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本港”与“内海”

在周末闲暇时,我喜欢早起逛逛菜市场。

大清早的菜市场里人头攒动,吆喝声此起彼伏。侧耳细听,总是能在嘈杂中听到小贩们诸如“本港的海鲜啦,刚刚出水的……”、“来买内海的鱼哩,还扑扑跳呢……”等等的叫卖声。到这里,不禁有人要问了,“本港”与“内海”到底是在哪里?什么是“本港”与“内海”海鲜?

其实,“本港”与“内海”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地理名词,“本港”并不是一个港口的名字,“内海”也不是一片有具体经纬度的海域。在诏安,“本港”与“内海”是同义词,是指一个大致的海域范围,这个海域范围以外,便是“外海”。根据诏安的老渔民的讲法,“本港”与“内海”大概就是诏安湾到大埕湾一带的海域。或许,诏安人口中的“本港”与“内海”就是诏安渔民先辈舟楫所能到达的最远处吧!那“本港”与“内海”海鲜自然是指“本港”与“内海”海域出产的海鲜。

诏安人尤其推崇“本港”与“内海”海鲜,有着令外地人不解的“本港”与“内海”情结。到底这“本港”与“内海”海鲜有着何种魔力,能成为小贩们吸引顾客的亮点;而且即便价格高出同种“外海”海鲜许多,却依旧能让诏安人趋之若鹜?在我看来,“本港”与“内海”不单单指明了海鲜的产地,其实还包含着新鲜、优质等等潜台词。试想,刚从“本港”与“内海”捕获的海鲜,在极短的时间内上市并进入诏安人的餐桌,这海鲜是多么新鲜与生猛。我曾在菜市场上采访过一些购买“本港”与“内海”海鲜的顾客,为什么要购买这些价格高出许多的“本港”与“内海”海鲜?得到的答案不约而同是因为新鲜与品质好。

或许又会有人问了,现如今科技发达,保鲜技术日臻成熟先进,保障“外海”海鲜的鲜度已经不成问题,那“本港”与“内海”海鲜比“外海”海鲜品质好究竟又是体现在哪里呢?

在这里,我想只要举两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

如“本港”与“内海”带鱼。“本港”与“内海”带鱼宽不过三指,长不过两尺,比起动辄手掌宽近两米长的“外海”带鱼显得格外小家碧玉。可别看“外海”带鱼大,但肉质远不如“本港”与“内海”带鱼紧实,也没有“本港”与“内海”带鱼与生俱来的那种细腻馥郁的脂香,这种脂香宛如清新少女的体香,淡雅悠长。而且还有一个更明显的特征就是“本港”与“内海”带鱼的眼睛犹如中国人一样是眼白珠黑的,而“外海”带鱼眼睛却是黄绿色,就像那漂洋过海来的洋人。也难怪,在闽南地区会有人将“外海”带鱼称作“番仔鱼”。

再如“本港”与“内海”鱿鱼。“本港”与“内海”鱿鱼多数是手钓或是灯光诱捕的。新鲜的“本港”与“内海”鱿鱼整只白灼,而后送入嘴中,一口咬下,回应你的是无可言表的紧致弹牙,再细细咀嚼,丰腴、致密与鲜甜铺面而来,这样的味觉享受,只有“本港”与“内海”鱿鱼才能够带给你。而“外海”鱿鱼采用拖网捕捞,这种作业方式会使鱿鱼在捕捞过程中吸入一定量的泥沙,影响了口感;再者虽说“外海”鱿鱼的体型大,可却似那饲料催熟的肉鸡,肉质韧而柴。至于鱿鱼脯,诏安人就更以“本港”与“内海”鱿鱼晒制的鱿鱼脯为上品。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

说到这里,我想诏安人追求“本港”与“内海”海鲜,其实就是一种发自骨子里对食材的尊重。归根结底,诏安人对食材的尊重已经烙印在血液中,继而外放为这“本港”与“内海”情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说“本港”与“内海”)