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具有亲密关系的人较之单身生活的人更幸福、健康、长寿。握住爱人的手就能减弱人们面对威胁情景时的脑反应,只要看着爱侣的照片,疼痛就好像不再那么强烈。有人接纳和支持我们时,甚至伤口都能更快地愈合。相形之下,缺乏亲密关系可能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当大学生孤独无伴时,免疫反应会变弱,更易患上感冒或流感。”(《亲密关系》第6版)
当我被流感击倒时,满脑子都是这段话。准确地说,是关于流感的这句话。我当然记不住这么长的话。
记得当初决定做Insanity时,我曾在网上了解不同的人做Insanity的体验,有个妹子的留言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她说大姨妈来的时候她还坚持做Insanity。有如此意志的人不瘦简直天理难容。(但这里插入一句:经期可以适度运动,但不要做剧烈运动啊。)与这个妹子相比,意志力薄弱的战5渣我本人,全身无力的时候只想躺在床上做不需要消耗能量的事。于是在这两天,我读完了两本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质数的孤独》)看完了一部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决定去看《了不起的盖茨比》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冲动来源于两首歌。一首是Lana Del Rey的Young and Beautiful,(不得不说,Lana Del Rey实在太适合唱这种纸醉金迷、充斥着旧时代梦幻的歌了。)一首是Mystery of Love。都是喜欢了很久的歌。我有好几次因为喜欢某个音乐去看某部电影,但结局基本归于失望。可能是太喜欢这首歌,对电影的期望值过高,也可能是电影最精华处的就是音乐。好在这次,不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没让我失望。
不过我最先想说的还是《质数的孤独》这本小说。(原因当然不是这本书告诉我们即便有爱人,你可能还是会感受到孤独。作为单身狗,对大家的秀恩爱行为我都报以诚挚的祝福~)《质数的孤独》之所以给我最深触动,是因为它与其他两个故事相比,更能引起共情,或许我们没有像盖茨比一样富有,或许我们没有像Elio遇到过真爱,但我们一定会在某个瞬间、或许多瞬间像爱丽丝和马蒂亚感受过难以名状的孤独。读完这本书我一度内心抑郁,于是立即去做了一个半小时以上的剧烈运动,好促使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分泌,来纾解内心的怅然若失。
很多时候,一个故事,只要看开头,我们就可以分辨自己到底想不想要读下去。“每天早上都是一样。吃完早餐,她就把自己反锁在洗手间里,用力挤呀挤呀,想把所有的尿都排干净。她坐在马桶上拼命地收缩腹部,用力用到头痛难忍,眼珠仿佛都要从眼眶中挤出来,就像是把葡萄的果肉从葡萄皮中挤出来那样。”保罗·乔尔达诺这段描写太抓人了。
其他段落也让人印象深刻:
“‘你真的那么喜欢学习吗?’马蒂亚点点头。‘为什么呢?’ ‘这是我唯一会做的事。’他慢慢地说。其实他想告诉爱丽丝,他喜欢学习是因为他能够独立完成这件事,因为他学的所有东西都是已经死了的、冰冷的、被人嚼过的。他还想告诉爱丽丝,课本的每一页都有着同样的温度,让你有时间作出选择,它们从不会伤害你,而你也不会伤害到它们。但是他只字未说。 ”
“质数只能被一和它自身整除。在自然数的无穷序列中,它们处于自己的位置上,和其他所有数字一样,被前后两个数字挤着,但它们彼此间的距离却比其他数字更远一步。它们是多疑而又孤独的数字,正是由于这一点,马蒂亚觉得它们非常奇妙。有时候他会认为,它们是误入到这个序列中的,就像是串在一条项链上的小珍珠一样被禁锢在那里。有时候他也会怀疑,也许它们希望像其他所有数字一样普普通通,只是出于某种原因无法如愿。这后一种想法经常在晚间光顾他的大脑,夹杂在睡梦前凌乱而交错的各种形象之中,这个时候,他的大脑会非常疲顿,不愿再编织谎言。”
“在大学一年级的一门课上,马蒂亚知道,在质数当中还有一些更加特别的成员,数学家称之为’孪生质数’,它们是离得很近的一对质数,几乎是彼此相邻。在它们之间只有一个偶数,阻隔了它们真正的亲密接触,比如十一和十三、十七和十九、四十一和四十三。假如你有耐心继续数下去,就会发现这样的孪生质数会越来越难遇到,越来越常遇到的是那些孤独的质数,它们迷失在那个纯粹由数字组成的寂静而又富于节奏的空间中。此时,你会不安地预感到,到那里为止,那些孪生质数的出现只是一种偶然,而孤独才注定是它们真正的宿命。然后,当你正准备放弃的时候,却又能遇到一对彼此紧紧相邻的孪生质数。因此,数学家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要尽可能地数下去,早晚会遇到一对孪生质数,虽然没人知道它们会在哪里出现,但迟早会被发现。”
保罗·乔尔达诺把有心理创伤的两个人比作质数,他们可以理解彼此的孤独与苦痛,却不能在一起。他们不能在一起的原因不是因为外力的阻隔,而是因为一个在分手时被用到烂俗的原理由:“不合适。”随着年纪的增长,我逐渐明白有时候所谓“不合适”并非敷衍之词,可能只是陈述客观原因。你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两个人之间存在极强的吸引力,但当他们在一起时却可能是灾难现场。《苏州河》里唱道“爱只是爱,伟大的爱情到头来也只是爱。”你看,爱情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甚至不能解决孤独。
《了不起的盖茨比》则讲述了一个关于幻灭的故事,这个幻灭既包含了美国梦的破碎,也包含了爱情的幻灭。相比电影把盖茨比塑造成一个痴情爱着富家千金黛西逆袭屌丝,到死仍沉醉在爱情美梦中无知无觉,让观众对于他为什么会被称之为“了不起”而一头雾水,小说则写得好得多。
其实盖茨比在内心早已知道现在的黛西和昔日那个爱他的旧情人不一样了,也明白爱情早已开始幻灭,但却像个溺水的人抓住浮木一样自欺欺人地缅怀着旧日之情。——“这件事他长年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简直是咬紧了牙关期待着,感情强烈到不可思议的程度。此刻,由于反作用,他像一架发条上得太紧的时钟一样精疲力竭了。”“‘她的声音里充满了金钱的味道。’盖茨比说。”
而黛西之于盖茨比到底是坚贞不渝爱情的象征,还是她所代表的、盖茨比为之奋斗的美国梦,(在黛西家的附近,有盏绿灯,它曾指引盖茨比为之奋斗)其实小说已清楚揭示,两者都有。成年人的爱情本就是复杂的,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一茶匙的感情”。(此处引用赫敏挖苦罗恩的话。)
这让我想到菲茨杰拉德和泽尔达的故事。理查德·沃尔特在《剧本》中说,作者写的都是自己的生活,不管作者有无意识。我们不论联系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还是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抑或是菲茨杰拉德的生平去想想,都知道拜金女黛西的形象背后是菲茨杰拉德的妻子泽尔达的阴影 。众人都说是泽尔达耗尽了菲茨杰拉德的才华和金钱,想必菲茨杰拉德其实也像盖茨比内心澄明,但有时候感性和理性是剥离的,正如Lana Del Rey在《Diet Mountain Dew》所唱:“You’re not good for me,but baby I want you.”一样;正如《面纱》里沃特爱上空有美貌、虚荣的吉蒂一样;有时候爱情就是毫无逻辑。很多时候我们给“未来配偶”配上条条框框,那不是因为爱情,而是权衡。
与这两个故事相比,《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主人公则要幸运得多,他们遇到了彼此相爱的人、并相处不厌,俩人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得到了满足,唯一的问题是他们性别相同。而故事发生在1983年的夏天。
也可能不是因为他们性别相同,而是因为年少的爱情大多没有结果,又或是夏天太美好,太热烈,所有的美好都将结束于夏天。这部电影并没有以“同性之爱”作为噱头,甚至去谈“同性恋”或“异性恋”对于这部电影都是毫无意义的。它只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夏天的美好的爱情故事。
当我们真正地爱上一个人时,这个人的性别真的重要么?只要遇上这样一个让我们灵魂不再孤独的人就仿佛用尽一生幸运了,怎么又能做到畏首畏尾、无动于衷呢?正如Elio父亲所说:“我们如此地割裂自己来让伤口更快地愈合,于是30岁时的我们就被掏空了,并且每次跟某个人重新开始时所能付出的就越来越少。但是让自己不去感受,就是为了拒绝任何感受,多可惜啊。”(We rip out so much of ourselves to be cured of things faster, that we go bankrupt by the age of 30, and have less to offer each time we start with someone new. But to make yourself feel nothing, so as not to feel anything, what a waste. )
What a waste.
“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被推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