实验中,科学家发现就连顶级运动员都会因被谎告世界纪录而表现更佳。在一个实验中,自行车手被要求以最快速度在健身自行车上蹬出4000米。然后研究人员让他们重复这个任务,同时观看自己上一次蹬车的移动图像。他们有所不知的是,研究人员调快了图像播放速度。然而自行车手都可以跟上这个速度,超越了他们原本认知中的“最快速度”。

大脑才是最关键的器官,而不是心或肺。”著名神经学专家罗杰·班尼斯特说。他也是第一个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密关系》《魔鬼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